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过去二十年,华语世界只有黄子华一个这样水准和影响力的单口喜剧表演者,并成功跨界,他的出现是偶然的吗?

朴灿烈ChanYeol


是必然也是偶然的,必然的意思是说,黄子华,人家就是个客观存在呀,既然存在了,当然就是必然的了,但是呢,这种才高八斗,就真的是很偶然了,其实,我一直很想问黄子华一个问题,就是,华神,你在你30岁开《娱乐圈血泪史》第一场脱口秀之前,知道自己有讲脱口秀这个神技的吗?显然,我还没有机会问黄子华这个问题,奇怪的是,也从来都没有人去问过他这个问题,那些采访他的都是些什么人呀?关系户吧。当然了,这是一个玩笑。可能你并不是太看得出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就可以找到答案,譬如,你可以好好地仔细地想一想,开一场像黄子华脱口秀这种级别的脱口秀,有多难?一个人,一支麦克风,面对一万几千人,讲两个小时,还要隔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要逗他们笑,我觉得吧,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他们情愿被扔到一个斗兽场,来跟狮子或者老虎来一场搏斗,都不愿意上这样的一个舞台。嗯,但黄子华就可以,而且,还真的让你笑完全场,这种厉害,经过我上面的描述之后,基本上,你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去想象了吧。

所以,我不想回答什么必然或者偶然,我觉得黄子华就是老天爷心情大爽之时,送给我们苍生的一份礼物。就好比,你生日,你老爸老妈送了你一辆玛莎拉蒂。你觉得是必然还是偶然?或者这样好了,你生在了比尔盖茨家,这是必然还是偶然?无法回答,但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是的,我们拥有黄子华,绝对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对了,我写过黄子华,《中国最残酷的小丑-黄子华》,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陆以外


黄子华在加拿大读哲学毕业,在他的栋笃笑作品中带有哲学味道的对于生活和社会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很独到,很打动人,触碰到每一位观众。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黄子华被称为子华神,不是每一个明星都可以被称为神的。没有一定的能力,谁能在舞台上说两个小时,并且大家都心甘情愿为其鼓掌,每一次栋笃笑完场,观众都不肯让他下台离开,足以见到黄子华的个人魅力。

看似荒诞夸张,玩世不恭,嬉皮笑脸,猥琐赖皮,但本质上其实很内敛,是相当敏感那一类人。其实,他塑造的角色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大大咧咧,却相当敏感,怕得要死的时候,顾左右而言他,用“无所谓”来掩盖自己的失意寂寞。

有人说黄子华是个喜剧演员,我以为他不是,就像周星驰也不是个喜剧演员一样。

所以,我不想回答什么必然或者偶然,我觉得黄子华就是老天爷心情大爽之时,送给我们苍生的一份礼物。就好比,你生日,你老爸老妈送了你一辆玛莎拉蒂。你觉得是必然还是偶然?或者这样好了,你生在了比尔盖茨家,这是必然还是偶然?无法回答,但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是的,我们拥有黄子华,绝对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最后,不得不说,令人唏嘘的是,子华之后,栋笃笑的继承人是谁?栋笃笑的发展何去何从?

欢迎子华神的粉丝关注我,同样是子华神的粉丝,一起交流。


走起来带风


如果说香港最难写的喜剧大师是谁,我想很多研究香港电影的作者都会意味深长又心照不宣地回答是黄子华。因为他很难被定位成一个电影人或者电视人。他是香港影视圈曾经的票房毒药,又一夜之间爆红,成为香港人争相追捧的“子华神”。而他的出名,竟是因为讲实话。

因为和周星驰被封爷不同,某种程度上,当然我们说的不是在无厘头电影方面。在对香港喜剧其中一种艺术流派-栋笃笑的创作中,黄子华是直接被香港和两广地区封神的存在。对,他有教众,他的教众封他为“子华神”。

那么为什么栋笃笑会一炮而红,成为万众追捧的喜剧表演形式呢。因为,黄子华是一名非常具有文化艺术修养的,演艺界的读书人。他创造出来的“单口相声”栋笃笑所有内容,都是他独立构思撰写的,具有哲学思维内涵的冷幽默段子。可以说,听栋笃笑,你可以学到很多文化,思想,政治上的创新思维。

