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業農村五大關鍵點

那麼,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關鍵何在?

2020年農業農村五大關鍵點


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要看2020年的工作成效。

2019年,脫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全國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人以上,近3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發生率由8.2%下降到2%。

2020年,一鼓作氣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是必解之題。目前,“三區三州”還有貧困人口172萬人,脫貧攻堅將聚焦“三區三州”等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的深度貧困地區,各方面的資源也將重點傾斜。

堅持現行脫貧標準,不降低也不拔高,確保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是2020年脫貧工作的重要著力點。重度殘疾者、年老失去勞動力工作者、因病返貧、收入不穩定、住房未解決等情況的特殊貧困群體將得到更多政策關懷。

收官之戰,時間緊迫,任務艱鉅,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保增收:實現農民增收,鼓勵人才返鄉

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才能成為億萬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保增收,就是保障農民增收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增速繼續保持“兩個高於”,即高於GDP增速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2019年前3個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0172元人民幣,增長10%,在收入增速方面繼續保持“兩個高於”。

現階段,“三農”領域面臨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村資金持續外流、農業生產機會成本上升等情況。此次會議提出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

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農民務工人數和工資水平的增速都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會議強調,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其中一項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需達到7.2%。而2011年到2018年已實現年均增長8.5%,由此可見,翻一番的既定目標已不難完成。

2020年農業農村五大關鍵點


補短板:多管齊下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我國大部分國土面積是農村,即使將來城鎮化水平到了70%,還會有4億多人生活在農村。因此,補“三農”短板,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惠及農民群眾,很有必要。

在“三農”短板中,最突出的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繼續加大相關投入,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此次會議指出,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以上8條,在補“三農”短板方面均有所指。比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是因為目前一些地方的生產用水、灌溉設施、生產道路、生產用電問題仍影響農業生產;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則是立足於目前全國還有近1/4的農村生活垃圾、80%村莊生活汙水未得到有效處理,無害化衛生廁所的農戶使用率不到一半的現實問題。

2020年要以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通組道路、動力電等為重點,加強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補強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薄弱環節。

要注意的是,現在要補的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標的短板,不是與現代化目標對標的短板,各地農村發展很不平衡,不能搞一刀切、盲目攀比、揠苗助長。

保供給: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推動生豬產能恢復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穩住農產品市場供給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穩底盤”的作用。

2019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17.4億畝以上,產量達到13277億斤,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的“十六連豐”。但目前我國糧食生產能力還不穩固,部分地方放鬆糧食生產的傾向有所抬頭。此次會議提出,要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穩住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糧食產量。

2020年將確保穀物面積穩定在14.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提升生豬產能也被著重提及。會議提出,加快恢復生豬生產,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農業農村部已經印發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引導大型養豬企業採取多種方式,帶動中小養殖場戶發展。

中國有2600萬個養豬場戶,其中99%是年出欄500頭以下的中小場戶。從豬肉產量上看,中小養殖場戶生產了中國一半的豬肉,是生豬穩產保供不可缺少的部分。2020年,對中小養殖場戶的幫扶帶動力度將會加大。

抓改革:紮實推進農村重點改革任務

2019年,在繼續完善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農民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紅利,農村宅基地管理新政出爐,關於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意見出臺。同時,我國還開展了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引導承包地“三權”分置。


此次會議強調,要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堅持土地承包關係長久穩定,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2020年,各項農村重點改革任務將紮實推進。部分縣市將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先行試點,為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提供經驗。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將全面推開,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臺賬和管理制度將健全起來。這會促進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在壯大集體收入的同時,讓農村資源為農民帶來更多財產性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