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陈晓旭演活了林黛玉,也因此被禁锢了一生,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夜半品史


《红楼梦》,

曹雪芹为这个梦,

历经多年艰辛,

以血泪铸成字字句句;

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

在整整31年前,

为这个梦饱受争议,呕心沥血;

而还有一位女子,

因为这个梦“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不得不说她……

她,就是陈晓旭

那是一个初夏的傍晚,

她在沙发上看百读不厌的“简·爱”。

从夕阳中来了一个男子,

他兴奋地对她说:

“告诉你两个好消息。”

接着男子把一本《大众电视》,

放在她面前对她说:

“看看吧,与你有关。”

她迟疑地翻开杂志,上面写着: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中央电视台筹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戴敦邦谈怎样选择宝、黛、钗。”

男子取来了纸和笔对她说:

“别发呆了,写信吧。

直接写给导演王扶林,

告诉他你是林黛玉的最佳候选人。”

她摇摇头回答:

“杀了我也不写。

我才不做这样的傻事。

中国这么大,没有入会注意到,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丫头。

写信更是自作多情,不写不写。”

这下男子急了:

“你干吗这样胆怯?

你外形、气质都接近要求,

你喜爱《红楼梦》,理解林黛玉,

凭这些,不敢去拼一次?”

她不服气了:“你怎么知道我不敢?”

这一年,她才18岁,

还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演员,

这个男人,是她的伯乐兼男友毕彦君。

而她因为不服气,

说出的这句你怎么知道我不敢,

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写信后的第六天,

她就收到导演的回信,

请她立即到北京面试。

面试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她从夏天等到了冬天,

却一直没有收到一点消息,

在这个过程中,

她还重读了两遍《红楼梦》。

到了春天,她终于得到消息,

要她去北京圆明园报到,

参加连续剧《红楼梦》演员培训班,

所有角色都还没定,

要在培训班中产生。

到了北京,她才发现,

其他想演林黛玉的女孩,

容貌或是气质都比她要好。

她身材干巴巴的,

表演经验也不如别人丰富,

但她不怕!

她能一口气背下林黛玉所有的诗,

培训班40多个女孩子,

没有谁比她更懂林黛玉。

黛玉的孤独,黛玉的孤傲,

黛玉的自尊、自卑、自爱与敏感,

黛玉的真水无香、白璧无瑕,

黛玉那充满忧伤的诗人气质……

除了林黛玉这个角色,

执著的她根本不作任何他想。

她对导演说:

“我天生就是来演林妹妹的。”

万幸的是,

她的底色、本色、神韵,

让独具慧眼的导演王扶林,

一眼识得了。

于是,从19岁到21岁,

她将人生最美好的3年,

都给了千古名篇《红楼梦》。

她说:“我拥有无数个美丽的梦,

最美的一个是从这里开始的……”

于是,一个空前绝后,

无可超越的“林妹妹”,

横空出世,来到人间。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自出世以来,被无数人扮演过,

但最深入人心的,

无疑是87版电视剧中她的演绎。

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在一千个观众的心中,

怕只有这么一个林黛玉。

看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看她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看她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娴静尤似花照水。

行动好比弱风拂柳……

真真一个曹公笔下,

神灵活现的林黛玉。

她用三年时间,

做了一个最美的梦,

却也因此,

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林黛玉。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不教污淖陷渠沟,

既是林黛玉超凡脱尘的人生写照,

更是她一生的真实缩影。

她的一生,

从未屈就于平淡琐碎的生活;

不愿屈就其他角色,

只做林黛玉;

不愿屈就无聊的生活,

总有新奇的点子;

不愿维持不和谐的婚姻,

所以选择离婚;

不愿让“林黛玉”禁锢了自己,

所以成了商界精英;