栋笃笑确实非常伟大。栋笃笑(粤语正字:戙笑,读:dụngduksíu)即英文的“Stand-up comedy”。在大陆,Stand-up Comedy也叫单口喜剧。因为此类演出通常是一个喜剧演员站在台上表演喜剧,而且多以语言笑话为主。


栋笃笑是香港艺人黄子华于1990年从西方引进入华人社会的新表演艺术。早于七八十年代,多名香港的金牌司仪和名嘴,已经有类似“栋笃笑”的演出,他们大多以主持调侃的形式,讽刺时弊,反映社会百态。


现在,很多粤语地区或者热爱粤语的朋友在研究和发扬栋笃笑,但是栋笃笑真正的灵魂并不单单是说段子惹人发笑,而是黄子华能够将哲学和人生思考,通过段子的形式,直达听众的灵魂,引起灵魂上的共鸣。


香港电影


不是偶然是必然。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是刚好黄子华有这个能力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

黄子华是先行者,但不只是他,还有张达明和吴镇宇,许冠文都是非常好的栋笃笑表演者,都面对着上千人侃侃而谈,毫不怯场。

但我心中栋笃笑一人唯有黄子华而已,是偶然也是必然。

黄子华是学哲学系的,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到社会现实中所以他的表演更添一份沧桑和智慧。所以听过他的现场秀之后许多问题笑过之后回到家过了许久还能回味无穷,感悟颇深,这就是黄子华的魅力。

再一点就是毅力。其他人只是跨界一下但黄子华坚持多年。创作是很费精力但黄子华坚持再做而且每次都很优秀。所以说,黄子华的偶然也是必然。

今年是黄子华最后一次退役表演脱口秀,一代大师落幕后继无人,栋笃笑因黄子华而起也因黄子华而灭。所以说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9o後高博论


很可能在今年7月黄子华结束自己最后一次“栋笃笑”之后,华语世界很难再找出能够贡献他这种水准的脱口秀表演者。

黄子华的“成神”之路确实是偶然,这个偶然要从他个人经历和成就他的环境来说。从他个人来说,他本来就是以演员作为他的职业第一选择,他进入脱口秀领域完全是偶然。他原本的计划是,将自己演艺事业屡屡碰壁的故事以“栋笃笑”的表演模式呈现出来,diss完娱乐圈后就彻底和他失败的演艺生涯作别。结果没想到,这一场以“娱乐圈血肉史”为题的栋笃笑反而成就了他的演艺事业。他司仪,演员和早年话剧演出的经历,使他可以不把自己仅局限于脱口秀领域,成功跨界。他对表演艺术的投入,使得不仅能完成擅长的喜剧演出,更能完全掌控悲剧角色。《非常公民》里溥仪一角完全能体验他被低估的演技水平。

黄子华的的单口喜剧水平在华人世界确实无出其右,很多年轻的脱口秀演出者都深受其风格的影响,比如现在当红的年轻的脱口秀表演者李诞。但就其影响力而言,黄子华的影响力还是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海外的粤语地区。大概七八年前,黄子华本人谈过自己很想去北京用普通话来一场,但这个愿望估计不可能再实现了。

黄子华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几点。脱口秀常常是小剧场演出的类型,一般一个小时的表演已经是极限。而黄子华从转战伊利沙伯体育馆开始,就非常习惯在大剧场表演。自2007年舞台开始扩展到广东以后,更经常要要在广州深圳等地的万人体育馆演出。黄子华的演出一般都两个小时以上。这对表演者本身的事前的准备,临场的集中度和反应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看过他的表演DVD视频就会知道,在一万人的场合里,黄子华还能灵活地与台下观众互动,在互动中临时添加笑料,这是极其惊人的。在华语世界中找不到第二个。

