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扁擔巷裡的補鍋匠和對門的胖大嬸

在一個小鎮,有一條古老的巷子,叫扁擔巷。

之所以叫它扁擔巷,是因為巷子不寬,人用扁擔挑著擔子進去剛剛好。如果對面也來個挑擔子的,那兩人只好靠牆側著走才行。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個補鍋匠就住在扁擔巷。大家不知道他的大名,因為他不是本地人,都叫他柳補鍋。他年近六旬,背有點駝,每天挑著補鍋的擔子早出晚歸。

聽說柳補鍋有個女兒,但從未見來看他。他向來寡言少語,好事者向他求證時,他點點頭,說:“有。”

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既然柳補鍋有個女兒,又為何從不來探望他這個老父親呢?他不肯說,旁人便無從知道。

好幾天了,柳補鍋都沒有出門做生意,大家心裡還挺惦記他,到他家去看究竟,唯恐他生了病。

故事:扁擔巷裡的補鍋匠和對門的胖大嬸

柳補鍋沒有生病,坐在黑漆漆木屋裡喝酒。看他的神情,沒有什麼不正常。

“柳補鍋,不去做生意了?”有人問。

“不了。”他回答。

“錢賺夠了哦。”有人打趣地說。

“差不多。”他順著別人的話答。

這柳補鍋簡直就是悶葫蘆,別人想關心一下他都難。

別看柳補鍋雖然在家不出門,但還是有人找上門來請他補鍋。開始他還會生爐子補,後來就不補了,怎麼求他他也不補,真拿他沒辦法。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這天,柳補鍋患了病,躺在床上起不來了,幾天未進食。這樣下去怎麼能行?

孤身一人病倒了,實在可憐。赤腳醫生不請自到,為他看病未收分文。他還不領情似的,說:“以後不用來了,反正活夠了。”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希望柳補鍋的女兒快點出現,不然,他真的活不久。如果在他臨終前連女兒的面都見不到,那是何等地淒涼啊。

好心的赤腳醫生每天都會去給柳補鍋打一針,可是,效果不佳。柳補鍋還是吃不下東西,最多是喝幾口稀粥就躺下了。

整條巷子裡的人,幾乎人人都去關心過柳補鍋,只是有個人很奇怪,別說去看他,就是提也不提他。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柳補鍋對門的胖大嬸。

故事:扁擔巷裡的補鍋匠和對門的胖大嬸

胖大嬸平日也是個熱心腸的人,怎麼對這個孤寡老人就如此冷漠呢?難道柳補鍋在什麼地方得罪了她?

“大家快來呀,柳補鍋快不行了!”去柳補鍋家探望的人在門口大呼。

聽到喊聲,大家紛紛往柳補鍋家跑。

可不是嘛,柳補鍋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喘著粗氣,臉憋成了豬肝色,眼都睜大了。

“柳補鍋、柳補鍋……”眾人異口同聲地喊起來。

一向冷漠的胖大嬸聽見呼喊聲,終於走進了柳補鍋的家門。當她來到柳補鍋的床前時,見到他如此痛苦的樣子,做出了大家無法理喻的舉動。

“爸……”胖大嬸雙膝跪倒,抓住柳補鍋的手趴在床沿上號啕大哭。

此時,柳補鍋也做出了驚人之舉,使出全身力氣側起身,摟住胖嬸老淚縱橫。

他似乎想說什麼,而沒有說出來,哇地一聲噴出了一口暗紅的血。

“爸、爸,是我不好,是我不好……”胖大嬸哭得那個傷心喲,就不用提了。

父女倆對門而住,多年互不相認,形同陌路,其中肯定有故事。

故事:扁擔巷裡的補鍋匠和對門的胖大嬸

原來,柳補鍋年輕時品行不怎麼樣,有了老婆孩子還和一個女人勾搭上了。他老婆一時想不開,懸樑自盡了。胖大嬸當時只有兩歲,成了沒孃的苦命孩子。

老婆尋了短見,柳補鍋索性把孩子送給別人帶,還想去和那個女人好,但那個女人怕別人戳脊梁骨,和他疏遠了。此時,他才特別懷念前妻,也有心把送出去的孩子要回來,可人家帶親了,怎麼也不肯還給他。最終,他落了個形單影隻,挑著擔兒幫人補補鍋過日子。

後來,女兒長大成人出嫁了。他聽說女兒嫁到了扁擔巷,也搬到扁擔巷來住,就是希望女兒能原諒他,接納他,哪怕她一輩子恨他,起碼也能天天見面。哪知女兒恨死了他,根本不搭理他這個老爸。

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女兒來了,跪在他面前哭,對於他而言也是莫大的安慰。

也許,血濃於水的親情總能創造奇蹟。柳補鍋嘴裡噴出一口暗血之後病不治自愈,又補了十多二十年的鍋,活到了八九歲。

當然,這離不開胖大嬸的照顧,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柳補鍋心裡多年的結打開了。

後記:柳補鍋補的不是鍋,是他自己的心。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