而当她在得知患了重病后,

又决定皈依佛门,泰然等待死亡,

她的人生目标是在她寿终正寝之前,

能行善赎过,获得觉悟,能行善赎过,

这是佛法的光亮照亮了她的心房。

如她的人生知音宝玉一样,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她是世外仙姝,

她的离去,不过是潇洒妃子,

走出了这个空间的春秋冬夏。

不能不说,这是她在演绎黛玉,

这个千古青春的角色时,

渗入她的灵魂的这个生命,

带给她的生命启迪。

《红楼梦》中的黛玉借吟咏柳絮

感叹自己寄人篱下,孤苦无依。

陈晓旭则自己为自己写了一首

《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天结成了知已……

其情怀,其哀伤,其飘浮不定,

其薄命凄怆,与黛玉不谋而合。

唯心论的哲学家认为,

你以为你是怎样的,

你就会成为怎样,

肯定意念强大的能动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天生就是来演林妹妹的她,

短短40多年的一生,

仿佛真的就是,

为完成这一使命而来的,

任务完成了,

她便拂拂衣袖,超然而去。

一个人来到世上,

能够留下让世人念念不忘的东西,

已属大不易,

实属不枉来到这人间走一趟。

人生如梦,荣华如烟,

她的林黛玉,

引领人们寻寻觅觅着一个,

失落了二百多年的绚丽又哀伤的梦。

一种属于前世的相思使多少人们,

对《红楼梦》充满了依恋之情。

当韶华白头的153名,

《红楼梦》剧组演员再聚首时,

再也不见了陈晓旭,

让人们哽咽凝喉。

1987年,

整整31年前,

一位名叫林黛玉的女子,

借助陈晓旭重回尘世。

2007年5月13日,

整整11年前的今天,

一位名叫陈晓旭的演员,

化成林黛玉魂归太虚。

她是永远的青春,

是永远的“林黛玉”。

她活在了永远的41岁!

2018年5月13日,

陈晓旭逝世11周年祭。


天灭哥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往小了里说是一家的儿女情长,往大了里说是一国的荣辱兴亡。

对于这部名著的翻拍,似乎也只有87版的《红楼梦》才真正将精髓演绎了出来。有人曾这样形容过87版的《红楼梦》:

这部《红楼梦》拍的奇,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一群少男少女,戏拍完后又不知散去了何处。除了少数几人仍在影坛活跃,他都说从来没有过一般消失得无影无痕,仿佛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让人可敬又可叹。

在这版《红楼梦》中,每个人都给自己的角色注入了灵魂,让观众感觉到这个人就是角色本身,层次分明,个性迥异!让人身临其境,跟着角色笑,跟着角色哭,仿佛自己也融进了那个时代,那个场景。

在这版《红楼梦》中,陈晓旭绝对是灵魂人物。

她饰演的林黛玉,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风情上而言,都与书中描写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最接近了。

当柔弱且忧愁的陈晓旭出现在镜头当中时,所有人都无比坚定地相信书中的林黛玉就是眼前这个女子,她天生就是为了饰演林黛玉而出生。那时的陈晓旭就是观众心目当中的梦中情人。她以自己独有的眼神魅力,博得了整个时代的关注。

但其实在饰演林黛玉的过程当中,似乎也注定了陈晓旭一生的发展。在她将这个角色演活的同时,也把自己深深地禁锢在了其中,甚至于真的让自己活成了话本子中的模样。

她在饰演林黛玉时,投入了全部的情愫,让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成功,也彻底让很多人对于陈晓旭产生了固定的印象。在出演完这版《红楼梦》后,陈晓旭一直很难得到一些新角色的认可。

在《家春秋》中,陈晓旭所扮演内敛而忧郁的女主角“梅表姐”,虽然她的眉眼之间的情绪极为到位,但无形之中却还是有着几分林黛玉的影子。即便表演得再好,也无法拥有林黛玉那般的名气,这就导致了她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中遇到了瓶颈,无法再拥有突破般的成就。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对于陈晓旭而言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因为她正是那个塑造经典的传奇人物。但对陈晓旭个人而言,她却因此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在出演完“梅表姐”之后,陈晓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线范围之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还表示自己的名字已经被林黛玉所替代,因此找不到属于自身的真实存在感。

这可能也是优秀演员的一个最大困扰,入戏难,出戏更难。

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陈晓旭开始将更多的人生精力转向了商业当中。她自己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并且以独有的文艺气质收获到了颇多的业内认可,成为了那个年代身家过亿的女强人。

但在财富过多的情况下,陈晓旭依然感受到深深的空虚。

似乎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慢慢重复了林黛玉原本的道路。那份天生的忧愁与敏感,无形之中已经潜入到了陈晓旭的骨子里,所以在人生的后半段中,陈晓旭便选择了遁入空门,甚至在最后的生命阶段,与这个世界来了一次悲伤的告别。

与事业上的已成定局相比,在陈晓旭的现实生活当中,她却拥有着不同的感情经历。

她的第一段婚姻是与毕彦军之间产生的。当时还很年轻的陈晓旭,对于爱情有着深深地幻想,在相爱之后,两人也是迅速步入到了婚姻的殿堂。只是可惜爱情的冲动与美好,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反而是在柴米油盐的纠缠之中,逐渐产生一些不断的争执。因此在性格不合的结局之下,二人走向了分开。

