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汉名将李陵是一位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天香云外飘


民族英雄要有家国情怀,但有国无家又该如何自处啊。

汉朝的将门李氏是悲情的一家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李敢之侄。

李广被卫青刻意打压而郁郁而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战功累累却一辈子未能封侯。

李敢因其父受辱而忤逆上犯卫青,被霍去病在上林苑围猎之时射杀。霍去病靠着汉武帝的宠爱而无罪赦免。

李陵请愿带病深入敌后,创造了五千步兵击溃三万匈奴骑兵的壮举,但是匈奴骑兵随后集结十万兵力将其包围,拼的身边将士全部阵亡,最终因始有援军来救而无奈只得诈降,以图后事。

但汉武帝听闻此事,大发雷霆,加之文官集团群起而攻之,遂灭其门。而唯一帮他说话的司马迁也因此受到腐刑。

古人常云“忠孝不能两全”,但若是自忖无愧于国,而父母兄弟被杀,忠心如何自守。

同为匈奴所拘的苏武这样评价李陵“每念足下,才为世英。器为时出。”

鲁迅曾这样说过:"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项羽),少有韧性的反抗(伍子胥),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李陵),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司马迁);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李陵具体是不是民族英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为忠他无愧于大汉,为孝他无愧于父母。当为吾辈楷模也!


文史趣闻


大汉是我们从两千年前怀念到现在的一个朝代,细数中国的封建王朝,大家都是因为衰落而灭亡,但不同是大汉却是因为过于强大而走向了灭亡,这是我们后世之人不得不痛心的地方,但到西汉时期却也有这么一位名将,他从一开始就因为年纪轻而受到汉武帝的喜爱,但他却不是霍去病那样好的命运,他的一生十分的凄苦,而后人也因为他的人生经历而对他做出了不同的判断与评价。

李陵的家庭背景就十分的不简单

秦朝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将军叫做李信,他的心中一直有着平定天下的大志向,而中国的历史也的确让他遇到了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当时的秦始皇正处于更新换代的时候,他很着急的需要解除老将军的权力,从而提拔一些年轻将军来作为大秦未来的支柱,而这个时候的李信和蒙恬就进入了秦始皇的眼睛里面,

秦始皇十分信任这个年轻的李信,他曾经在消灭燕国的战争之中击败了派遣刺客刺杀秦始皇的燕国太子丹,并将他活捉了回来,这相当于为秦始皇报仇雪恨了,所以秦始皇也十分喜爱李信这名大将,到当时都传言李信一定会成为大秦帝国未来像白起一样的英雄人物,但可惜的是李信过于自大,在灭楚之战中损失了秦始皇的二十万大军,害的秦始皇丢了面子,不得不去求王老将军,而这个时候的李信家族也失去了机会。

李信的家族从秦朝到汉朝一直沉默了六十多年,从李广才开始重新崛起,当时的李广在边境地区抵御匈奴,因为李广十分擅长用兵,外面的敌人都十分害怕,大家都叫他为飞将军,而李广每一次到边塞巡查的时候,敌人都会吓得逃跑,因为李广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到后期的时候,匈奴人都只知道有李广而不知道有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人。

但可惜的是李广也犯下了和自己祖先一样的错误,在打仗的时候大大咧咧,这在从前的话的确是没什么,但到卫青做了汉朝的大将军以后,对这些方面就管理的十分严格了,其实就是针对李广他们的陇西将士,不让他们占据大汉的朝堂,而李广也在后期因为讨伐匈奴迷路,一辈子都没有封侯,最后以自杀谢罪,那一天,整个陇西的百姓都痛哭不已。

李陵作为李广之孙的所作所为

李陵是一个可怜的人,从出生的时候就听说了祖父的传说,却从来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而他的父亲也因为殴打卫青被霍去病给射死了,这件事情一直被汉武帝隐瞒着,说李广的儿子也就是李陵的父亲李敢是被猎物给咬死的,这一点说出去都没有几个人信,但到皇帝为第一的时代,这个说法还是被广大的百姓接受了。

李陵从长大以后就立志要为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报仇,他决定从军立下功劳,好重新把李家的门楣发扬出去,而少年时期的李陵也比较被汉武帝喜爱,那个时候的汉武帝已经老了,而霍去病和卫青也因为各种原因死去,汉武帝因为这些原因不得不重新培养大将作为汉帝国的保障,而李陵作为李广之孙,成为了最好的人选,大家都支持他。

