《浮生六記》: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對新人對互相的瞭解,多是基於旁人評價,而在洞房之前,甚至連對方的容貌都未曾見過。事先沒有感情基礎,加上禮法顧忌,使得古人很少寫自己的正妻,而清代文人沈復是個例外,他將與髮妻陳芸的故事編撰成文,寫就了《浮生六記》這本書。

沈復與陳芸的婚姻,凡知者都嘆其伉儷情深。十三歲時,沈復隨母親回家探親,見了陳芸所作的詩,一見傾心,便對母親道:“若為兒擇妻子,則非淑姊不取”。這裡的淑姊,就是陳芸。要知道,沈復的家庭是衣冠仕臣的體面人家,而陳芸則自幼喪父、家境貧寒,門第相差懸殊。好在有父母支持,五年後二人成婚。

兩人的婚姻生活,很令人羨慕:沈復愛詩書,陳芸也是寫得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才女;沈復愛交友,陳芸會想法打點各種吃食,叫眾人盡興;沈復愛飲酒,陳芸便賣了自己的釵子去買酒;沈復愛出遊,陳芸女扮男裝,與他共同賞樂... ...

《浮生六記》: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在“閨房記樂”和“閒情記趣”兩篇中,我們看到了兩人23年的婚姻生活,彼此如神仙眷侶一般,相愛相知,相知相守。


然而,到“坎坷記愁”一篇,卻記錄了兩人的悲涼境遇:先是家庭失和,兩人被逐,四處寄居,生活難以為繼。後來,陳芸病死他鄉,沈復失去愛妻後,又先後驚聞父親和兒子驟逝,情緒崩潰。

如同奏樂時琴絃忽然斷裂,輕快明朗的琴音被尖利刺耳的一聲替代,一切都來得太突然;然而,當我們細細再看,卻會發現一切又早已埋下伏筆。

沈復:缺少擔當的灑脫,是為人不齒的

沈復是很有閒情志趣的人,追求高雅、灑脫的生活。然而,如果只念著“詩與遠方”,卻不顧著“眼前的苟且”的話,人也終將被苟且打敗。

沈復生在衣冠人家,從小有父母疼愛,無憂無慮,不愁吃穿,過著大少爺的生活。可是,沈復成家後,依然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周圍人的關愛,既沒有做出長子、長兄當有的表率,也沒有獨立門戶、賺錢養家的本事,最終釀成了悲劇。

沈復的父親誤會陳芸,動怒將二人逐出家裡,沈復沒有替自己妻子據理力爭,每次都灰溜溜地收拾東西離家,寄居在朋友家裡。由此可見他不善溝通,不懂如何調和家庭矛盾,一次次的妥協退讓,使得他在家族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小,地位越來越低。

《浮生六記》: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然而,就算寄人籬下,他也要“無拘無束,不嫌放縱”。書中寫道:“芸負責刺繡,僕婦負責紡績,僕人負責製成衣服,以供給日常開支。 ”而沈復則賣些書畫,“三天的收入,還抵不上一天的開支”。可即便日子過得這樣艱難,他也依舊不知省儉:“我素來好客,每次小酌飲酒,一定要行酒令勸飲。”沒有買酒的錢了怎麼辦?便由陳芸賣首飾來買酒。

後來,陳芸生病,家裡卻沒有錢請醫問藥,愈拖愈重,最終不幸離世。沈復給陳芸殮葬的費用,都是跟朋友借的。

陳芸是個好妻子,可沈復卻不是個合格的一家之主。每個人都想過肆意灑脫的生活,可所有輕鬆的生活,都是因為背後有人在辛苦付出,不計回報。

孩童時期可以事事要別人兜底,可是成年人的生活卻需要擔當、犧牲、負責任。這些詞語聽著並不讓人愉快,卻是好的生活所必須的。

沒有人生來就是能面對殘酷生活的勇士,可是一經受拷打就躲到別人的身後去,就會越來越懦弱無能,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浮生六記》: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陳芸:超前的女性意識與封建禮教的矛盾

