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世事之五十:爺爺講的故事——一個女人的稻田


爺爺講的這個故事,那是上世紀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事了。

一個女人,面對要丈夫還是要稻田時,作出了痛苦的選擇。

那時候,華鎣山上有棒老二(土匪),棒老二經常到山下來綁人,綁了人就迫使主人家花錢贖人。綁人的對象常常是家裡稍微殷實一點的人家。綁到家裡出不起錢的主,棒老二也自認倒黴,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個女人與丈夫生活在一個叫梓溝的地方,生有四個兒子,但還沒有養大。夫妻二人起早摸黑,異常勤奮,逐步置下不少田產。梓溝,一個有生命氣息的地名,一個要世代傳承的地方。也許就是這個梓字,預示了夫妻二人的命運。


故事:世事之五十:爺爺講的故事——一個女人的稻田


一天,丈夫外出趕場(集),當天沒有回家。女人覺得可能發生了點意外,卻沒有想到是一場大禍降臨到了頭上,是華鎣山上的棒老二把男人綁走了。

幾天後的一個下午,一夥棒老二把女人的丈夫押到了梓溝,站在院後的山坡竹林裡,要求女人出錢贖人。那時候處於國民黨統治時期,社會治安相當的亂。像這種公開明火執仗的搶要,當時的政府基本無法管理,老百姓只有聽天由命。

女人給傳信的人說,贖人可以,最多給三十挑(4.25挑摺合1畝)田的錢。

棒老二獅子大開口,說120挑田的錢,一個子兒都不能少。看來,棒老二在動手前,是做過詳細偵查的。120挑,男人與女人辛苦了十多年,剛好置下了120挑田。


故事:世事之五十:爺爺講的故事——一個女人的稻田


到傍晚,傳信的人又到院裡來問,考慮好沒有。女人說,再增加到60挑田,再也不能增加了。

棒老二們一口回絕了女人,120挑田的錢,一分錢不能少。女人對傳信的人說,自己要想一下。

當晚,棒老二們在山坡上打起燈籠火把等待女人的答覆。女人家裡也燈火通明。女人坐在堂屋神龕前,四個兒子圍在她的身邊。院裡幾個合得來的鄰居也坐在旁邊。

女人的大兒子已經有十三四歲,能夠幫著家裡做事情。雞叫三更時,大兒子第三次將飯熱了端來請女人吃,女人呶了呶嘴,示意兒子放在桌子上。

男人的手腳都被棒老二用繩子捆著,站在屬於自己的竹林裡,等待曾經同甘共苦的妻子作出決定。


故事:世事之五十:爺爺講的故事——一個女人的稻田


鄰居提出報官(相當於現在報警)。女人甩頭說,基本沒有用,官府的人與棒老二是相通的,即使這次解救了,下一次仍然是綁人的對象。說完依次看了看身邊的四個沒有長大的兒子。

天將明瞭,女人對大兒子說,到店子上買點火紙(暝紙)回來,等哈(會)哈我們為你父親送行。

天亮了,傳信的人來到家門前。女人對他說,最多60挑田的錢,否則不贖人了,我可以不要我的男人,但是我要自己的四個兒子,田要留下來為兒子成家用。

棒老二管事的人也是鐵了心,想在男人身上掙一票大的,答覆說120挑田的錢不能少,否則只有把人押回山上丟進陰河(山上有水的溶洞)裡。


故事:世事之五十:爺爺講的故事——一個女人的稻田


女人對傳信人說,人不贖了。棒老二隻有失望的押著男人往華鎣山走了。男人與女人生活了十幾年,肯定知道女人的秉性,被棒老二押走時,沒有吼沒有叫,一句話都沒有說。也許他覺得,有四個兒子在女人身邊,自己就放心了。

女人帶著四個兒子跪在院壩裡,一邊流淚,一邊點燃了火紙,對著遠去的男人大吼了一聲,“姓徐的,年年的今天我會給你燒紙的,我會把我們的四個兒子帶大,我會讓他們成家生子的。”

男人被棒老二押回山上,命運可想而知,應該是屍骨都無人收的境地。


故事:世事之五十:爺爺講的故事——一個女人的稻田


後來聽其他人說,山上的棒老二非常失望,說這個女人心太硬了,自己的男人都不要。也許真是女人心硬起到了威懾作用,華鎣山上的棒老二也沒有再來綁她的幾個兒子,因為可能是白綁,女人不會出大錢救人的。

我想說的是,這個女人就是我的曾祖母。給我講故事的爺爺在四個兒子中排行第三。曾祖父被土匪撕票後,曾祖母將四個養大成了人。

聽了這個故事,我一下明白了,曾祖母為什麼一直堅定的支持自己孃家的侄子楊奚勤參加領導華鎣山武裝大起義了。曾祖母心裡,肯定恨透了當時的社會,自己辛辛苦苦卻不能得到安寧,最後還失去了丈夫。


故事:世事之五十:爺爺講的故事——一個女人的稻田


我的大爺爺結婚不久死了,沒有留下後人。四爺爺長大被國民黨拉去參加抗日戰爭,犧牲在了戰場。二爺爺結婚後生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後來沒有結婚,享受國家農村五保政策至2018年去世。我爺爺結婚後,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四個兒子又生了四個兒子。曾祖母自己活到了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去世。

我想,稻田一定是曾祖母的生命,是一家人的命,要不曾祖母怎麼捨得放棄曾祖父,而留下了只能產稻穀的120挑田。

稻田是有生命的,如今這些屬於集體的田,還在梓溝這條溝裡躺著,每年還生長著稻穀。曾祖母的墳,每天依然可以望著這片稻田,只是曾祖母已經閉上了她的眼睛,她不再說話,讓稻田用年年生長的稻穀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