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取她一笑

西周周幽王荒淫無道,西周第十二任君主,且狂妄自大。

關中地區發生地震,又逢連年乾旱,黎明百姓苦不堪言,周幽王沉迷酒色不理政事,重用奸臣使得國力愈發衰竭。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取她一笑

周幽王與褒姒

周幽王外伐西戎而大敗,趙叔帶直言諫周幽王應勤政恤民,求賢才輔政,而不是四處尋找美色。

就此佞臣虢石父彈劾趙叔帶‘誹謗君主’藉機剷除後者。

名臣褒珦為此事勸諫周幽王,也因此獲牢獄之災。

褒珦之子褒洪德為救其父,得知周幽王喜好美色,便投其所好,在褒國尋找美女褒姒獻給周幽王。

又有一種說法,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後獻美女褒姒乞求周幽王放過褒國。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取她一笑

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

傳說褒姒雖是天生麗質,絕美之色,可這位美人卻從來沒有笑過。

冰山美人激起了周幽王一股征服的慾望,普天之下都是寡人的,難道沒有辦法讓她笑一笑?

周幽王懸賞天下,但凡有人能讓褒姒笑一下,賞金千兩

這時候那佞臣虢石父又跳了出來,說是獻計不如說是餿主意。

烽火臺建造在高地之上,相互守望,白天施狼煙,夜裡點烽火,作為古代傳遞軍事情報的重要作用。

周幽王昏庸無道,採取了虢石父的計策,帶著褒姒趕往驪山烽火臺,點燃烽火臺,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直衝九天。

各路諸侯見狀紛紛帶兵急忙趕來,皆以為是犬戎攻打,急忙救駕。

誰料到諸侯們趕到驪山烽火臺時,周幽王與褒姒兩人聽著樂曲,飲著小酒,自在無比。

周幽王直言,點燃烽火臺不過是取樂,讓諸侯們都回去吧。

各路諸侯心裡不痛快,抱恨而歸。

褒姒見諸侯們帶著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不禁嫣然一笑。看著褒姒笑逐顏開,周幽王也大喜,賞賜虢石父千金。

抱著‘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態度,周幽王只要想要逗樂褒姒,便點燃烽火臺,招來諸侯們。

久而久之就沒有諸侯前來,就如同小時候學習的那‘狼來了的故事’犬戎來犯,周幽王點燃烽火臺,即便漫天的狼煙也沒有一個救兵前來。

周幽王、太子姬伯服被殺,褒姒被俘虜(一說被殺),至此,

西周滅亡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取她一笑

褒姒與周幽王


烽火戲諸侯的真假

歷史上有人認為周幽王的昏庸,即便沒有烽火戲諸侯一事西周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烽火不過是一個導火線,但也有質疑故事的

虛假性

烽火的故事記載在《史記》中,《呂氏春秋》也有所記載,但周幽王並不是點烽火,而是擊鼓。

《左傳》又記載著亡國三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史學大家錢穆在《國史大綱》中,首先對權威史學著作《史記》的記載“烽火戲諸侯”提出質疑,他認為:

“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2012年初,北京清華大學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清華簡)時,發現竹簡上的記述與“烽火戲諸侯”相左。

從史學大家們的質疑看出,烽火故事存在著各種漏洞,諸侯們不能同時從各地趕來,且這麼短時間內趕到。

烽火臺時漢朝防備匈奴來犯等等,就不過多贅述。

最後認同的一點是,烽火戲諸侯為什麼讓褒姒笑?即便是古代的幽默與笑點也不至於吧?

(本文由作者原創,僅在今日頭條發佈,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