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侯爷的遭遇受到启发,说乘数效应

汉武帝对外的宏图大略,自然已经是众所周知了,其实汉武帝对自己的亲戚也没有手软,接下来就看看汉朝一位落魄侯爷的遭遇。

一、故事的起因

陆城亭侯刘贞兴冲冲地去长安见自己的堂叔,也就是当今的天子汉武帝,听说要有祭祀祖先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汉朝娱乐项目很少,所以有新鲜感,刘贞很是兴奋。为了这次祭祖,刘贞特意准备了上好成色的黄金,要让自己的封国脸上有光。

从刘侯爷的遭遇受到启发,说乘数效应

到了长安,见了天子,天子向刘贞和他的兄弟,当然也就是其他的侯爷询问了在封国的情况,勉励了几句。一切准备就绪,刘贞和兄弟们都把自己祭祖的贡品,也就是黄金交了上去。到祭祖前一日,天子召见,看到天子脸色阴沉,刘贞和兄弟们都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哪里出了差池。天子挥了挥手,只见一群宦官在每个人面前摆了一个托盘,托盘里是每个人带来祭祖用的黄金。

从刘侯爷的遭遇受到启发,说乘数效应

天子开口说话了:我们汉家最重孝道,太宗文皇帝和先帝的谥号前面都有个孝字,他们若在天有灵,怎想到会有汝等这般不肖的子孙!连祭祖用的黄金都掺假,如今物证俱在,尔等还有什么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削掉爵位,回去老老实实闭门思过吧!

刘贞低着头不敢仰视,眼睛死死地盯住自己眼前的那些黄金,他想大声争辩:这不是我带来的!但面对天子的威严,一想到之前抗拒削藩的叔叔伯伯们凄惨的下场,他再也没有勇气争辩了。刘贞失魂落魄地回去之后,侯府还是可以继续住,但是原来用的各种车、家具和衣服却很多都不能再用了。因为那些都是只有王侯才能用的东西,自己已经降为平民,再用便是逾制。

可见,刘侯爷的管家向这个经济圈投放的16万钱犹如投向池塘水面的一颗石子,所激起的经济波澜远远大于其初始的规模。于是刘侯爷的失势,导致了封地的民间经济繁荣,有民谣曰:"刘贞跌倒,大家吃饱!"上面的例子,前半段是真实的,说的是汉武帝借题发挥削夺诸侯封地之事,而我们的主人公刘贞,正是其中不幸的一员。

二、什么是乘数效应?

有必要提一下,刘贞在世的时候默默无闻,而在几百年后,他的后代中却有一位很有名的枭雄。在出道之初,更是动辄便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是的,刘贞便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也是这位枭雄的直系祖先,这位枭雄的名字便是——刘备。

从刘侯爷的遭遇受到启发,说乘数效应

在刘贞没有投入这初始的16万钱之前,他的钱藏在自己的藩库里,当这笔闲置的资金投入到自己封地的时候,民间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起,从而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

如果把刘侯爷看成是政府,那么这笔交易所带来的一连串效应就是凯恩斯学派津津乐道的乘数效应。也正是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政府的公共投资才会对经济产生大于投资数额的促进作用。政府投资如种子一样,一颗种下去,循环下来就会收获到几倍于最初投资的财富当财富增加了,政府有的是办法把财富收上来,这样总比没有财富横征暴敛要好很多。

当然,现实生活中远远比例子中的理想情况复杂很多,还涉及进出口、汇率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汉武帝除了打仗,也确实投资了很多水利工程,还开通蜀道什么的,怎么没见民生受益,反而天下愁困呢?在当时看来是理所当然,完全不需要说的,而这些隐含的条件,恰恰是乘数效应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汉武帝就是忽视了汉朝不具备这些条件,才折腾了几十年,落了个国困民穷的下场。

从刘侯爷的遭遇受到启发,说乘数效应

第一个条件,与之前讲桑弘羊时就提到过的"投资挤出效应"有关。刚才刘贞的例子里,民间本来没有什么流通,是刘贞的出现使得流通成为可能,而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车行主人本来已经加班加点地在定做车了,刘侯爷的管家蛮横地走过来,下令停止其他一切的活要先做好刘侯爷的,那么这个效应便不存在了。因为刘贞的订单挤掉了其他人的订单,使得社会的总财富并没有乘数变化。