随后在1991年时,陈晓旭因为拍摄电视剧而与郝彤之间产生了感情。在不断的交流中,二人最终成为了相爱的夫妻。在陈晓旭最后的生命历程中,也是郝彤一直给予了她深深的陪伴。即便后来陈晓旭选择遁入空门,郝彤依然没有放弃他心目当中对于爱情的向往。

在最后陈晓旭即将离世的时候,给她写过一封长长的告白信。他还在信中表示,能够默默陪伴在陈晓旭的身边,已经感受到了非常大的满足。或许有时候那些沉默的爱情,到最后都变成了深深的守护吧,属实是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的真心实意。

如此看来,即便在陈晓旭的一生当中都被林黛玉这个角色所深深影响着,但是在最后的感情归宿里,她依然得到了来自于外界的关爱。在这一点上,她就已经要比林黛玉幸运了很多。

作为一名演员而言,陈晓旭留给大家的这个经典角色,让人毕生难以忘怀。可能在她的事业生涯当中因此而受到了束缚,但是在往后的无数日子当中,这个角色却能够继续伴随着很多人,向这个世界彰显曾经属于陈晓旭的独特魅力。

与其说是陈晓旭演活了林黛玉,倒不如说,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了陈晓旭生命的一种延续。


姒莞萱


现在87版的红楼梦在木头心中,还是经典中的经典,而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几乎成为了林黛玉的代名词,我想在很多80,90后心目中,一提到林黛玉,出现的形象就是陈晓旭饰演的那个林黛玉,柳叶眉微蹙,一双似乎总是含着泪的美目,纤纤娇弱却又风情无限。

对于陈晓旭来说,能够饰演林黛玉肯定是她人生的一大转变,是一场奇遇。但是她也曾在2003年《艺术人生》这档节目里透露,虽然林黛玉打开了她的影视世界,但那之后又迅速关上了。也确实林黛玉后陈晓旭的影视作品也只有两部,之后就开始了她的下海从商之路。这里面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木头揣测三年在红楼梦剧组的磨炼,早让陈晓旭和林黛玉融为了一体,她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她,后面红楼梦的热播,也让林黛玉的印记在她身上更深,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很难再诠释其他的角色了吧。

但要说陈晓旭演活了林黛玉,却因此禁锢一生,木头还是不能苟同的。

一个经典角色,能够被记一辈子

说起林黛玉,谁人不记得陈晓旭版的,作为演员有时候有这么一个经典的角色能够深入人心,让人铭记,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去问陈晓旭本人,她也一定会说这是一场奇妙的难得的经历,会认为林黛玉这个角色成就了她,而不是禁锢。

风光无限的商业路,是林黛玉为她打开了局面

陈晓旭曾在《艺术人生》里透露,当时做生意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之后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也有当初饰演了林黛玉的功劳在。因为很多和她做生意的,看到她,就说认识她,是那个演林黛玉的,所以信任她,愿意和她做生意。这是林黛玉给她带来的惠利。

英年早逝,是意外是无常,与林黛玉无关

当然提到陈晓旭,现在大家多半都会唏嘘她明明有大好的前景,但是在四十刚出头的年纪就离世。有人因此揣测是她演林黛玉太投入了,把那份忧郁和命运多舛暗示到了自己的生命中。但木头更觉得这其实更多的是一场意外,可能因为陈晓旭的选择,她没有更积极的去治疗,但这要和饰演林黛玉扯上关系,也未免牵强。

木头说

我们在回溯某个人的一生时,总是容易下意识的去找一些关联,一些节点,但其实想想自己经历的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都是随波逐流的,而确实意外会很多,并不是多年后我们看到了那样的果,就能找回去以为是那样的因。不管怎么说,还是很喜欢陈晓旭版的林黛玉,就让她作为林黛玉,活在每个观众的心中吧。


森木头


陈晓旭确实演活了林黛玉,甚至于说现在看她的一些当年采访,依然有种卿本佳人,却世事浮沉的感觉。禁锢一生倒不至于,可能因为与林黛玉的某种倔强相似,因此人们更愿意相信,在现实里,她就是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眼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泪目

或许是自幼寄居在祖母家的缘故,林黛玉总是有一种不安落寞、寄人篱下却又无可奈何、梨花带雨的柔弱女子感情。

贾宝玉第一眼看的是林黛玉的眉、第二眼变是定要还她一世眼泪的那双含情脉脉眼。陈晓旭特别符合林黛玉整体感官,甚至在眉眼之间总流露出一点点忧伤,当时的她不过八十三斤,柔柔弱弱里面,却有着一股子坚硬劲儿。

