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技专家“智”援春耕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三月,在河田镇南塘塅的田间地头,种植大户们正有条不紊地运用机械化农机进行着整地、溶田等备耕工作。他们一边充分利用水稻工厂化育插秧点进行早稻育秧准备,一边进行着早稻湿润育秧的准备,农田里呈现出一幅春季农业繁忙景象。

入春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严峻,为力保春耕,福建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发布《关于全面推动农业复工复产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二十条措施的通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农业高校、农业科研院所以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选派出1500名农业专家,组建1000支技术服务小分队,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到全省1万多个村开展农业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八闽大地迅速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福建农技专家“智”援春耕


春耕生产不断档 农技服务不掉线

刚过完大年三十,蔡起架就主动深入霞浦县牙城镇的抗疫前线,指导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牙城镇的龙亭、东街头、田家心、枣岭、后山、罗伍等村有大片茶园,听闻农民们急需春茶管理指导,蔡起架二话没说就赶到了。他仔细查看后地指导茶农科学施加有机肥与微量元素镁等,这样能预防春茶落叶,又能增加茶叶产量、改善茶品质。除此之外,蔡起架在疫情期间仍心系贫困户,戴着口罩坚持上门服务,把技术送进农民家里,确保春耕顺利进行。

除了保障春季生产,特殊期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成了农民们心上的大石头,眼看着水灵灵的蔬菜就要烂在田里,蔡起架坐不住了。他联系温州物资保障供应处在太姥山镇的收购点,帮助6村7户蛋鸭养殖大户,销售出滞销鸭蛋30多吨,挽回农户27万余元的损失。还联系牙城惠客多超市,帮助蔬菜种植户销售滞销花菜、白菜、甘蓝等5吨多,挽回农户损失1万多元。

“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讲解完种植要点,罗文彬拿出手机与种植户们加了微信,农户们个个露出了笑脸,能通过微信及时联系专家反馈情况真是再方便不过了。2月19日,省农科作物所罗文彬副研究员在省农科院挂职干部、周宁县农业农村局陈永聪副局长以及农技推广站兰毓芳站长陪同下,前往周宁县李墩镇东山村、浦源镇紫云村、龙住院村和纯池镇莲地村开展春种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

罗文彬针对各村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种薯保存、切块、播种及病害防控等生产问题进行现场讲解示范,并解答了种植户的提出的其它生产问题。同时,他还带去了6个马铃薯新品种种薯1500斤,分别赠送给4个村的专业合作社,“希望新品种能为种植户带来更多收益。”

农业专家是农民们最熟悉的老师,连城县文亨镇农技站站长林能功已扎根基层服务32年。他的手机里保存着800多位农户的联系方式,农忙时节一天要接到60多个咨询电话。在农业生产一线,像林能功这样的农业专家不胜枚举,而疫情当头,他们的身影更是成为了农民心中的定心丸。


福建农技专家“智”援春耕


点亮核心指导一盏灯 照亮农户一大片

田间学校是“千万行动”的重要依托,在农民熟悉的实践环境里开展教学,更易于他们理解、运用新技术,增产增收。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全省各地的田间学校陆续“开课”,保障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展开。

“茄子、辣椒马上进入开花结果期了,要加强防寒保温……”3月10日,在建瓯市小松镇的蔬菜专业合作社里,技术人员正在给农民们指导保花保果措施。建瓯市是蔬菜大镇,全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总产量在65万吨以上,占全市农民收入25%以上。自疫情发生以来,建瓯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田间指导不停歇,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促进抓好春耕备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疫情防控仍需严防死守,春耕生产不容拖延耽误。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农技人员们马不停蹄行动起来。

在粮油生产大县浦城,眼下正是油菜的开花结荚期,农业专家来到浦城县莲塘镇山桥村传授油菜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在永泰同安镇草莓种植大户的种植园区,农技人员耐心地指导草莓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同时带来最新的惠农强农政策和产销信息。在大田,县农业农村局组建5个由分管领导、农业专家和年轻干部组成的服务队,共联系全县30个村、22个企业和10个基地,为更多农业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在平潭,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农技党员干部深入金井片区青观顶村,走家串户开展春耕备耕生产宣传工作。现场向村民免费发放优质春播蔬菜种子350包,发放施肥建议卡120份,把种子送到家中,把技术送到手里。在沙县,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派出专家前往岚梧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叶菜用甘薯生产第一线精准服务,结合当前的生产的采摘、上市和摘后管理等环节,以田间学校的形式,培训指导新型农业主体或农民做好春季栽培管理。


福建农技专家“智”援春耕


从“面对面”转向“屏对屏”

上网课、精服务、分时作,与往年红红火火“闹春耕”的场景相比,今年福建农村大地的春耕有些不一样。在田间地头,手机成了“新农具”。农民们可以通过微信接受农业信息、向专家寻求帮助,还可以观看视频、直播获取技术指导。

农时不等人,在政和县星溪乡富美村新品种示范基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悉心指导茶园种植,并调拨10多万株高香、特异芽梢色泽茶苗赠送给政和县茶企示范种植。不仅如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结合农时,从修剪、施肥、耕作、病虫害防治、寒害防治、湿害防治、鲜叶采收等7方面制作“春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实用图解PPT课件,通过线上平台共享给政和、宁德等茶业管理部门学习。

古田县百家宴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古田县黄田镇,成立于1999年12月9日,是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生产、南北干货采购、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专业企业。合作社已流转土100多亩,开展瓜类、叶菜类蔬菜种植,充分利用茬口安排进行瓜类、叶菜类、甘薯种植。疫情期间,为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公司在基地抢种叶菜类蔬菜30多亩。专家通过远程连线种植现场,指导农民进行现场播种,并从开沟方式、种植密度、施肥方法、地膜覆盖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农药流通服务领域的国家队,拥有丰富的优质农资货源和优秀的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队。疫情防控期间,为解决农资购买困难的问题,长泰县农业农村局主动与中农立华福建公司联系。长泰县农业农村局开通绿色通道,通过中农立华物流车队把春耕物资送到基层农资零售店,解决了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月起,中农立华打造《立华说农技》网络直播平台,邀请农技专家通过线上直播形式,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把春耕生产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目前《立华说农技》已举办10期,通过直播间学习的农户有20多万人次,收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因为疫情不能出门,农民最牵挂的就是地里的活儿。”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有关农业专家每月举办1期《兴农讲堂》公开课,通过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视频系统、福建电视台乡村振兴频道和省农科院视频服务网络进行远程培训,并制作成流媒体课件上传到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网络,免费提供给广大农民在线学习。

打开“慧农信”公众号,手机就成了“掌上农业专家”。在“慧农信”终端可以看到全省各地的科技特派员,他们正通过“慧农信”发布教学视频、回答农民的提问,有序开展春耕复工在线服务工作。截至3月5日,全省科技特派员通过“慧农信”平台解答农民提出技术问题近800个,推送农时农事注意事项、发表科技服务日志近1400篇。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季农业生产面临重重压力。战疫之下,农资企业复工复产难、农资进村入户难、农民出村下田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疫情的特殊考验下,农技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我省的广大农村,农技人员迅速行动冲向一线,在农田里“开讲”;在线上服务平台,视频、课件、直播,农民们认认真真上好“网课”。春日胜黄金。力保春耕生产,农业科技为战胜疫情注入更充足的动力,将用农业丰收为全面小康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海峡农业》2020年第3期 本刊记者 石玲 通讯员 陈建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