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龍袍出土文物對比:誰更符合您的審美、更勝一籌?

明清兩朝龍袍出土文物對比:誰更符合您的審美、更勝一籌?

龍袍,就是古代皇帝的朝服、禮服,上面繡著龍形圖案,龍袍又叫龍袞,大家最熟悉的明清兩朝龍袍的基本特點是盤領、右衽。其實龍袍並不全是黃色,今天,小編為您帶來明朝清朝兩朝出土的龍袍文物,來看看哪個朝代龍袍更好看吧!

明清兩朝龍袍出土文物對比:誰更符合您的審美、更勝一籌?

這是出土於1958年萬曆皇帝定陵的有翼三眼龍、對襟、窄袖藏式灑線繡龍袍,這可是萬曆皇帝穿過的真正龍袍!可以看出明代的龍,形象更加完善,集中了各種動物的局部特徵,牛頭、蛇身、鹿角、蝦眼、獅鼻、驢嘴、貓耳、鷹爪、魚尾等等。在圖案的構造和組織上也很有特色,除傳統的行龍、雲龍之外,還有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名目。

明清兩朝龍袍出土文物對比:誰更符合您的審美、更勝一籌?

這是珍藏於南京雲錦博物館的萬曆龍袍複製品,實物出土於萬曆皇帝棺內。許多人認為黃色龍袍是帝王標配,其實在明朝,這種服裝只在一般性的儀式上穿用。在不舉行儀式的時候,皇帝的常服則是青色或黑色的龍袍,上綴綠色的滾邊。(出自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如圖這件紅色龍袍十分華麗霸氣。

明清兩朝龍袍出土文物對比:誰更符合您的審美、更勝一籌?

這是1958年出土的萬曆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複製品,也珍藏在南京雲錦博物館。顧名思義,十二章袞服就有十二條龍,被繡在一個圓形的中間,俗稱"團龍。十二條龍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位於袞服前胸和後背的龍,是正身的龍,也就是面向外的龍,被稱為"正龍"或者是"坐龍";側身的龍叫做"行龍",行龍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為升龍和降龍。

明清兩朝龍袍出土文物對比:誰更符合您的審美、更勝一籌?

這是前段時間在英國倫敦被拍賣的乾隆皇帝龍袍文物,我們在痛惜文物被掠奪的恥辱時,不難發現清朝時期的龍袍 製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不論是形制、製作工藝、裝飾圖案或衣服的色彩上,都有十分嚴謹苛刻的規定。譬如,江寧善於織金妝彩以及倭緞、神帛的織造;蘇州的緙絲、刺繡工藝最精;湖絲的品質最為優良,如綾、羅、紡、縐、綢等多由杭州織造。

明清兩朝龍袍出土文物對比:誰更符合您的審美、更勝一籌?

最後,龍袍上的紋樣以及所在的位置也絕對不能有絲毫差錯,這些紋樣多限於皇帝服飾之上,其他皇宮貴族服飾上均不可有此紋樣,所以說紋樣是鑑定龍袍的最好方法。《清史稿·志七十八·輿服志》詳細記載對龍袍的要求:"龍袍,色用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緣。繡文金龍九。列十二章,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襟左右開,棉、袷、紗、裘,各惟其時。"

明清兩朝龍袍出土文物對比:誰更符合您的審美、更勝一籌?

您覺得明朝清朝的龍袍誰更加華美、誰更能體現傳統工藝之繁複精巧?歡迎發表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