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湯山,境外患者感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擴散蔓延,北京作為重要的國際口岸,面臨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驟增。為做好境外輸入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盡力保證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決定,3月16日起啟用小湯山醫院,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


北京小湯山,境外患者感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

小湯山醫院設床位1000餘張,主要用於北京海關檢疫後有風險人員的進一步醫學篩查。對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收進醫院進行治療,對篩查後未發現異常的旅客將由目的地省份以安全適宜方式運回本地,京內旅客由各區接回,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實現閉環運行和管理。


北京小湯山,境外患者感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

小湯山醫院擴建區域的病房設施、實驗室檢測、影像檢查、消毒防護、汙水處理、消防安全等所有設施均已驗收合格。嚴格按照衛生防疫標準,完成了院內區域所有通道硬隔離,並設置單獨出入口,實現各病區安全獨立運行。


北京小湯山,境外患者感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

從市屬醫院中選派了數百名醫護人員,專業涵蓋呼吸、感染、重症、急診、兒科、中醫、檢驗、放射、藥劑等,已完成系統的業務及防護培訓。小湯山醫院已與其他市級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院形成遠程會診機制,促進醫療協同,分享經驗。


北京小湯山,境外患者感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

17年前,小湯山醫院曾經在“非典”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給了市民信心和希望。17年後,小湯山醫院再次承擔疫情防控任務,必將帶來新的希望,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境外病例

確診為新冠肺炎後,李華(化名)吃的第一口藥,是湯藥。

之前在國外不瞭解中醫,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神奇!”兩天後,李華病情好轉,忍不住連聲讚歎。

李華從境外抵京確診後,住進了小湯山定點醫院B2病區,該病區由北京中醫醫院支援小湯山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主要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突出中醫藥優勢。給李華把脈開方的病區負責人原慶對患者的後續治療很有信心。


北京小湯山,境外患者感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中草藥最早配齊

“中草藥是第一個配齊的。”魏京海說,他是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此次被抽調擔任小湯山定點醫院工作專班藥學部負責人,已經在小湯山駐紮58天了。3月16日,醫院正式啟用。運行一週,他每天最關心的事情是,臨床需要什麼藥,庫裡有沒有?藥品配送是不是合理?人員調配夠不夠充分……

魏京海帶領的團隊,一共有19個人。大家分工明確、工作有條不紊。5名中藥師、15個煎藥鍋,從抓藥、裝袋、浸泡、熬煮到分發,早晚都不停息。

13名西藥師,收方、審方、發藥、送藥,隨時響應,極力滿足臨床所需。門診中藥房、西藥房,病區藥房、庫房藥房,各司其職,供應充分。不僅為病區提供保障,也為在小湯山工作的醫務人員、行政後勤人員等提供保障。

“目前病區患者都非常願意接受中藥。”小湯山工作的醫務人員說,中藥的療效也正往期待的方向發展。


北京小湯山,境外患者感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

10天配齊近500種藥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強大的組織保障,哪家醫院能做到10天配齊近500個品規的藥品。

“接到命令時,我們被告知,只有10天的準備時間。”擺在藥學團隊眼前的第一大難題就是,迅速制定藥品儲備目錄、完成藥品採購。有著多年藥學管理經驗的魏京海,一邊帶領團隊梳理目錄,一邊向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提議,儘快請中心疫情防控藥學專家組現場指導,發揮各醫院多專業優勢,快速尋找最優方案。

提議立即被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藥事處採納,3天內最終目錄確定,第5天採購訂單發出,第8天草藥配齊,第10天全部藥物配齊!

從目前運行一週的使用監測情況看,目錄品種基本滿足了臨床日常所需。

小湯山醫院藥學部主任李永林一直在小湯山工作,他始終難忘17年前社會各界萬眾一心創造的“小湯山奇蹟”。他說:10天配齊近500種藥,一如當年7天建成“非典”醫院,都是奇蹟。

為做好境外輸入人員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陸續開始接收從境外來京返京人員,其中,確診病例統一集中在B區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進行救治。


北京小湯山,境外患者感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

原慶通過可視系統與病房對話

“中醫講究‘三因’,因時、因人、因地。小湯山接診的大多是境外人員,我們需要通過實踐進一步辨證施治。”

原慶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的主任醫師,作為中醫醫院支援小湯山醫療隊隊長,他和團隊首先要考慮的,是境外人員對中醫的接受度問題。