李陵当初率领的是五千大军,但却遇到了匈奴的主力部队,几万人围着他打,最后还杀死了属于自己几倍的敌人,实在是没有援助了不得不向匈奴人投向,而汉武帝也是十分的生气,认为李陵辜负了他的期望,最后将李陵的家人都给处死了,而李陵也失去了再次回到大汉的机会,一辈子老死在匈奴,从他投降来看,他算不了民族英雄,只能说的一个没有骨气的人,和他的祖父李广比起来差远了。

无根树花正孤


李陵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

他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汉武帝赏识他,认为他有飞将军李广的风范。

之后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李陵率军孤军深入,他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回朝廷禀报汉武帝,汉武帝非常高兴。

公元前99年11月,为主帅李广利分兵,李陵遇到匈奴单于率领的8万骑兵,连日苦战,殊死搏斗,连战8天8夜,最终突围是战败被围。

当时的主帅李广利乃嫉才妒贤而又心胸狭窄之人,迟迟不肯派出援军。

因为当时李陵被困,并没有援军,导致最后被抓投降匈奴。他当时仅仅率领步兵五千人,就横扫匈奴一大片,最终投降也只是诈降。

可是,汉武帝派人来查询,说他为匈奴练兵要攻打大汉,之后便杀了李陵全家。

但是,当时是李绪投降匈奴的,并不是李陵,汉武帝的错杀导致李陵真正的投降匈奴。

李陵曾将自己“诈降成真”的前因后果说与苏武听:

“我当初投降本是权宜之计,是想寻机挟持单于,为大汉效劳。奈何汉皇不懂我心志,杀我家小,绝我归路。”

后来单于对李陵非常重视,把公主嫁给李陵,封其为坚昆国王。

在汉匈和亲后,李陵"恐再辱",终生也没有返回大汉,遂于公元前74年老死匈奴。

据记载,昭帝继位后派遣人来劝说李陵回朝,可是李陵却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李陵被司马迁奉为“诚实信义之人”,为他受宫刑大辱;

还被苏武赞为“当世英才”,替他说尽辩白之词。

可以说,李陵本来是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可是就是那样的阴差阳错,被推进了万丈深渊,被俘叛国的骂名。


山颠一壶清酒r


李陵当初率领的是五千大军,但却遇到了匈奴的主力部队,几万人围着他打,最后还杀死了属于自己几倍的敌人,实在是没有援助了不得不向匈奴人投向,而汉武帝也是十分的生气,认为李陵辜负了他的期望,最后将李陵的家人都给处死了,而李陵也失去了再次回到大汉的机会,一辈子老死在匈奴,从他投降来看,他算不了民族英雄,只能说的一个没有骨气的人,和他的祖父李广比起来差远了。


历史小白白


历代评论李陵,左边是司马迁等人所拥有的同感更衣的态度,批判的态度,王后的评价是历代批评的大成。如果有什么可以说的,那就是关于王后这种观点的争论。

首先要知道,善山先生《读通鉴论》里的论述都与当时的明朝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只用历史人物事件的解说来看是不对的。第二,研究古人的思想离不开那个时代。不然就是黄侃所说的“暴虐古人,欺骗贤人”。现在很多人批评说,松进对决,人民的炭疽热,韩恶离开历史,“饿死是一件小小的失礼大事”。


承认上述两点,就可以看出王夫的话很好,有背景。背景是许多文武官员的所作所为。从历史角度来看,李光度、李玲度、个人的命运受到了非常不公平的治疗;从《汉书》的记载来看,我认为李陵的投降真的有目的。以后的痛苦也是真实的。否则,那首“路线万里-度沙膜,为你席芬勋”的歌完全唱不出来。每当我读《汉书》,《通鉴》的时候,去李陵就会越过。一想起来就心痛,所以大男人看书哭是不好的。汉武帝宏伟大略,但雄主往往有刻薄的寡妇一面。武帝对李某很不好,李某三代的悲剧与武帝有很大关系。《五千景楚奇材料剑客》对八万匈奴,数百场战争,最后一半,李玲不能成为主要责任,韩皇后反应。王甫先生最后谈到岳飞的军事才能也有缺点的时候,我是退谷,或者是那个词,先生提到的,也许是袁忠焕(那时认为叛徒汉健逆帽,王甫先生的意见是礼貌的),或者是土地道教学者说教,也可以是纸质士兵。夷陵是一个优秀的忠诚军队将领,是一个有能力忍受屈辱的大丈夫,只是相遇的时代不好,运气不好。


侃史君6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

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前99年10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利分兵遇到匈奴单于8万骑兵作战,连战8天8夜,战败被围,投降匈奴。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汉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后来单于把公主嫁给李陵,被且鞮侯单于封为坚昆国王,做了右校王。前89年,与远征匈奴为主将李广利分兵的商秋成带领的三万汉军打过一仗。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李陵少时同僚霍光、上官桀当政,派人劝李陵回国,李陵"恐再辱",拒绝回大汉,遂于前74年老死匈奴