林語堂說,陳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這並不是過譽。

她勤勞能幹,於父親辭世後一人支撐家庭;她富有才情,喜歡與丈夫射覆、行酒令玩;她孝順懂事,對公婆百依百順,盡心盡力。這樣一個可愛可敬的女性,卻落得那樣悲慘的下場,令人惋惜。

這悲劇的源頭,或許是因為她內心與外界的巨大矛盾:心靈上,她嚮往灑脫自由的生活,可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中,她又無時不刻受封建禮教的束縛。

有一次夫妻倆月下品讀詩書,沈復問陳芸,李白與杜甫,卿喜歡師從哪位呢?陳芸道:

“杜詩錘鍊精純,李詩激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

在與同齡人相處時,陳芸確實如李白灑脫不羈,而面對長輩,她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即便是這樣,依舊遭公婆不喜。

《浮生六記》: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先是陳芸受公公之命代寫家信,可婆婆又懷疑她敘述不對,招來閒言碎語,不讓她代寫了。公公以為是陳芸不屑寫,動了怒氣。陳芸不願失了婆婆那裡的歡心,寧可被公公責備,也不為自己澄清。這裡,陳芸是得罪了公公。

後來,陳芸聽說公公想找個體己的人做妾,便盡心託人找了一位姑娘。可是,兒媳婦繞過了婆婆,為公公找妾室,這將婆婆置於何地,又成何體統呢?於是,陳芸又得罪了婆婆。

陳芸一個人嫁入沈家,孃家人又先後離世,讓她沒有了依靠,現在受了公婆冷落,多次被逐出家門,日子該是多麼難熬啊!加之本就有病在身,如此憂思過度,便更難好起來了。

《浮生六記》: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陳芸的身上有傳統女性的體貼周全,而她的喜愛詩書、追求自由的性情,則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儘管如此,她的人生依舊飽經坎坷,甚至落得鬱鬱而終的下場。

如前文所述,陳芸內在超前的女性意識與外在的封建禮教的矛盾,使她不被封建社會接納。她的命運,讓我們得以窺見過去女性內心的真性情,也意識到了抹滅天性的時代之可恨。

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沈復與陳芸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一段婚姻最重要的是什麼。

愛情誠然可貴,但只有風花雪月的婚姻,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

我們在讀《浮生六記》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紅樓夢》。沈復像賈寶玉,寵命優渥,不喜歡仕途經濟,寄情於詩書與心愛的女子;而陳芸是沈復的黛玉,扮演著知己的角色,還頗有才情。可在賈家敗落後,我們再細想襲人和寶釵經常勸誡寶玉的,要多讀讀聖賢之書,在學習上花些工夫,是真的逆耳忠言、良苦用心啊。

《浮生六記》: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於旁人看來,陳芸過於寵著沈復了,而不要求沈復對妻兒負責,最終讓這個小家走向衰落。婚姻的本質,是結為一個“共同體”,榮辱與共,這需要兩個人互相關懷、互相鞭策。

一個人在踏入婚姻之前,應該有這樣的覺悟:

從此我不再是孩子了,不能懶惰、放縱、任性了,我需要與ta一起經營好這個家,也許會有累的時候,但這是長久的幸福所必須的。而且,如果ta懶惰、放縱、任性了,我要用適當的語言提醒ta,讓我們的關係更加健康。

婚姻往往是始於感性,而因理性細水漫流的。兩個人相愛、步入婚姻,是最簡單的事情了,難的是維繫它——既要保證精神上的和睦,又要保證物質上的小康。偶有失控,是正常的,但經過控制,又能走上正軌。

《浮生六記》:婚姻的本質,是結為“共同體”

結語

《浮生六記》的“浮生”二字,取自李白的詩句:

“夫天地者 ,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沈復想表達的大概也與李白一樣:人的一生就像夢境,歡樂的時光能有多少呢?

可是沈復夫婦的遭遇,也非全為命運作弄,更有自己的因素在其中。

我們看待世間的方式,並不需要那樣消極。

有志者事竟成,很多事情,只要有心,就能做好。

用雪萊的詩作結吧:

如果你過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麼你將失去兩隻翅膀,永遠不再能夠凌空飛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