社会生产率要有一定的保证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只需要一部分人务农,便可以供应所有的人吃饭饮酒。而在汉朝,和平年月还好,一旦有了任何的天灾人祸,便连酿酒用的粮食都开始紧张了,于是国家才会在盐铁专营之后实行酒专营。

三国中赫赫有名的吕布吕温侯,便是因为手下宋宪、魏续私自酿酒,消耗了下邳城不多的粮草储备而大发雷霆,从而被两人怀恨在心,最终在下邳城的白门楼上走上了自己的末路。

因此,在农业生产率低下的汉朝,进行任何的公共投资,尤其是兴修水利与发动战争,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农夫们若是都去服徭役了,谁来耕作呢?

总而言之,貌似美好的乘数效应也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当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财富与闲置人力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发挥正面效果,否则只会弄巧成拙。但是,汉武帝时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从刘侯爷的遭遇受到启发,说乘数效应

欧债危机,实际是信心危机和流动性危机。很多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债券将要到期,正常情况下,这些国家可以借新债,还旧债。但是因为现在投资人对这些国家已经没有了信心,所以无法让其融到足够的资金,而要还债的日期又一天天地临近。于是国家本身的资金链眼看着就要断裂,从而导致国内很多企业也出现现金流不足。

这个时候,便是发挥乘数效应的绝好时机。宏观经济学专门有一个大类叫"经济增长",就是在研究各种情况下的增长模型。当有了足够的经济增长的势头,投资人有了信心,国家便可以在市场上以更低的利息借到国债,从而就有了更多的现金流来进行投资,一旦进入这个良性循环,危机自然慢慢化解了。

从刘侯爷的遭遇受到启发,说乘数效应

而某些无谓的福利支出,不但要占用大量的公共资金,并且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像纯粹赈济灾民而不开工一样,表面上看是一种慷慨,其实是政府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这样只会坐吃山空,导致政府的财政预算进一步恶化,但是对困境中的企业和企业主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反倒还雪上加霜地降低了人们继续找工作的积极性。这部分的开支,就应该勒紧裤带省下来。

所以,扩大政府投资和勒紧裤带省钱并不是冲突的。面对经济危机,省什么也不能省研发生产与商业流通方面的投资,而在非生产类的福利和转移支付方面,则不妨节约一些。换句话说,处在危机和萧条中的国家需要重点调整的,并不是政府支出的绝对数量,而是政府支出的结构。

回到汉武帝留下的摊子,在汉朝的具体环境下,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政府能够从事的生产性投资还是很有限的,所以还是要勒紧腰带与民休息为好。

在汉武帝亡故后不久,公元前81年,即位的汉昭帝年龄尚小,在顾命大臣霍光的张罗下,召开了大汉朝盐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各地的贤良饱学人士汇聚一堂,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共同坐而论道,以此统一经济思想,确立大汉朝下一步的财政政策指向。

其中,贤良饱学人士为芝加哥学派,虽然他们不认识弗里德曼和卢卡斯这两位诺奖经济学家,但是并不妨碍他们以孔子、老子的名言为依托,对现行的经济政策,尤其是盐铁酒之专营进行猛烈的抨击,认为国家的手伸得太长了,直接参与到商业经营当中是在与民争利;而桑弘羊作为国家盐铁酒专卖局前局长,自然是为自己的政策做辩护,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民不加赋而天下足"的正道。这样的辩论自然是没有结果的,双方分歧过大,且辩论激烈,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

而霍光虽然没有参加此次会议,但是他素来与桑弘羊政见不合,他坚持汉武帝晚年的轮台诏思想,认为与民休息是王道,显然更倾向于贤良派的看法,当然也不赞同他们全盘否定汉武帝轮台诏之前所有政策的做法。最后他打了一个圆场,说因为天下不再擅动刀兵,所以酒专卖就此开禁,让农家可以自行酿酒贩酒。

一年之后发生了"燕王之变",桑弘羊被指与燕王旦勾结谋反被霍光处死,是否真谋反已无从知晓,只可怜一代理财圣手,最终在政治斗争里栽了跟头。但是桑弘羊人虽亡,政未息,他留下的平准均输、盐铁专卖的政策依然在之后的岁月里为汉帝国的财政收入做着贡献。

参考文献:

《桑弘羊为什么谋反》

《一场盐铁会议,让桑弘羊舌战群儒,而这场会议也载入了史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