黄子华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在单人喜剧中最难的。他的演出常常就是一个麦克风,有时配合以一把吉他,完全不依靠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浮夸逗趣的道具,纯粹依靠语言的组织,就能逗笑观众。他所讲的内容完全基于原创,几乎来源于他自己的生活,对社会的感悟和观察。很多中国的喜剧表演者背后都有团队在帮忙编排,而且常常会借用时下热门的互联网新段子。但黄子华的表演完全是个人性的。他舞台的表现总给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由于他很多嘲讽的内容都是现代人生活,工作和感情中所亲身经历的但细想之下又荒诞不经的事,因此,甚至观众本身都有可能就是被嘲讽的对象。但黄子华最出色也是很多华人表演者都缺失的品质是,他能完全把握讽刺艺术与被嘲讽者个人尊严的界限。他的幽默不会给人以冒犯的感觉,甚至听者本身会有一种“我不会是这样”的优越感。由于他的内容非常的“日常”,因此他的笑点又是非常的“普世”的,只要配合以字幕,即便是非粤语区的观众都能被逗笑,这也是黄子华在粤语区之外也有众多粉丝的原因。

他演出的水准到底高到什么程度?举例来说,一般“谐音梗”在脱口秀表演中是要避免的,以“谐音”为笑点,常常会为了押韵而押韵,以至于整个笑点没有什么意义。但黄子华很多经典的演出来自于他对谐音独到的使用。他对“谐音”的使用背后有一套故事的支撑和铺排,通过两个“谐音”间的构成的故事性张力形成punchline,非常的高级。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秋前算帐》中的"福夭",《儿童不宜》中的“请您好好放低”,以及《唔痴线唔正常》里“揸fit”和“揸lift”。

黄子华的段子经常是发人深省的,很多人认为是他哲学专业的背景赋予他喜剧背后的深度(虽然他在采访中不怎么承认),他的表演留下了很多针砭时弊,贬损权力和成人社会关系的“金句”。在华人世界,有黄子华能力的人未必能有产生和成就“黄子华们”的环境。香港的多元的文化交汇,成熟分级的演出市场,开放自由言论环境,才使得他很多经典的表演得以可能。香港在海外华人世界的独特地位,也使得他的“栋笃笑”辐射范围走出中国,能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作巡回演出。今年七月,黄子华将在香港红磡创纪录地连开26场栋笃笑告别他的stand-up comedy生涯。届时,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位华人“栋笃笑霸王”的谢幕。


黄靖洋


华语世界这面说得太广了。你说粤语世界还差不多……

我地道广州人,黄子华的栋笃笑在深圳春茧登台演出过。我跟我老婆去看,我看的意犹未尽...我老婆就十脸懵逼。

我老婆地道东北人,去北京看德云社,她看的津津入味,我看的百脸懵逼。

这就是地方文化语言差异。

但题主你这个命题,华语太过狭隘了……华语当然包括普通话,粤语等等的地方语。

这样像题主说得人就多了,不只黄子华一个


改个名字套路太多


这个问题,适合用图片来解答。



戏子戏说


子华男神,喜欢很久的一位艺人了,每当不开心的时候都会去看他的栋笃笑,而且大概两广地区的人会更喜欢他多一点,因为语言的关系。

他开始的时候从业娱乐圈一直得不到发展,到30多岁就打算把从业的经历在加一些形形色色的段子写成了第一个脱口秀栋笃笑“娱乐圈血泪史”,打算说完就去做其他行业例如买保险了,谁知道一炮而红,从而演变栋笃笑和连续剧大卖电影却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悲催局面,不过今年春节在香港上映的“栋笃特工”终于都票房大卖,都算如愿以偿。如果你们都说他的好,那我就说一下他的不是,他是一个极之聪明的人,也是我欣赏他的原因之一,在97回归前,他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是唱衰大陆,说了很多大陆的不是。后来97回归后又180°的表态,甚至在香港颁奖典礼上说钓yu岛的说话,吸了好多的粉,在我看来就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可是往往就是这类人就会得到成功。现在和最近的作品已经没有往时那种犀利的讽刺和一语三关的笑料了,更多就是对娱乐的一些讽刺来博大家一笑,他以前的作品真的需要细品才会读懂个中含义,其实这也是一个明智之举,当下中港关系不融洽的时候有些东西能不提就不提。

子华的鬼才是相当一部分阅历和自身学哲学的原因密不可分的,娱乐圈很多明星都模仿过讲栋笃笑,但只学的一些皮毛,对问题的看法和讽刺的角度完全是不能比的。


蚊48411757


粵語口語的張力可見一般,生動靈活。難怪粵人在葡萄牙百年殖民(澳門),在英國百年殖民(香港)的血淚史中始終不願意放棄粵語!反而繼續發楊光大(香港)。

子華神金盤啷口,期望你反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