“我說要把脈時,他反問我把脈是什麼。”面對一部分懂中文,但因從小一直成長在國外,對中醫完全陌生的華裔患者,原慶在望、聞、問、切並開出相應的湯藥之外,還會建議他們看看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相關報道,進一步瞭解中醫。

“大家在瞭解中醫藥之後,都表示非常願意接受中醫治療。”更讓原慶團隊自信的是,病區內的不少患者,發出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的感嘆。

“中醫是世界的。” 一直致力於中醫藥國際化的原慶團隊,已經做好了用西方思維方式解釋中醫的準備,注重客觀、羅列數據,用事實說話。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接觸,原慶團隊讓中醫在病區內“火”了起來。“能吃中藥當然更好啦。”醫生們總能聽到這樣的回答。

“我們準備積極發揮中醫藥優勢,除了湯藥以外,適當輔助耳豆、穴貼、八段錦等中醫治療和康復手段。同時,積極開展人文關懷,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原慶介紹。

在B區,還有來自北京朝陽醫院、宣武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小湯山醫院本院的醫生團隊,和北京中醫醫院同仁一起,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

廣東省中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講了一個案例:一位本來排斥中醫的重症患者,第一天服用中藥後就覺得有精神了,到了第五天血氧飽和度達到100%。當醫生來查房時,這位患者說:“你們可千萬別減我的中藥!”

在這次戰疫中,中醫藥用療效證明了實力。疫情初期,患者對中醫藥的反應不一。有的滿心歡喜,有的半信半疑,有的直接拒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重症、危重症患者經過中醫藥治療後,病情迅速改善。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中,中醫藥參與率超九成。凡是中醫藥介入早、參與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都相對較低。實踐證明,中醫藥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有效手段。

有人質疑,面對一個新發疾病,西醫沒有特效藥,中醫為啥有方子?其實,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二者看待人體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

例如,面對新冠病毒,西醫的重點是尋找有效藥物,直接消滅病原體;而中醫則著眼於病因和病機,通過整體調節,清除病原體的生存環境,調動人體的自我痊癒機能,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國中醫專家對患者進行診察分析以後,結合武漢氣候特點,得出一個基本判斷:新冠肺炎屬於“寒溼疫”,在治療上應主要針對寒和溼,用辛溫解表之法。

為此,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推薦“清肺排毒湯”。此方是對張仲景相關經方的融合創新運用,既祛寒閉,又利小便祛溼;既防疫邪入裡,又調肝和胃。

除了通用方,還有針對不同病情、不同證型的其他方劑和中成藥。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一把鑰匙。回望中華民族歷史,中國人和疫病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

《說文解字》雲:“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記載。東漢中後期,張仲景著成《傷寒雜病論》,創立六經辨證體系,不僅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而且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治療傳染病的專著。

明代醫學家吳又可寫出了我國溫病學第一部專論疫病的著作——《溫疫論》。新中國成立後,中醫在傳染病防治中起到積極作用。憑藉浩如煙海的中醫經典和針、灸、砭、藥、按蹺、導引等醫術,中華民族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兇險疫情。

儘管疫病不同、治法不同,但都是在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根據病因、病機等因素辨證施治。中醫藥學組方的關鍵,在於精準找到病因病機,明確治則治法。

無論什麼疾病,中醫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從古代經典中得到答案,從而制定出診療方案。

還有人質疑,中藥方劑沒有經過隨機雙盲對照實驗,缺乏科學性,可信度不高。所謂雙盲對照實驗,其實是根據西藥研發而設計的。患同一種病的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吃西藥,一組吃安慰劑,醫生和患者都不知道分組情況,最後揭盲驗證藥物是否有效。

但是,中醫治病是辨證與辨病的統一,其核心理念是辨證施治、一人一方、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中醫理論有一個重要原則叫“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就是根據不同的個體、不同的體質,進行有區別的治療.

因地制宜,就是根據不同的氣候、地理、環境等,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時制宜,就是根據不同的時間、節氣、季節,提供不同的治療方法。

所以,西醫強調標準化,中醫強調個性化,各有各的特點和優勢。我們應該求同存異,尊重不同醫學的價值和貢獻,絕不能“以西律中”,讓中醫的“腳”去適應西醫的“鞋”。中醫藥到底行不行,療效才是“金標準”。

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中醫和西醫是戰友。只有互相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

我們應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看待中西醫的差異,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醫。

作為中國人,我們能夠同時擁有中醫和西醫兩種治療手段,共同對付一種疾病,這是多麼幸運的事情!無論何時,我們都要珍惜中醫這一古老瑰寶,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人類健康貢獻“中國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