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桃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几年来,随着桃树种植面积的大量增加,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日益发生严重,有的园片甚至发生大爆发,很多果农对该病了解不深或选择药剂不当,以致有的即使用了农药,却因用药效果不理想,造成桃树大量落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农技」桃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穿孔病症状及病原

症状

枝干:枝梢上逐渐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褐色至紫褐色圆形稍凹隐陷病斑。感病严重植株的1~2年生枝梢在冬季至萌芽前枯死。

叶片: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大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呈水渍状黄绿晕环,随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果实:果面出现暗紫色圆形中央微凹陷病斑,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有黄白色粘质,干燥时病斑发生裂纹。

「农技」桃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病原

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Smith)Dye,异名Xanthomonus pruni(Smith)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

病害循环

病原主要在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第2年春随气温上升,从溃疡斑内滋出菌液,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引起当年初次发病,一般3月份开始发病,10~11月多在被害枝梢上越冬。

「农技」桃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穿孔病难防治的原因

肥水管理及修剪不当,特别是很多果农习惯偏施氮肥,造成树体徒长,通风透光不畅,抗逆性差,给病菌的侵染创造了条件。

多数果农习惯于用链霉素来防治细菌性穿孔病,而有些市场上的农用链霉素或青霉素质量差,含量低,甚至有的含量为零,果农误认为链霉素的防治效果差。   

「农技」桃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没有分清是细菌性穿孔病还是真菌性穿孔病,在选择农药上存在着盲目性,没有使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农药。

没有选择合理的防治时期,往往发现病斑才去防治,错过了防治的最好时期。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01 加强桃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并注重微量元素的应用。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农技」桃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02 开春后要注意开沟排水,达到雨停水干,降低空气湿度。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03 适当增加内膛疏枝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04 在10~11月桃休眠期,也正是病原在被害枝条上开始越冬,结合冬季清园修剪,彻底剪除枯枝、病梢,及时清扫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桃园附近应避免杏、李等核果类果树。

05 了解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区别,合理选药用药。桃树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呈水渍状,多角形;叶片正面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进一步发展叶片病斑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穿孔连片,形成大的缺刻或孔洞。真菌性穿孔病发病初期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呈褐色,病斑落后形成近圆形穿孔。真菌性穿孔病病斑较细菌性穿孔病病斑偏大。所以,只有分清了他们的区别才能在用药上做到有的放矢,如选择叶枯唑、二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锌、丙森锌,噻唑锌等来防治细菌性穿孔病。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结合使用。

06 抓住关键时期,选择特效农药,喷药保护。

「农技」桃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①发芽前喷波美50度石硫合剂,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铲除越冬菌源。

②发芽后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

③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如幼果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500~600倍,一般使用1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350~5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3%中生菌素1000~1200倍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0.5千克、消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半个月至20天喷1次,病情严重时,用药浓度可适当加大浓度,也可两样复配使用(除硫酸锌石灰液单用外),多种药剂间隔使用,杜绝连续使用一种药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