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高盛下調盈利預測,呷哺呷哺、海底撈怎麼了?

遭高盛下調盈利預測,呷哺呷哺、海底撈怎麼了?

日前,高盛發表報告:分別對呷哺呷哺、海底撈和頤海國際2021年的盈利預測下調9%、13%和3%;同時,將三家公司今年的盈利預測分別下調70%、79%和7%,為的是“反映收入下跌、延遲店鋪擴張及經營去槓桿的因素”。


高盛還在報告補充,面對新冠病毒疫情持續發展及變化將會影響餐飲股短期業務表現,認為致力推動外賣收入、租金談判和加強現金流是品牌的當務之急。


呷哺呷哺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焦慮

三月初,高盛續籲買入呷哺呷哺,維持呷哺呷哺「買入」評級,目標對公司店鋪擴張看法正面。


擁有獨特定位“臺式小火鍋”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從誕生伊始就是業界關注焦點,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火鍋餐飲企業,


近日,呷哺呷哺公佈了一則盈警,其中提到受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租賃的影響,公司2019年全年淨利潤或將同比顯著減少。


作為擁有上千門店的火鍋巨頭,租金對呷哺呷哺的業績影響不可謂不大,但公司業績的下滑也不能完全歸咎於租賃會計準則的變更。


數據顯示,營收每年以大概20%增速上升,但淨利潤增速卻一路下降,這一經營現狀屬於典型的增收不增利。通常市場將這一現象籠統地形容為“發展瓶頸期”。


解決不增利的方法有兩種:大幅增收以及降低成本。2019年,呷哺呷哺幾乎都在圍繞這兩個關鍵點努力。比如加快對外擴張、高端品牌門店增加,門店2.0翻修以及通過採購優化降低成本。


但是,中國食品行業專家朱丹蓬認為,呷哺呷哺,這兩年隨著門店的擴張,營收有所增長,淨利主要是因為管理成本,再到整個叫做門店的擴張成本,對其侵蝕比較大的。另外,公司所作的一個細分領域的高端品牌呢,從2018年開始,一有一定的盈利,但是它的佔比比較低,所以這一塊對於這個呷哺呷哺的一個利潤,貢獻率也不會說太高。


對於呷哺呷哺接下來的發展計劃,朱丹蓬表示公司的門店主要是長江北為主,長江以南的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店,由此推測公司接下來可能嘗試著會往南方市場走。但是南方的運營難度更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南方市場對於它而言並不樂觀。


錢太多咋辦?海底撈老闆娘搭建了家族辦公室

自1月26日宣佈暫停中國內地所有門店至今,海底撈已經挺過了整整四十餘天。2月15日,海底撈宣佈中國內地部分門店的外送服務將逐步恢復營業。目前,全國海底撈門店暫未開放營業,仍處於停業狀態。


但這並不意味著海底撈已經停止前進的步伐。


2月22日媒體報道,海底撈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此次合作,為後者主動接觸,雙方自2月12號開始商談貸款相關事宜。據海底撈方面介紹,第一筆8.1億元放款資金已於2月19日到賬。


此外,海底撈還開始進軍半成品領域。近日,海底撈在其各大官方平臺,上線了“開飯了”系列方便菜餚,包括辣子雞丁、宮保蝦球、酸菜魚等十餘種半成品,該系列菜品目前僅限北京地區購買。海底撈方面表示,後續隨著供應鏈各環節的復工復產,其他城市也將陸續上線。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一直保持沉默,這次出面的是張勇的太太,據《彭博》3月4日報道,海底撈聯合創辦人舒萍於2019年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


家族辦公室主要是為全球超級富豪管理財務(有時也包括生活)而創建的企業,它提供了超出私人銀行提供的自由裁量權和個性化服務。


事實上,夫妻二人已於2017年加入新加坡國籍。據瞭解,兩人於2016年斥資2700萬新加坡元(約人民幣1.35億元)購買位於GALLOP ROAD的優質洋房(Good Class Bungalow),總面積約1476平方米,地理位置臨近新加坡植物園。跟張勇一樣,舒萍是新加坡最富有的人之一,個人淨資產據估計達77億美元左右。


而海底撈第一次走出國門則是在2012年,當時張勇將第一家海外分店開在了新加坡。7年來,海底撈陸續在新加坡開設了12家分店。消費記查詢官網發現,海底撈在美國、日本、韓國分別有4家、5家、6家門店。相比之下,新加坡是海底撈海外分店數量最多的國家。而張勇在採訪中也曾透露出了他國際戰略的看法:“海底撈的新加坡分店,也是為了給之後海底撈的國際化打下基礎。”


國際化的道路,走的怎麼樣呢。根據2019年財報顯示,去年上半年,海底撈大陸以外以及海外地區的總收入為96004萬元,這隻占上半年海底撈總營收的約8.2%。其中,海底撈在新加坡的發展狀況樂觀,深受本地人喜愛,為張勇帶領海底撈走向世界增加了信心。


對於此次舒萍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朱丹蓬表示,海底撈在在新加坡這一塊整體的業務,包括門店比較多。新加坡作為海底撈整個品牌國際化以及開拓東南亞市場,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抓手以及核心。從這點來看,不難看出,海底撈未來將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加坡東南亞以及國際化這一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