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啃老族”的父母已不在,“没得啃”的他们,现状如何?

啃老族”这个词汇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作为成年人的自己仍然不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依靠着父母的帮助度日。

在国外,啃老的现象并不存在,因为父母们会在孩子成年后直接地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你应该自己照顾自己!

但是中国式父母完全不同,中国式父母更加希望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庇护和关爱,于是“啃老”的现象成了普遍的存在。

案例:

第一批啃老族们也已经到了中年,他们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李先生在一家饭馆当保洁,这份工作他并不上心,但是没有技术的他目前不得不靠着这份营生生活。

当年,李先生的父母都是当地某工厂的职工,作为双职工家庭经济条件自然是不错。

李先生表示自己小时候吃得比同学们吃的都要好,“父母很宠我!”也因为独生子的关系,李先生的父母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很是宠溺。

第一批“啃老族”的父母已不在,“没得啃”的他们,现状如何?

孩子嫌弃上学辛苦,李先生的父母便鼓励孩子去做学徒,想着孩子开心就好。

可是自由惯了的孩子根本吃不了当学徒的苦。一来二去,李先生学也没上好,学徒也不合格。

成年了之后也一直没有份正经工作。这时候李先生的母亲生病卧床了,家里的经济条件大不如前,但是当时的李先生还是选择成为一名啃老族。

全家人的开销都靠着李先生的父亲,加班熬夜的辛苦丝毫没有换来李先生的改变。在李先生30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爷俩相依为命,但是李先生却还是没有外出找工作的打算。

第一批“啃老族”的父母已不在,“没得啃”的他们,现状如何?

看着儿子大了,李先生的父亲想给儿子找个媳妇,但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儿子又不务正业,给儿子娶媳妇的事一直未能成行。

如今李先生已经40多岁了,父亲也已经退了休,因为长期的劳累,父亲也卧病在床,1000多块钱的退休金都不够给父亲买药的,最后父亲也离开了。

这时候的李先生才开始为生计考量。但是此时的他没有技术又不肯吃苦,保洁的工作也不知道能坚持几天。

分析:

看得出来第一点啃老族的日子过得并不滋润,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自己小时候的家境优渥,以此安慰自己如今的苦闷。

啃老族消耗的是父母的爱和心力,是整个家庭的巨大负担。

第一批“啃老族”的父母已不在,“没得啃”的他们,现状如何?

如何避免孩子啃老?

(1)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后,父母便应该注重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明白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的爱和庇护终究是有局限的。

拥有独立性的孩子更加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尊重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父母更加能够看到孩子的成长。

第一批“啃老族”的父母已不在,“没得啃”的他们,现状如何?

(2)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很多家长对于要求孩子做家务的做法非常的排斥,而事实上,教会孩子爱劳动非常有必要。

爱劳动的孩子可以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在遇见困难时不会受到畏难情绪的裹挟。爱劳动让孩子更加容易具备应对生活的能力。

第一批“啃老族”的父母已不在,“没得啃”的他们,现状如何?

​(3)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加能够做出回报父母的举动,更加能够表现出责任感。显然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绝对不会做出来啃老的举动的。

懂得感恩让孩子更加善良更加愿意付出回报。虽然父母的爱总是无私,但是孩子却不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

孩子有啃老的举动时,父母教育不可回避地出现了缺失。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孩子变得脆弱不堪。

风雨到来时,孩子想到的是找父母去扛,渐渐地忘记了父母也会老去,他们的臂弯也会自顾不暇。大家对于啃老族有着哪些看法呢?

育儿难题找弘妈育儿经,家庭教育从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长,我是弘妈育儿经,帮你解决育儿小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