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取她一笑

西周周幽王荒淫无道,西周第十二任君主,且狂妄自大。

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又逢连年干旱,黎明百姓苦不堪言,周幽王沉迷酒色不理政事,重用奸臣使得国力愈发衰竭。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取她一笑

周幽王与褒姒

周幽王外伐西戎而大败,赵叔带直言谏周幽王应勤政恤民,求贤才辅政,而不是四处寻找美色。

就此佞臣虢石父弹劾赵叔带‘诽谤君主’借机铲除后者。

名臣褒珦为此事劝谏周幽王,也因此获牢狱之灾。

褒珦之子褒洪德为救其父,得知周幽王喜好美色,便投其所好,在褒国寻找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

又有一种说法,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后献美女褒姒乞求周幽王放过褒国。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取她一笑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

传说褒姒虽是天生丽质,绝美之色,可这位美人却从来没有笑过。

冰山美人激起了周幽王一股征服的欲望,普天之下都是寡人的,难道没有办法让她笑一笑?

周幽王悬赏天下,但凡有人能让褒姒笑一下,赏金千两

这时候那佞臣虢石父又跳了出来,说是献计不如说是馊主意。

烽火台建造在高地之上,相互守望,白天施狼烟,夜里点烽火,作为古代传递军事情报的重要作用。

周幽王昏庸无道,采取了虢石父的计策,带着褒姒赶往骊山烽火台,点燃烽火台,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直冲九天。

各路诸侯见状纷纷带兵急忙赶来,皆以为是犬戎攻打,急忙救驾。

谁料到诸侯们赶到骊山烽火台时,周幽王与褒姒两人听着乐曲,饮着小酒,自在无比。

周幽王直言,点燃烽火台不过是取乐,让诸侯们都回去吧。

各路诸侯心里不痛快,抱恨而归。

褒姒见诸侯们带着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禁嫣然一笑。看着褒姒笑逐颜开,周幽王也大喜,赏赐虢石父千金。

抱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态度,周幽王只要想要逗乐褒姒,便点燃烽火台,招来诸侯们。

久而久之就没有诸侯前来,就如同小时候学习的那‘狼来了的故事’犬戎来犯,周幽王点燃烽火台,即便漫天的狼烟也没有一个救兵前来。

周幽王、太子姬伯服被杀,褒姒被俘虏(一说被杀),至此,

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取她一笑

褒姒与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真假

历史上有人认为周幽王的昏庸,即便没有烽火戏诸侯一事西周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烽火不过是一个导火线,但也有质疑故事的

虚假性

烽火的故事记载在《史记》中,《吕氏春秋》也有所记载,但周幽王并不是点烽火,而是击鼓。

《左传》又记载着亡国三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史学大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首先对权威史学著作《史记》的记载“烽火戏诸侯”提出质疑,他认为:

“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2012年初,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相左。

从史学大家们的质疑看出,烽火故事存在着各种漏洞,诸侯们不能同时从各地赶来,且这么短时间内赶到。

烽火台时汉朝防备匈奴来犯等等,就不过多赘述。

最后认同的一点是,烽火戏诸侯为什么让褒姒笑?即便是古代的幽默与笑点也不至于吧?

(本文由作者原创,仅在今日头条发布,抄袭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