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說說我所認知的連嶽


也來說說我所認知的連嶽

高更作品


最近連嶽上了熱搜引起一些爭議,看到很多評論,有批評,也有辯護,說得比較多的就是連嶽在早年還是憤青式的公知,針砭時弊的專欄作家,曾經號召廈門市民“非法遊行”反對PX化工廠的項目,然而近些年因為新媒體還有他個人商業的發展,又被貼上了既得利益者,個人精緻利己主義的標籤。

我知道連嶽大概是十幾年前剛來上海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流行紙質媒體的年代,每個周都會買《上海一週》和《南方週末》,漸漸有個名字吸引了我,那就是連嶽,不是靠什麼人的推薦或是因為他出名之類的,而是喜歡看他的文字,每次報紙買來先把他的專欄看完再看其他。喜歡他的文字大概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寫的內容簡潔有力,不說廢話但是句句又能說到心坎,讀他的文字簡直有一種快感,沒有複雜的詞彙,全是大白話,卻能用非常簡單的語言把一個道理講得明明白白,讓人信服;第二個就是三觀很正,那個時候《上海一週》記得是我愛問連嶽專欄,經常會回答讀者的一些感情問題,作為那時還對感情比較迷茫的大齡女青年,經常會被醍醐灌頂一番。總得說來,對自己負責,獨立思考不盲從,別人的事情要別人自己解決不要當聖母,自己的選擇自己要承擔後果等等,這些是他對讀者宣揚的一貫態度,我想很多人喜歡他大概也是因為這種接地氣但是又不世俗的價值觀。

後來紙質媒體淡出大眾視野,除了他的幾本書《來去自由》、《神了》、《愛問》系列,有那麼好多年我好像看不到他的名字了,記得還從網上還專門搜了一下,大概有個什麼牛博網之類的需要翻牆才能看到的網站才能看到他的文章,文風大多依然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和公民意識的表達。那些年我結婚生子,工作加班,每天忙忙碌碌,自己的時間少的可憐,有那麼幾年甚至一本書都沒有讀過。

再後來微信公眾號開始流行,有天突發奇想,連嶽會不會也有公眾號呢,於是一搜果然就有,關注後每天都會推送,細細觀察,閱讀量大的驚人,光打賞的每天就有幾千人,就算最小額度5元來算的話,這收益也是很可觀的。公眾號的內容依然涵蓋了生活情感認知方方面面,然而比以前不同的是,多了一種內容,那就是——買房,去大城市,愛自己和家人,努力賺錢。

以前的文人恥於談錢,現在社會的發展談錢是再正大光明不過的事情,經濟學告訴我們利益才是人類發展的最好驅動。常常在想,連嶽所說的內容觀點只是順應了這個時代,是社會發展到這樣,人們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他說出了一部分真相,絕大多數人是普通人,我們既沒有驚人的才幹,也沒有完全獨立的思想,人們必須順應這個時代才會有自己的棲息之地,你讓一個有老婆有孩子的要養家餬口的父親去憤怒去叛逆去質疑,除了垮掉一個家庭,他最終會得到什麼?你讓一個學齡兒童放下枯燥的學習,去追尋所謂的自由發展,他又能長成什麼樣子?至少如果早年能聽他的勸告早點努力買房的人是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了。可能又有人說這是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但是我不認為在沒有妨害他人的條件下追求個人的幸福就是利己主義,整天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摘別人的人也許在生活中就是一個斤斤計較的吝嗇鬼,真正需要個人站出來的時候有可能已經不見蹤影!

我們社會的發展已經可以讓人過上比以前任何時代都要舒適的生活,付出的代價則是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焦慮,如果按照梭羅《瓦爾登湖》的做法,完全可以花很少的成本人們也可以生活,可以吃得飽穿得暖,完全可以不必去這麼辛苦,可是我們都知道不能,為什麼? 我想大概是因為人們的思想都是被社會所灌輸的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主流的思想是發展是進步,那麼這個時代弘揚的精神主流必定是努力工作,奮鬥,追求財富。財富驚人的企業家很多都勤奮的楷模。就像古希臘的斯巴達勇士,那個戰爭時期的精神主流必定是強健身體增強體魄可以保家衛國。

所以連嶽之所以受眾很多我想他更像是這個時代的安慰劑,每天上班之前擁擠的地鐵裡讀到他的日更,會讓我短暫的充滿力量去面對勞碌繁忙的一天,並告訴自己這是你必須要做到的,他會告訴你這些都充滿了意義,是值得的,是為了完成生活的修行。如果不是,又能怎樣呢?在你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之前至少可以拿來參考而且還是個不壞的選擇!

沒有人會強迫你接受一種思想,如果你相信一個人所說的那隻能說明你自己有這種傾向,你可以選擇自己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但是你不能選擇讓別人不同意。如果一個人只能關注一個公眾號,我可能還是會選擇連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