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世事之五十:爷爷讲的故事——一个女人的稻田


爷爷讲的这个故事,那是上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事了。

一个女人,面对要丈夫还是要稻田时,作出了痛苦的选择。

那时候,华蓥山上有棒老二(土匪),棒老二经常到山下来绑人,绑了人就迫使主人家花钱赎人。绑人的对象常常是家里稍微殷实一点的人家。绑到家里出不起钱的主,棒老二也自认倒霉,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女人与丈夫生活在一个叫梓沟的地方,生有四个儿子,但还没有养大。夫妻二人起早摸黑,异常勤奋,逐步置下不少田产。梓沟,一个有生命气息的地名,一个要世代传承的地方。也许就是这个梓字,预示了夫妻二人的命运。


故事:世事之五十:爷爷讲的故事——一个女人的稻田


一天,丈夫外出赶场(集),当天没有回家。女人觉得可能发生了点意外,却没有想到是一场大祸降临到了头上,是华蓥山上的棒老二把男人绑走了。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一伙棒老二把女人的丈夫押到了梓沟,站在院后的山坡竹林里,要求女人出钱赎人。那时候处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治安相当的乱。像这种公开明火执仗的抢要,当时的政府基本无法管理,老百姓只有听天由命。

女人给传信的人说,赎人可以,最多给三十挑(4.25挑折合1亩)田的钱。

棒老二狮子大开口,说120挑田的钱,一个子儿都不能少。看来,棒老二在动手前,是做过详细侦查的。120挑,男人与女人辛苦了十多年,刚好置下了120挑田。


故事:世事之五十:爷爷讲的故事——一个女人的稻田


到傍晚,传信的人又到院里来问,考虑好没有。女人说,再增加到60挑田,再也不能增加了。

棒老二们一口回绝了女人,120挑田的钱,一分钱不能少。女人对传信的人说,自己要想一下。

当晚,棒老二们在山坡上打起灯笼火把等待女人的答复。女人家里也灯火通明。女人坐在堂屋神龛前,四个儿子围在她的身边。院里几个合得来的邻居也坐在旁边。

女人的大儿子已经有十三四岁,能够帮着家里做事情。鸡叫三更时,大儿子第三次将饭热了端来请女人吃,女人呶了呶嘴,示意儿子放在桌子上。

男人的手脚都被棒老二用绳子捆着,站在属于自己的竹林里,等待曾经同甘共苦的妻子作出决定。


故事:世事之五十:爷爷讲的故事——一个女人的稻田


邻居提出报官(相当于现在报警)。女人甩头说,基本没有用,官府的人与棒老二是相通的,即使这次解救了,下一次仍然是绑人的对象。说完依次看了看身边的四个没有长大的儿子。

天将明了,女人对大儿子说,到店子上买点火纸(暝纸)回来,等哈(会)哈我们为你父亲送行。

天亮了,传信的人来到家门前。女人对他说,最多60挑田的钱,否则不赎人了,我可以不要我的男人,但是我要自己的四个儿子,田要留下来为儿子成家用。

棒老二管事的人也是铁了心,想在男人身上挣一票大的,答复说120挑田的钱不能少,否则只有把人押回山上丢进阴河(山上有水的溶洞)里。


故事:世事之五十:爷爷讲的故事——一个女人的稻田


女人对传信人说,人不赎了。棒老二只有失望的押着男人往华蓥山走了。男人与女人生活了十几年,肯定知道女人的秉性,被棒老二押走时,没有吼没有叫,一句话都没有说。也许他觉得,有四个儿子在女人身边,自己就放心了。

女人带着四个儿子跪在院坝里,一边流泪,一边点燃了火纸,对着远去的男人大吼了一声,“姓徐的,年年的今天我会给你烧纸的,我会把我们的四个儿子带大,我会让他们成家生子的。”

男人被棒老二押回山上,命运可想而知,应该是尸骨都无人收的境地。


故事:世事之五十:爷爷讲的故事——一个女人的稻田


后来听其他人说,山上的棒老二非常失望,说这个女人心太硬了,自己的男人都不要。也许真是女人心硬起到了威慑作用,华蓥山上的棒老二也没有再来绑她的几个儿子,因为可能是白绑,女人不会出大钱救人的。

我想说的是,这个女人就是我的曾祖母。给我讲故事的爷爷在四个儿子中排行第三。曾祖父被土匪撕票后,曾祖母将四个养大成了人。

听了这个故事,我一下明白了,曾祖母为什么一直坚定的支持自己娘家的侄子杨奚勤参加领导华蓥山武装大起义了。曾祖母心里,肯定恨透了当时的社会,自己辛辛苦苦却不能得到安宁,最后还失去了丈夫。


故事:世事之五十:爷爷讲的故事——一个女人的稻田


我的大爷爷结婚不久死了,没有留下后人。四爷爷长大被国民党拉去参加抗日战争,牺牲在了战场。二爷爷结婚后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后来没有结婚,享受国家农村五保政策至2018年去世。我爷爷结婚后,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儿子又生了四个儿子。曾祖母自己活到了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去世。

我想,稻田一定是曾祖母的生命,是一家人的命,要不曾祖母怎么舍得放弃曾祖父,而留下了只能产稻谷的120挑田。

稻田是有生命的,如今这些属于集体的田,还在梓沟这条沟里躺着,每年还生长着稻谷。曾祖母的坟,每天依然可以望着这片稻田,只是曾祖母已经闭上了她的眼睛,她不再说话,让稻田用年年生长的稻谷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