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赶鸭子上架”与“在线学习”——教子三点启示

本文通过“岳母刺字”“赶鸭子上架”与“在线学习”三个故事,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探讨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希望对下一代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 “岳母刺字”体现的教子方法——“激”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写到,岳飞拒绝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背叛朝廷)后,岳母恐日后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岳飞秉承母训,投军后因作战勇敢很快升秉义郎,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岳母刺字”“赶鸭子上架”与“在线学习”——教子三点启示

岳母刺字

这个故事中,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通过让其记住那种一针针刺破皮肤后痛彻心扉的感觉,时时提醒岳飞不忘母训,勇敢杀敌,报效祖国。这类似于古人“歃血为盟”、写血书,蕴含着很好的激励作用。

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看,人在受到身体的强烈刺激后,大脑中对这件事发生的情景会留下深刻的映像。当现实与映像中的事关联(类似或发生冲突)时,就能联想回忆起事件情景,其言行就容易受到原先事件的影响。

“岳母刺字”“赶鸭子上架”与“在线学习”——教子三点启示

大脑发育取决于刺激儿童早期发育

这件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给予一些正面刺激,赋予其一定的角色和使命感,往往能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使其向着崇高的理想而奋进。当然,未必是在身上刺字。

“岳母刺字”“赶鸭子上架”与“在线学习”——教子三点启示

经常受激励的孩子更有自信

与其道理相似的是起名字。俗话说,人如其名,单就起名字这么一件小事也能激发人的使命感。从《史记》《汉书》等古籍来看,汉朝不乏一些英勇神武的名字。许多人在名字这个“角色定位”下,创下了安邦定国的功业,成就了大汉王朝的文治武功,留下了千古佳话。

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鞠武、蒙武、苏武、何武、孔武、班勇等;

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魏霸、侯霸、法雄、杨雄、左雄等;

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龚胜、夏侯胜、李广、胡广等;

还有比较著名的一个名字:汉朝名将赵破奴。他秉持父辈给其命名的期望,立志击破匈奴侵扰,勤学苦练本领,带兵屡次打败匈奴,实现了“破奴”的愿望。

二 “赶鸭子上架”体现的教子方法——“逼”

赶鸭子上架,一般是指强迫人做其不可能完成的事,结果往往是徒劳。而事实证明,未必如此。

现代快报就报道过“赶鸭子上架”的新闻:

因不少肉鸭养殖企业都面临环保压力、鸭源不足等问题,有团队给出了方案—— " 赶鸭子上架 "!以前的鸭子都养在水里,但现在通过一次次的驱赶和食物引诱等方式,他们的鸭子却都饲养在一种离地面 1 米 -1.2 米左右的网架上。这种养殖方法妥善解决了环保和不能大量养殖的问题。如今江苏大部分养殖企业都让鸭子离开了水塘,上了架子。

“岳母刺字”“赶鸭子上架”与“在线学习”——教子三点启示

鸭子也能上架

这件事蕴含的心理学道理是“习以为常”。人在刚开始时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当然除了一些生理本能。如果在一开始克服困难,让其做成某件事,再给予一些正面激励,甚或是强迫而为,不然就惩罚。久而久之,人就容易适应并形成一种习惯,变成心理和行为上的遵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逼一逼、训一训,也能让他们“习以为常”,培养良好的言行举止。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一旦孩子长大,再去让他养成好习惯就难了。“狼爸”萧百佑教育孩子就是这样,他通过严厉的规矩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勤学苦练、行不逾矩,结果其四个子女有三人考上北大、一人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并且孩子们的人格都很健康,也都感恩父亲的严格管教。

类似的故事还有缅甸人训象。去缅甸旅游的人见大象被拴在一个很小的木桩上,难免心生畏惧,怕大象轻而易举就挣脱而逃跑。但是后来发现,大象完全没有扯动木桩的意思,每次到了绳子的边界就停下了。大象的主人解释说:“在大象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把他们拴在木桩上。那时候它们日夜扯动木桩,却怎么也没法逃脱。慢慢地,它们就不再扯木桩了。它们认命了,觉得自己一生只能被拴在木桩上。”

“岳母刺字”“赶鸭子上架”与“在线学习”——教子三点启示

动物园被圈养的大象

三 “在线学习”体现的教子方法——“推”

同事小张前几年是个“懒人”,基本上每天早晨7:30起床。这两年他工作非常繁忙,却做到了每天6点起床。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花半小时坚持某在线学习平台的学习,并且每天都让自己必须学满上限分数。有人问他:“你天天如此忙活,还坚持学习,觉得累吗?”他说:“刚开始是领导要求学,咱作为小组长总得带头吧!一段时间后也觉得累。没有强制要求了,也想过放弃在线学习。但是一看自己的分数和名次都排在前列,就不舍得放弃了。慢慢地,每天早晨都学习半个小时已经成了习惯,感觉很好”。

原本觉得不可能坚持下去甚至不感兴趣的事,为什么能够让人成为习惯并且让人乐于接受了呢?这里体现的就是一个“推”字。开始是单位的“推”,后来是成绩的“推”,使得小张同志“习以为常”。这其实反映了人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当自己胜过别人时,总不愿意让别人轻易超过自己。当然,人们也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当被别人落下觉得很难赶上时,就不愿意再努力了。我敢断言,那些在线学习小组最后边的人,不可能每天都坚持学习的。


“岳母刺字”“赶鸭子上架”与“在线学习”——教子三点启示

玩家面对不断上涨的游戏成绩会进一步产生游戏欲望

这其实类似于在线游戏的科学反馈机制。当玩家看到分数遥遥领先时,就会总担心别人赶超,即使这件事意义不大,他也不想放弃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成绩。如果其一开始就垫底,觉得无法追上别人时,就会索然无味,放弃这个游戏。

因此,在孩子的学习中,我们如果坚持由易到难,把孩子“推”上一个台阶,让孩子开始尝到甜头,或者挖掘出孩子胜人一筹的优点,并以实时积分等方式鼓励提醒孩子,相信孩子自会愿意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结语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是非常反对所谓的“解放天性”、“放养式教育”和“快乐教育”的。当然教育要考虑孩子的天性,但是不能盲目顺从孩子的意志。在“激一激”的同时,也需要“逼一逼”“推一推”的适当高压,孩子才会养成好习惯的。好事多磨,久练成习。就像洗刷穿戴一样,我们每天都要重复做这些动作,但是却不会觉得麻烦,因为它已经固化到了我们的思维甚至本能中。我们在激励孩子内在动力的同时,为什么不能把一些有益的行为使用外力固化到孩子的言行举止中呢?

★作者:@教育心理专报,分享科学教子方法,剖析优质教育案例,解决家庭教育困惑,关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欢迎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