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下跌近四成,南下“難”的呷哺呷哺難破局

淨利潤首次下跌,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0520.HK)隱憂漸現。

3月30日晚,呷哺呷哺發佈的2019年財報顯示,過去一年,呷哺呷哺實現營業收入60.30億元,同比增長27.4%;股東應占淨利潤2.88億元,同比下滑37.7%,這也是2011年以來,呷哺呷哺首個年度錄得淨利潤負增長。

净利下跌近四成,南下“难”的呷哺呷哺难破局

針對淨利下滑和應對之策,時代財經3月31日向呷哺呷哺公關以及董秘辦瞭解情況,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凌雁諮詢管理首席分析師林嶽同日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呷哺呷哺增長乏力,與其近年來門店升級、開拓茶飲等有關,“呷哺呷哺的經營模式迭代,門店客單價提升,但翻檯率持續下降,業績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促進。”

不再平價的呷哺呷哺

1998年誕生於北京的呷哺呷哺,主打吧檯式小火鍋,旗下主要有“呷哺呷哺”和“湊湊”兩個餐廳品牌,2014年12月17日登陸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火鍋第一股。

餐廳網絡的擴張讓呷哺呷哺保持穩定的營收增長。

2019年,呷哺呷哺新開189間呷哺呷哺餐廳、54間湊湊餐廳,由於商業原因,關閉餐廳53間,截至2019年年底,其在全國範圍內共擁有1124間餐廳,其中呷哺呷哺餐廳1022家,湊湊餐廳102家。

呷哺呷哺餐廳貢獻了主要營收,過去一年,呷哺呷哺餐廳營收46.71億元,不過14.5%的增速較2017年的27.0%、2018年的16.8%有所放緩。

依靠不斷開新店推動業績增長的背後,是呷哺呷哺的尷尬處境——愛去店裡吃火鍋的顧客越來越少。

2019年,呷哺呷哺餐廳的同店銷售增長率出現負增長,為-1.4%,而2016年-2018年則保持3.0%、8.5%、2.1%的同店銷售增長率。

與此同時,呷哺呷哺餐廳原本不高的翻檯率再度出現下滑,由2018年的2.8次/天下跌至2.6次/天,而2016年、2017年則為3.4次/天、3.3次/天。

與呷哺呷哺同樣處境的海底撈,2019年同店銷售增長率也出現大幅下跌,由2018年的6.2%下跌至1.6%,翻檯率則從2018年的5.0次/天下降至4.8次/天。不過相較而言,海底撈底子要厚實得多。

呷哺呷哺吸引力下降與其不斷提價有關。過往,呷哺呷哺以平價著稱,底料2元,火鍋人均30多元一頓,性價比較高。不過時代財經梳理其歷年來的財報發現,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費價格已經由2011年的35.2元上漲至2019年的55.8元,漲幅達到58.52%。

火鍋越賣越貴,2016年,呷哺呷哺乾脆推出了高端品牌“湊湊”,主打“火鍋+茶飲”,從2019年的業績表現來看,這步棋沒有走錯。2019年,“湊湊”實現營收12.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6.0%,不過增速也有所放緩。

林嶽指出,提價是必然策略,包括走高端路線,也是轉型的一個做法,但是提價不可以觸及消費者的心理紅線。“若產品和體驗沒有同步升級,消費者就會認為不值,所以提價策略也應當謹慎和經過足夠的調研。”

此外,“湊湊”還能走多遠尚待考驗,以茶飲作為賣點,呷哺呷哺的優勢並不突出。2019年6月,海底撈在全國多個城市推出奶茶飲品,但在不少消費者看來,湊湊與海底撈消費價位齊平,但是性價比、服務很難趕上後者。

南下“難”待解?

呷哺呷哺從北京起家,過去的發展重心集中在北京,其次是河北。

從財報數據來看,位於北京的呷哺呷哺餐廳貢獻了近一半的營收,不過整體佔比在不斷縮小,2016-2018年,北京地區的營收佔比分別為59.4%、52.0%、47.40%,2019年則下滑至43.16%,而河北地區的營收佔比為17.73%,位列第二。

儘管入駐的城市越來越多,但是除了北京和河北外,其它地區的消費者對呷哺呷哺似乎並不買單。

財報顯示,2019年,包含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海南、浙江、河南等49個城市的“其它地區”的門店數量159家,接近北京門店的1/2,但營收差距卻十分明顯,去年,北京地區實現營收20.16億元,而“其它地區”的營收僅為4.3億元。

翻檯率和同店銷售增長率的差距同樣甚遠,2019年,北京的翻檯率為3.5次/天,高於全國水平,而江蘇、山東及“其它地區”的翻檯率僅為1.7-1.8次/天。

在同店銷售增長率方面,除了北京、河北地區實現正向增長外,上海、天津、東北三省、江蘇、山東、山西及“其它地區”的銷售表現越來越不盡人意。

其中,上海的同店銷售增長率由5.2%下滑至-9.6%,東北三省由-5.1%下跌至-17.1%,江蘇由18.4%下滑至-5.6%,“其它地區”則由-35.5%回暖至-8.8%。

净利下跌近四成,南下“难”的呷哺呷哺难破局

呷哺呷哺餐廳各地區的同店銷售增長率(左為2019年,右為2018年)

林嶽指出,呷哺呷哺在南方區域遇冷,一是競爭對手太強,二是南方市場的消費者對於餐飲品牌、餐飲形式的忠誠度普遍不高,喜歡嚐鮮。

為了留住客人,近年來,呷哺呷哺在門店升級和品類擴充方面做了不少努力。2017年上半年開始,呷哺呷哺將餐廳從1.0版本升級到2.0版本,試圖通過裝修來提升用餐氛圍。截至2019年9月,2.0門店已超過700家,佔總門店數的近70%。但門店升級帶給消費者的直接感受卻是“變貴了”。

在品類擴充方面,在2019年10月,呷哺呷哺推出全新品牌in xiabuxiabu,引入茶飲品牌“茶米茶”,同時提供串串、關東煮等品類,定位與湊湊一樣,同樣聚焦中高端。

但這一系列動作,卻讓消費者對呷哺呷哺的定位認知越來越模糊。“呷哺呷哺特色不明顯,想要突圍難度不小。”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時代財經。

他進一步對時代財經指出,呷哺呷哺在消費場景、出品、品牌調性、粉絲運營等各方面都沒有明顯優勢,同時品牌影響力不強,缺乏社交屬性。“失去‘性價比’優勢後,呷哺呷哺已經沒有太多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