司马迁:"陵事亲孝, 与士信, 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畜积也, 有国士之风。 今举事一不成,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 诚可痛也!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深輮戎马之地, 抑数万之师, 虏救死扶伤不暇, 悉举引弓 之民共攻围之。 转斗千里, 矢尽道穷, 士张空弮 , 冒白刃, 北首争死敌, 得人之死力, 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 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 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花开水不流


历史上的西汉名将李陵不是民族英雄,而是一位悲情人物。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西汉时期名将。

李陵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公元前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但李陵来不愿意担任后勤运输,就对汉武帝说要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同意了。

于是,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到浚稽山扎营,结果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李陵率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于是单于就调拨更多的兵力,然而仍然无力与李陵相抗衡,就在单于准备退军之时,李陵手下有一名士兵叛变,告诉单于李陵后面没救兵,而且教单于部下制作连发连射的弓箭,单于于是继续与李陵作战,最后李陵寡不敌众,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最后就投降了。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但太史令司马迁却说:李陵带去的步兵只有五千,却和三万骑兵交战,他虽然打了败仗,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诬罔,于是把他下狱施以腐刑。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

此后,李陵便死心投向了匈奴。匈奴单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李陵成了掌权的贵族。

李陵在匈奴呆了二十多年,于公元前74年病死。

所以历史上的西汉名将李陵不是民族英雄,而是一位悲情人物。


大江侃历史


当然不是。

在民族英雄这个选项上,李陵从来都是作为苏武的衬托出现的。


要说李陵,那绝对是出自将门世家。他的爷爷是飞将军李广,后世多少文学作品都在歌颂他。比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陵少年时是位真正的少年英雄。奈何造化弄人。他的勇敢使作为偏将的他反而对上了匈奴主力,而作为大将军的李广利却没有受到多少攻击。


兵败之时,如果引刀成一快也就罢了。偏偏还寄希望于能够诈降再立功,返回汉朝。谁料,这一下和原本极度欣赏他的汉武帝之间开始了没完没了的相互猜疑。


汉武帝将为他说话的司马迁处以腐刑,李陵的犹疑顿时增加。汉武帝又杀掉了他的三族,李陵便彻底死了归汉的心。


就算是等到了汉昭帝时,他曾经的好哥们儿霍光和上官桀都掌了权,他依然选择不回来。只是说了实话:丈夫不能再辱

公元前74年,李陵老死于匈奴。


不管他有多少的委屈和不甘,投降匈奴的既定事实还是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李陵同时还是一位文采出众的文学家。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故事经过后代无数文学家的添枝加叶,他彻底成了令人不齿的叛徒。《杨家将》里,老令公杨业碰死在他的墓碑上便是个著名的桥段。


我们理解他的遭遇,但要说他是民族英雄,那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任十三读史


历史上西汉名将李陵是一位悲情之将、但不是民族英雄。将门之子、世代忠君报国,出征匈奴本一心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可命运难料、战败被俘、又被汉武帝听信谗言冤杀了满门,彻底断了归汉之路,不收家破人亡、故国难归,还背上了叛国投敌、背主叛君、不忠不孝的叛将逆子的千古骂名。在巨大悲愤痛苦中投降匈奴,最终忧伤成疾客死异族匈奴。


小龙女5505


李陵在我看来,算不上民族英雄,倒是一位悲剧的英雄,作为大名鼎鼎李广的长孙,李陵可以算是出身将门世家,但也是因为他是李广的孙子,我们对他的期望是很高的,但他却没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值。


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李广利,是汉武帝的一个小舅子,他本意是让自己的小舅子多建功业。悲催的李陵作为副手,注定没有了主人公的光环。后来的事情大概就是李陵的小部队遇到了匈奴的大部队,最终寡不敌众,被俘虏了。为了这件事,汉武帝大怒,抄了李陵的家,司马迁(写史记的)为李陵求情说话,结果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李陵被俘虏之后,听到家人都被汉武帝抄家了,只有投降了匈奴。后面还有一个事情,就是苏武牧羊的主人公,苏武,他在被俘虏之后,一直不肯投降,匈奴方面派李陵进行劝说,结果苏武不为所动。从这个事情,也可以看出,为啥历史上宣传苏武牧羊,而不宣传李陵了。后面的李陵郁郁寡欢,最终老是匈奴。


李陵一生,出身将门世家,自身各方面都不错的情况下,结果却投降敌方,家里被抄。落了个老死异乡。实在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