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體:為什麼發展中國家更容易陷入政治危機?

我們前面四個模塊以發達國家為主介紹了人類政治的演化。從這一講開始,我們將轉向對發展中國家政治的分析。

跟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往往經濟更落後,社會多樣性程度更高,民主更不穩定,甚至暴力衝突也更為頻繁。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呢?

在這個模塊,我們要重點討論五個問題,它們分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政治衝突、蒙博託陷阱、增長奇蹟、轉型難題和政治分歧對政治的塑造。

第三世界的國家建構難題

這一講,我們先從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說起:為什麼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總是發展不起來呢?比如,在非洲,不少半個世紀之前的窮國,今天仍然是窮國,人均GDP甚至只有區區幾百美元。相比而言,韓國、智利和中國這樣的國家,卻能通過一兩代人的努力,獲得顯著的經濟增長。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當然有很多。但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長期陷於貧窮的第三世界社會,同時也是經常陷入暴力衝突的社會。這樣,發展當然就無從談起。

我們還可以繼續問,為什麼有的第三世界社會更容易陷入暴力衝突呢?答案是,它們

缺少一個具有政治整合能力的國家。我們這一講的主題,就是第三世界的國家問題。

如果你熟悉西方的語境,你可能聽過一句著名的話:“國家是必要的惡。”在國家問題上,這是啟蒙運動以來,西方政治傳統最具代表性的觀點。

國家當然必不可少,但國家為什麼是一種惡呢?因為國家隨時可能侵犯個人自由。所以,從英國思想家洛克,到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西方政治傳統的一個主要關切,就是如何制約國家。

到了20世紀中葉,亞洲和非洲很多國家贏得獨立、啟動國家建設時,西方政治學界仍然用這種觀點,來評估第三世界的國家問題。

然而,這些新興國家面臨著完全不同的情境。許多第三世界社會面臨的,不是國家過於強大的問題,而是國家過於軟弱的問題。或者乾脆說,它們就沒有一個有效的國家。

第三世界面臨的三大問題

跟發達國家相比,第三世界面對的是很不一樣的政治情境。接下來,我要給你逐一分析。

1.缺少國家傳統

第一個問題是,很多第三世界社會都缺少國家傳統。在整個非洲,除了埃及等少數例外,20世紀中葉新獨立的國家,歷史上並沒有帝國統治或王國統治的傳統,其國名、國號很多都來自於歐洲殖民者的強加,甚至領土邊界也是由歐洲人強行劃定的。

比如,西非國家尼日利亞1914年之前還不存在。英國1914年決定把南、北兩塊殖民地合併,尼日利亞這個國家才首次出現在非洲地圖上。

你可能還記得,我們前面的課程介紹過美國學者查爾斯·蒂利的觀點。從歐洲經驗來看,歐洲現代國家的興起,往往經歷了一個國家制造戰爭、戰爭塑造國家的過程。

但這些非洲國家並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所以,當它們獨立時,軍隊、官僚制和稅收系統都沒有充分發育,國家構建並沒有完成,國民的國家認同程度也很低。

2.經濟文化落後

除了缺少國家傳統,第二個問題是,很多第三世界社會的經濟文化非常落後。落後到什麼程度呢?20世紀中葉,許多非洲、亞洲新獨立的國家人均GDP,按當時的物價算,都只有幾十美元。人們普遍在生存的邊緣掙扎,沒有什麼像樣的現代城市和現代工廠,農業器械、工業機器和現代交通工具都非常罕見。

窮,不只是經濟問題;窮,往往還會有政治後果。簡單地說,它們能用於現代國家建設的資源非常少。要知道,無論是現代化的軍事系統,還是官僚系統,都要以相當的經濟資源為基礎。

窮,對應的還有識字率低。比如,像1964年獨立的贊比亞,當時全國僅有109位大學生,甚至接受過完整中學教育的人也少得可憐。這樣的教育水平,不說別的,單說要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行政文書系統,都是難上加難。這又怎麼能保證全國政令的統一呢?

