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買房的人和現在買房的人,差距有多大?

房子,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們生活中所需的必需品,它既能遮風擋雨,又能為生活提供保障。所以,在源遠流長的傳統觀念中,房子這件“物品”在人們心中佔據了很大份量。時間來到當下,在社會發展的整個進程中,房子愈發顯得格外出眾。


5年前買房的人和現在買房的人,差距有多大?


雖然,是用混凝土澆築而成,但與它相掛鉤的東西太多,城市落戶、子女教育、生活保障、夫妻關係、婚姻等等一系列的瑣事,都承載在房子身上。想要解決以上問題,只需要買套房而已,但在現實上經由人們手上的難度各異,要不要買房和買不起房,早就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了。

房子很重要,但高房價卻讓大多數人“望房興嘆”,有的人想買卻不起首付,有的人想買卻害怕房價下跌。不得不說,時間中蘊含著許多不確定性,許多人也在選擇方向中,逐漸拉開差距。就比如說五年前買房和現在買房的人,雙方的生活質量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只因一個時間因素,導致往後的人生軌跡完全變了。回頭想想生活的不易,冥冥之中確實是命運弄人。

五年前買房和現在買房,有大的差距?

5年前也就是2015年,當時房價尚未經過16年、17年、18年的大漲洗禮,從上漲幅度來說,15年確實是樓市較為穩定的一年。雖然,那時房產行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但在比較之下,當時的房價算得上是“低位”期。至於兩個時間點所產生的差距,這個答案基本沒什麼懸念。

拿當時的三四線城市的房價為例,均價基本在5000元每平左右,而現在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多城基本維持在萬元水平線上,高點的城市甚至臨近1.5萬元每平。出現房價大幅度上漲的原因,也正是由於棚改和去庫存政策的推動,直接導致多城的房價翻了一翻。所以,五年前買房的群體,到現在至少賺了當時同等量的一套房。

以收入維度來做思考,這種體現在財富上的數字變化,確實讓人感到詫異。什麼都不用做,只是買了套房,就能享受到每年增值帶來的樂趣。或許是運氣所致;或許是眼光獨到,無論作何解釋,五年前進場樓市的群體,確實享受到了不了益處。

很多時候,選擇很重要,能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更重要,而在買不買房的選擇題上,想要弄清它的規律,或者是說尋找到房價的“低點”進場,並不簡單。普通人既無資源,又無過多的選擇渠道,所以錯過就錯過了,保持一顆平常心。而就以目前的樓市現狀而言,房價瘋狂上漲的時代確實已成過去式。

“房住不炒”已成房產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在嚴厲調控下,樓市漲跌趨勢確實更具穩定性。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內,不要再幻想樓市可以回到瘋漲時期,同時剛需群體也可以再等等,避免成為“高位接盤俠”,也許未來值得大家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