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共建”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

“村企共建”是當前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街道東華村將企業社會責任與社區公共事務相聯結,在經濟實體與社區之間構建出緊密聯繫的利益共同體,以其獨特的方式推動產業發展與社區治理相互融合,推進產業社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東華村轄區有吉利、沃爾沃等汽車產業,社區以服務企業發展為先、以企業反哺社區為引,重塑村企生態圈、構建治理共同體,著力產業社區建設助推社區治理。

夯實“社區黨建+企業黨建”的“基腳石”。在黨建工作中,社區與企業共過組織生活、共敘戰友情誼,通過與轄區企業黨組織簽訂黨建協議,認領黨建結對項目,共同承擔黨建工作責任,共同策劃“初心課堂”項目,創新村企黨建互動新格局。現“初心課堂”已開展30餘堂,極大加強了社區黨組織與企業黨組織的感情聯絡。2019年社區引導轄區企業籌資20餘萬元建設鄰里公益菜市,共籌社區微基金10萬餘元。吉利汽車、同仁堂、久德等企業入駐以來支持東華村基礎設施建設、困難幫扶資金100餘萬元,解決就業人員100餘個。

織密“社區網格+企業網格”的“治理網”。村黨委實施黨組織網格化機制,組建“社區黨組織+片區網格負責人+群眾”的黨群網格隊伍,形成組織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片區、片區負責片區的“紅色網格”,做到“合理織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盡其責、責權分明”。通過組織生活聯過、文化活動聯誼、困難群眾聯幫、品質社區聯建的區域化黨建“四聯工作法”,積極引導轄區企業參與社區治理,共享治理成果。按照“黨建搭臺、社區共建”的思路,積極動員房地產公司、物管單位參與社區治理,在商業樓盤集中的龍騰東麓城設置黨群連心驛站,下沉政府服務全部事項,接受問題諮詢、情況反映、事務辦理等,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後100米。

培育“社區團隊+企業團隊”的“孵化器” 積極培育“自組織”,成立以黨員為主、員工為輔的“一呼百應”志願者服務隊伍,提升對企業周邊文明交通勸導、企業員工就業服務的保障水平。創新共治議事平臺,構建“政府指導、企業協同、社區參與的“東華鄰里”產業社區和諧共建理事會,積極推進社區公共事務民主協商,實現產業社區公共服務領域的民主監督管理。“一呼百應”志願者服務隊成立後,陳可生、向東、楊映紅、劉霞、陳迪佳等200餘名志願者紛紛報名,並主動走上街面,管理路面停放車輛,為企業員工做好道路暢通保障。疫情期間更是主動找到協會,冒著感染的風險,為返家的企業員工辦理疫情期間臨時出入證件、幫助他們測量體溫,為企業的復工復產做好後勤保障。

此外,東華村引導產業工人與屬地居民融合互動,營造良好社區生態體系,堅持1個黨委的核心領導,成立居民素質提升委員會、物業與環境管理委員會、自治管理委員會(業委會)、基金管理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企業服務委員會6個職能機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企業、社會組織、居民的作用更加凸顯,對鄰里關係淡漠、佔道經營突出、居民家中突發意外等實際問題,創新開展鄰里集市、鄰里情等活動,切實回應居民關切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

通過構建治理共同體的做法,社區發生三大變化。

一一產業生態更加健全。轄區內三個大型商業樓盤居住的絕大部分都是產業工人,通過提供優質的生產生活服務,解決了企業員工的後顧之憂,使轄區內的職工能住得下、安得穩,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營造和諧的人文氛圍,為建設職住平衡、人居環境優良的產業生態圈做出了貢獻。

一一社企聯繫更加緊密。通過社區與企業的有效溝通,積極互動,主動服務,建立起社區與企業融洽和諧的良好關係。同時,企業的一些簡單問題在村級層面就能得到有效回應甚至解決,免去了企業東奔西跑的麻煩,也減輕了上級政府部門的負擔。

一一社區氛圍更加和諧。社區、企業、居民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建立以後,社區治理中的不少矛盾都得到了有效化解,社企融合、鄰里融合的新型社區關係正加速形成,為社區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產業社區治理過程中, 企業協會、商會、聯誼會、興趣小組及各種論壇等自治團體的形式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轄區企業和產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活力。“村企共建”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

(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