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4個“車輪”跑偏了?房價可能步入10年以上“冷卻期”

把房地產看成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一輛車,一直以來都是靠4個“車輪”來驅動的。

這4個車輪分別是人口、貨幣、土地、金融。

1,人口。

萬科老總鬱亮曾經不無感慨的說過:我們蓋的房子,終究是要賣給人來住的。

沒有人口的集聚,房子建在那裡,就是一堆鋼筋水泥。

過去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口選擇從農村走向城市。

1982年,我國流動人口僅僅只有657萬人,2015年這個數字達到巔峰,為2.47億人,2017年這一數字變為2.44億,2018年再減300萬,至2.41億人。

伴隨著人們在城市裡紮根落戶,我們看到房地產的銷售面積,從2000年的年均1億平米,上升到了現在的17億平米。

2,貨幣。

過去這些年,流通中的貨幣(M2)有多少?

數據顯示,1990-2000年,廣義貨幣M2增加了8倍,用CPI衡量的物價,上漲了101%。

從2001年至2018年末,18年的時間裡,M2增加了11.5倍,但CPI上漲不足50%。


樓市4個“車輪”跑偏了?房價可能步入10年以上“冷卻期”

簡單來說,我們身邊的食品、衣服、電子產品漲價幅度很小,而多發出來的這些錢,大部分都湧入到了房地產之中,房價不漲才怪。

3,土地。

為什麼一二線房價如此堅挺?

原因很簡單:土地資源稀缺,地價上漲傳導至房價,賣地收入驅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吸引人口流入,推高地價和房價。

以2019年為例,2019年全國50大城市合計賣地共4.41萬億,同比上漲19.33%,刷新了歷史紀錄。

部分城市的賣地收入超過2000億,其中屬杭州最多,達到了2836億。其餘像上海賣地1992億,廣州1864億,蘇州1850億。

4,金融。

我們回顧一下5年前的房價走勢,就能明白金融政策對樓市的影響了。

2014年5月-9月,房價同比漲幅開始轉負。

隨後的2015年3月至10月,7個月的時間內,央行連續5次下調存款基準利率至1.5%的歷史最低值。

到了2015年5月份,房價環比漲幅轉正,到了12月份,同比漲速也開始轉正。

到了2016年-2017年,一輪前所未有房價上漲潮席捲全國,少則50%,多則翻倍,連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房價都能破萬。


樓市4個“車輪”跑偏了?房價可能步入10年以上“冷卻期”

但是,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樓市的4個“車輪”全都“跑偏”了。

人口方面,根據專家的預測,從2020年至2025年,勞動力每年減少375萬人,2025到2030年,每年減少500萬人。2030到2035年,每年減少960萬人。

勞動力人口的下滑,也是馬雲曾擔心的事,現在來看已經發生了。

他曾在阿里巴巴集體婚禮上說,“如果都像今天這樣大家買房子,將來我們的孫子、孫女,一個人至少要管5套房子,要養8個老人”。

勞動力人口少了,購房需求的萎縮,將是“自然而然”的事。

貨幣方面,最近兩年,M2的增速一直在8%左右,雖然我們看到LPR已經連續2次調降,但貨幣發行速度也在下降,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湧入房地產市場中的資金將會越拉越少。

土地方面,根據克而瑞發佈的300城土地數據,2019全年成交建築面積為23億平方米,較2018年同期下降了3.7%。

大部分地塊低溢價甚至零溢價成交,整體溢價率已經跌至10%以下的低位,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熱度更是持續回落,土地市場進一步轉冷。

到了2020年,土地市場進一步轉冷,零成交成為常態,除了短期風波的影響之外,與三四線城市的吸引力下降也有很大關係。

金融政策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央行、銀保監會近期反覆重申“房子不炒”,3月份也沒有跟隨美聯儲降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決心和底線非常明確:房價不能大起大落。

顯然,沒了這4個車輪的高速轉動,房地產想再次反彈的概率,微乎其微。

從最新數據上也能看出,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冷靜。

成交量方面,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2月,34家千億規模房企合同銷售合計約為2414.93億元,較1月的4037.21億元環比下降40.18%。


樓市4個“車輪”跑偏了?房價可能步入10年以上“冷卻期”

房價方面,國家統計局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2月份,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為21個,相比1月份的47個有明顯減少的現象。而降價的城市數量增加到23個,呈現明顯增加。

3月份還沒有過完,要到下個月才能出來,雖然2月份的銷售、成交數據與短期事件影響密不可分,但市場熱度越來越低,卻是不爭的事實。

筆者認為,與其說樓市的4個車輪“跑偏”了,倒不如說是房地產市場的人口、貨幣、土地、金融4個因素開始“糾偏”,迴歸理性了,這或許意味著樓市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對房價來說,明年起,或將步入10年以上的“冷卻期”。

從房改算起,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發展了20多年,目前房地產+加註業佔GDP的比重,兩者相加佔整個GDP的1/7。土地出讓金貢獻了1/5的廣義財政收入。房地產相關稅收加上房企所得稅,佔了整個狹義財政收入的1/6。

房地產+建築業,一共為中國今天提供了5000萬個就業崗位,2010年是2100萬個,這10年增長了2.4倍。現在達到了5052萬人就業。

但是,虛高的投資、過剩的投機情緒、激進的城市開發,讓太多房價與自身承載力不匹配的城市,變得越來越“高估”。

正如那些人口常年流出,到處都在建新區、CBD的縣城、地市一樣,未來隨著市場迴歸理性,房價高位回落、逐步冷卻、“穩中有降”是自然而然的事。

從週期上來看,房改用了20年,2010年至今房價高漲又用了10年,房價冷卻也極有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關於房價走勢,央媒《經濟參考報》最近的回應也頗具深意。

經參頭版指出:當前,要在堅持“房住不炒”的總體基調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下,客觀分析新時期房地產行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在不將房地產作為經濟刺激手段的前提下,精準發揮其穩經濟的作用。

這段話大有深意:樓市4個車輪糾偏之後,市場迴歸理性,房價步入“冷卻期”,但不代表各個城市的房價會大起大落,正因為房地產在經濟當中具有“壓艙石”的地位,微幅波動、穩中有降才是未來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