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皇帝的藝術細胞,誰更勝一籌呢?

雖然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事實上很多事情並不能分出個上下高低,尤其是不同時期的帝王將相,畢竟他們沒有生活在同一時間,難以放到同一環境下進行比較。

不過,就像相聲裡面的《關公戰秦瓊》,雖然不能橫向比較,但可以按照歷史的脈絡,依其對自己事業做出的貢獻,比較一下:如李世民和趙佶,二者的事業皆為皇帝,任務也皆是治國安邦,很明顯,他們就是有優劣之分,宋徽宗再怎麼吹,也比不上李世民。然而,即便是李世民,也有比不上趙佶的地方,沒錯,那就是藝術方面的造詣,當然了,藝術學得好,這並不影響趙佶亡國的結局。

回到標題,在眾多古代帝王中,誰才是最有藝術細胞的呢?

說實話,不好比較,但可以列舉幾位在藝術方面有相當造詣的帝王。

上古三朝,歷史太過久遠,而且文字也聱牙詰屈,艱深晦澀,故在此拋開秦之前的天子王侯,咱們自始皇帝開始,由古而今,數一下歷朝皇帝中的藝術家:

頭一位,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有人會說,什麼?劉邦也有藝術細胞?他就是個亭長出身,跟流氓一樣,估計是大字不識一個的鐵憨憨。然而實際上劉邦未必就是個沒文化的主,其現存的兩首詩歌,都是相當不錯的: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是劉邦徵英布後,途經老家沛縣時,大宴故鄉父老時唱的,具體如何解析,大家應該都清楚,稱其為豪氣沖天不過分吧,尤其是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此詩短短三句,戰爭的慘烈沒有直接描繪,而是以風雲代表戰爭,以歸故鄉代表天下已定,最後卻又憂心忡忡,希望得猛士守天下,真真是大家同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第二首便是《鴻鵠》了: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如果單單拿出《鴻鵠歌》,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如果聯繫它的創作背景,就會發現劉邦在文學上的造詣,此詩用極為隱晦的暗喻,表現了劉邦本人對太子羽翼已豐的悲喜之情,喜的是太子成人,憂的是戚夫人之子無法成為太子了。

關於古代皇帝的藝術細胞,誰更勝一籌呢?

劉邦之後,在西漢至東漢年間,雖說皇帝不少,但他們的藝術造詣沒顯現多少,有說法漢元帝似乎通音律,咱也不知道真假,所以只好繼續隨著歷史往前走,此時魏武帝曹操出現了。

曹操及曹丕

雖然曹操本人從未稱帝,可他的後人幫他實現了,“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想必諸位也都學過,曹操的文學功底,可謂相當深厚,如《觀滄海》、《龜雖壽》等等皆是佳作,而他的《短歌行》,在詩的歷史上,絕對站得下腳: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由於曹操影響,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外加同時期的建安七子,他們代表了東漢末年至三國鼎立這段時期文學的最高峰。

而其中的曹丕,這是位正兒八經的皇帝,更是頂峰的頂峰他極大的繁榮了建安文學,而且寫出了歷史上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論。而他的代表作如《燕歌行》,如《典論》等等。

時光輪轉,三國歸晉,司馬炎文學功底應該不錯,因為他帶動了太康文學的興起,他的兒子裡面也有那種藏書驚人的大佬存在,可惜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中原典籍焚燒了不少,然後東晉十六國與南北朝對立,沒什麼好說的,倒是梁武帝蕭衍藝術水平很高,可惜這位爺的藝術細菌全用在了出家這件事上,動不動就要大臣花錢去把他從寺廟中贖出來,真是搞笑。不過他本人及其兒子,也比較喜歡收藏典籍,比後世唐朝藏書似乎都要高了不少。

北周崛起,結果宇文家的孤兒寡母便宜了楊堅,不幾年,楊堅就統一南北,可惜隋朝短命,李唐替之。

所謂強漢盛唐,唐朝疆域廣大,期間雖說被武曌頂了空,但其影響力依舊強大,盛世天子自然有異於他朝天子的氣象,武周之後唐皇中一下子出了個絕頂天才:唐明皇李隆基。

李隆基

這位爺路子野,懂得還多,且文武雙全,政變搞的來,治國沒問題,指揮作戰也沒問題,而唱歌跳舞也沒問題:李隆基出名可不僅僅因為安史之亂,因為楊貴妃,而是空前強大的開元盛世!當然才子佳人的愛情似乎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故相關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但凡說道李隆基,基本上都圍著楊貴妃轉,明明沒有楊貴妃的日子裡,李隆基端端是個一等一的好皇帝,宮鬥政變樣樣有啊,更有甚至,把仙兒一樣的李太白牽扯進來,說什麼三角四角戀!唉,戲說不是胡說啊!

關於古代皇帝的藝術細胞,誰更勝一籌呢?

有點跑題,李隆基的藝術水平在唐朝皇帝中可謂第一,即便放在整個歷史上,估計他也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梨園教坊,詩詞歌舞,書法樂器,樣樣皆通。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及其舞是其中的代表,據說其本人對於樂曲的研究已經特別誇張,三百人的樂團,誰彈錯一聲,他立刻能指出來。

可惜,前期英明果決的唐明皇后期呵呵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不行了,下坡路了,晚期的皇帝倒是會玩了,可大多是昏君,沒什麼傳世。即便有小太宗這般的能人,也挽救不了其衰敗的命運。黃巢起義,由此也引出了五代十國。

這是段亂世,歷史書上講的也不多,確實沒什麼值得講的,一個個的稱王稱霸稱天子,亂糟糟的,此時又出了一位大才,或者說兩位,南唐中主與後主。

李煜

我們為什麼叫李煜叫李後主呢?因為人壓根就不是皇帝,這跟他爹有關,中主李璟原來呢是皇帝,可是被後周打服了,便除帝號,稱國主。

他及兒子李煜有《南唐二主詞》(當然這本書不是他倆寫的,是後人把此二人的作品合起來的),可惜只有五首傳世,最著名的應是《攤破浣溪沙》了: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確是上品佳作,李煜在詞上的成就高於其父,李煜的詞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代表作太多,不列舉了。

這段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詞人,南唐被宋滅亡,李煜死於北宋境內。

北宋末年,出現一個藝術成就賊高的皇帝,沒錯,就是那位宋徽宗,說起來都是淚,不說了。

關於古代皇帝的藝術細胞,誰更勝一籌呢?

元明清三朝的皇帝吧,說沒有藝術,那不可能,但沒怎麼表現出來,倒是明朝的君主像什麼木工活之類的乾的不錯,清時期的乾隆也作詩萬餘,大家覺得算得上藝術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