3.社會結構複雜

此外,還有第三個問題,很多第三世界社會的族群、宗教、語言結構非常複雜。許多國家都有幾十個不同的族群、幾十種不同的語言和兩種以上的主要宗教。

社會結構越複雜,不同群體的政治分歧就越大,溝通成本和交易費用就越高,要形成統一的國家認同就越難。

拿我們上面提到的尼日利亞來說,它獨立時有250多個族群,大部分族群還各講各的語言。另一個非洲國家蘇丹,1956年獨立時有500多個族群,他們說著400多種不同的語言和方言。

所有這三個主要問題加起來,就導致了兩個後果:

  • 一是這些社會的國家構建尚未完成,國家認同程度低,國家能力也很有限;
  • 二是它們更容易陷入政治危機或者暴力衝突,甚至是內戰。

失敗國家指數

講到這裡,我就想起了一個叫做和平基金會的智庫,它每年都進行全球範圍內國家有效性的評級。他們起初的評級指數,叫做“失敗國家指數”,後來改為“脆弱國家指數”。

他們評價的,不是一個國家的自由程度或民主程度,而是國家有效性的程度。簡單地說,就是國家能否控制衝突與暴力,提供基本的安全、法律與秩序,以及防止國家可能的解體與崩潰。

按照它的最新評級,南蘇丹、索馬里、敘利亞、剛果(金)、阿富汗和津巴布韋等都名列“全球最失敗或最脆弱的國家”。

2018年,排名倒數第14位的,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尼日利亞。我們前面的課程曾經提到過,該國在20世紀60年代的建國時刻,就經歷過一段從獨立建國到內戰的失敗國家經歷。那麼,尼日利亞當時面臨著怎樣的問題呢?

我們上面說過,直到1914年,尼日利亞這個國家才首次出現。這樣,到1960年獨立,尼日利亞總共才存在了46年時間。如果對比中國、印度和埃及的歷史,你就知道,尼日利亞幾乎談不上有什麼國家傳統。

這樣一來,直接後果是,南方人不認為尼日利亞是自己的國家,北方人也不認為尼日利亞是自己的國家。你看,儘管國家已經獨立,但國家獨立不等於國家構建已經完成,不等於國家認同已經形成。

在經濟與文化方面,按當時的統計,尼日利亞獨立前的人均年收入僅為25-29英鎊。當時,這個國家總共只有160名外科醫生。一個統計數據表明,到1947年,整個北區只有251人接受過中學以上的教育。

而在1959年進行的首次大選中,八成到九成的選民,只能靠圖案而不是文字,來識別不同的政黨。因為大部分選民都是文盲。所以,無論是建立現代官僚制所需要的經濟資源,還是建立全國行政文書系統所需要的讀寫能力,尼日利亞當時都是不具備的。

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尼日利亞生活著250個左右的族群。其中,三個主要族群,分別是豪薩-富拉尼族、約魯巴族、伊博族,它們分別通過自己的政黨,控制著北區、西區和東區政府。很快,尼日利亞的聯邦政治——也就是中央政治——就逐漸變成了三大地區、三大族群和三大政黨的權力惡鬥。

當東區發現巨量的石油儲備後,伊博族控制的東區政府與北區控制的中央政府的衝突日益升溫,終於引發了軍事政變。隨後,東區要求獨立,尼日利亞就走向了內戰。

經過這些分析,你應該看出來,理解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固然需要有政體思維,需要關心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自由不自由的問題,但同時還需要有國家思維,需要關心它們能否完成國家構建,能否塑造國家認同,能否建設起一個可以提供基本的安全、法律與秩序的有效國家。

正是塑造有效國家的困難,使得很多第三世界社會動輒就陷入嚴重的危機,甚至是暴力衝突。即便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這個問題其實還沒有完全解決。

政治學認知升級清單

好,我們這一講的主題是第三世界的國家問題。

本講的重要啟示是:解決問題,首先要正確地定義問題。20世紀後半葉,西方政治學界誤以為,很多新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問題,就是向自由民主政體的轉型,而沒有考慮到國家本身就是一個政治問題。

正因為這樣,很多政治理論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狀況發生了嚴重的誤判。到20世紀80年代,新興的國家理論才開始把國家本身視為一個政治問題,把現代國家構建、政治認同塑造和國家能力提升作為關鍵的政治任務。這才使得理論更貼近於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實踐。所以,很多時候,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正是理論決定了你能看到什麼。

延伸閱讀

講到這裡,我要給你推薦一本書,是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寫的一部小冊子,名叫《國家構建:21世紀的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主題就是國家構建對於發展中世界的重要性。如果你讀了,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讀後感。

這一講我們關心的是為什麼有的發展中國家更容易陷入政治衝突。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是,有的發展中國家更容易陷入經濟停滯,這又是為什麼呢?我發明了一個詞,認為這些國家陷入了“蒙博託陷阱”。這就是我們下一講的主題。——包剛升《政治學通識三十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