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我所认知的连岳


也来说说我所认知的连岳

高更作品


最近连岳上了热搜引起一些争议,看到很多评论,有批评,也有辩护,说得比较多的就是连岳在早年还是愤青式的公知,针砭时弊的专栏作家,曾经号召厦门市民“非法游行”反对PX化工厂的项目,然而近些年因为新媒体还有他个人商业的发展,又被贴上了既得利益者,个人精致利己主义的标签。

我知道连岳大概是十几年前刚来上海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是流行纸质媒体的年代,每个周都会买《上海一周》和《南方周末》,渐渐有个名字吸引了我,那就是连岳,不是靠什么人的推荐或是因为他出名之类的,而是喜欢看他的文字,每次报纸买来先把他的专栏看完再看其他。喜欢他的文字大概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写的内容简洁有力,不说废话但是句句又能说到心坎,读他的文字简直有一种快感,没有复杂的词汇,全是大白话,却能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把一个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让人信服;第二个就是三观很正,那个时候《上海一周》记得是我爱问连岳专栏,经常会回答读者的一些感情问题,作为那时还对感情比较迷茫的大龄女青年,经常会被醍醐灌顶一番。总得说来,对自己负责,独立思考不盲从,别人的事情要别人自己解决不要当圣母,自己的选择自己要承担后果等等,这些是他对读者宣扬的一贯态度,我想很多人喜欢他大概也是因为这种接地气但是又不世俗的价值观。

后来纸质媒体淡出大众视野,除了他的几本书《来去自由》、《神了》、《爱问》系列,有那么好多年我好像看不到他的名字了,记得还从网上还专门搜了一下,大概有个什么牛博网之类的需要翻墙才能看到的网站才能看到他的文章,文风大多依然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公民意识的表达。那些年我结婚生子,工作加班,每天忙忙碌碌,自己的时间少的可怜,有那么几年甚至一本书都没有读过。

再后来微信公众号开始流行,有天突发奇想,连岳会不会也有公众号呢,于是一搜果然就有,关注后每天都会推送,细细观察,阅读量大的惊人,光打赏的每天就有几千人,就算最小额度5元来算的话,这收益也是很可观的。公众号的内容依然涵盖了生活情感认知方方面面,然而比以前不同的是,多了一种内容,那就是——买房,去大城市,爱自己和家人,努力赚钱。

以前的文人耻于谈钱,现在社会的发展谈钱是再正大光明不过的事情,经济学告诉我们利益才是人类发展的最好驱动。常常在想,连岳所说的内容观点只是顺应了这个时代,是社会发展到这样,人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他说出了一部分真相,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我们既没有惊人的才干,也没有完全独立的思想,人们必须顺应这个时代才会有自己的栖息之地,你让一个有老婆有孩子的要养家糊口的父亲去愤怒去叛逆去质疑,除了垮掉一个家庭,他最终会得到什么?你让一个学龄儿童放下枯燥的学习,去追寻所谓的自由发展,他又能长成什么样子?至少如果早年能听他的劝告早点努力买房的人是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了。可能又有人说这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但是我不认为在没有妨害他人的条件下追求个人的幸福就是利己主义,整天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摘别人的人也许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吝啬鬼,真正需要个人站出来的时候有可能已经不见踪影!

我们社会的发展已经可以让人过上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要舒适的生活,付出的代价则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焦虑,如果按照梭罗《瓦尔登湖》的做法,完全可以花很少的成本人们也可以生活,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完全可以不必去这么辛苦,可是我们都知道不能,为什么? 我想大概是因为人们的思想都是被社会所灌输的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主流的思想是发展是进步,那么这个时代弘扬的精神主流必定是努力工作,奋斗,追求财富。财富惊人的企业家很多都勤奋的楷模。就像古希腊的斯巴达勇士,那个战争时期的精神主流必定是强健身体增强体魄可以保家卫国。

所以连岳之所以受众很多我想他更像是这个时代的安慰剂,每天上班之前拥挤的地铁里读到他的日更,会让我短暂的充满力量去面对劳碌繁忙的一天,并告诉自己这是你必须要做到的,他会告诉你这些都充满了意义,是值得的,是为了完成生活的修行。如果不是,又能怎样呢?在你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之前至少可以拿来参考而且还是个不坏的选择!

没有人会强迫你接受一种思想,如果你相信一个人所说的那只能说明你自己有这种倾向,你可以选择自己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是你不能选择让别人不同意。如果一个人只能关注一个公众号,我可能还是会选择连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