当年文工团除了陈晓旭参演,还有宝钗饰演者张莉、凤姐的饰演者邓婕。陈晓旭的扮相只一眼便让导演王扶林认可。在采访里面成陈晓旭和张莉的相互小姐妹之间的调侃,成为现在很多人怀念陈晓旭的影视资料。黛玉葬花、烧书信,演的是悲悲切切让人心疼。

现实里的不如意,看破红尘

陈晓旭终归还是有与林黛玉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感情。不同在于,林黛玉更像是商场里面的女强人,一手打造自己的商业大厦,因为黛玉的大火,让她小有名气。拓宽自己本身的业务和能力,与丈夫生活还算美满,本尽心尽意,却也难逃红颜薄命的宿命。

有了财富、美满的婚姻,陈晓旭却被关上了一扇窗。健康,是许多人用一生财富都无法获取最终只能失去的东西。陈晓旭就如林黛玉一般慢慢的放下,最后

归于平淡。离去,不过是长短的区别,却值得一代人的缅怀。她有林黛玉的那种才情,也有自己的掘强和坚强。


桑梓说娱


前几天我在快手刷到一段视频,一段在红楼梦拍摄期间对陈晓旭、张莉、邓婕等演员的采访。当时这些演员都不出名,还没有多少人认识。“你叫什么?”“我叫陈晓旭……”陈晓旭看起来很瘦,多少斤?”“我是比较瘦,八十几斤……”“才八十几斤,好可怜……”“咯咯……”大家都爽朗的笑起来,爽朗中又带着羞涩。那时候的演员都带着那个时代的气质。

而我看到这段影像的时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她的林黛玉会那么与众不同,她几乎不是在演什么林黛玉,采访过程中举手投足之间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很多重合的影子,给我的感觉简直就是戏里戏外差别不大。也就是说就是这么巧合,她的形象和气质就是很接近林黛玉,而且恰好她是个演员。毫不夸张的说她演林黛玉就是本色出演,外表柔弱,内心倔强,有才气有智慧,却是小女人的心胸,多愁善感,心情郁结……

陈晓旭和林黛玉谁在演谁,谁又在诠释谁呢,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生过程,却注定相似的人有着相似的结局……



然而作为演员,她虽然是有智慧的,仍然是不够洒脱。她不想做林黛玉,想有一个高度,可她并没有积极转型。可能她是矛盾的,也可能是在演绎生涯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她还是出演古装戏。让大家对已经深入人心的林黛玉角色很难从中走出来。

对于这点我觉现在的演员有的做的比较好。 当年《还珠格格》也创造了收视率的神话,我们不比较《还珠格格》和《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当然也没什么可比性。可就银屏角色塑造上,当初赵薇的小燕子给她几乎也是定了型的。但是多年以后,赵薇的《虎妈猫爸》跟她小燕子真的连不起来了。但是仍然精彩,诠释了赵薇是个好演员。、

当初如果她有机会,她就不应该再演任何和林黛玉性格有一点共性的角色了。她完全可以挑战现代戏,一些时尚角色,她本来也很美,很灵动。在港片也盛行的时代,她真的错过了走出自己的机会。

可能这就是宿命,她本来就是林黛玉一样的人物,她就是拧,就是倔强,就是想演自己擅长的角色,还想要观众忘了曾经最成功的角色,注定让人越来越忘不掉,也注定自己被一直禁锢。


和TA看电影


嗨,你们的小编上线啦!如果说陈晓旭因林黛玉被禁锢了一生;倒不如说林黛玉延续了陈晓旭的一生!她们有着同样的孤独,同样的多愁善感,同样的人生。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贾宝玉原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林黛玉则是一颗绛珠草,石头幻化成人后,见一颗绛珠草生得好看,便日日为她浇水,当石头投胎贾家时,绛珠草便发誓,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恩!所以林黛玉随时都在哭泣,直到她眼泪哭干的那一刻,她的恩才算报完。

有人说87版《红龙梦》拍得奇,原班人马拍完电视剧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她们仿佛只等演完《红楼梦》后,也就完成了演员的身份。陈晓旭和宝姐姐出演过《家春秋》中的梅表姐,一切如天注定,巴金笔下的梅表姐,跟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性格命运都极其相似

之后,陈晓旭就再也没有接过戏,不是她不够优秀,而是她不管演什么,观众都觉得是林黛玉在演别人。看着自己的戏路无法进步和发展,陈晓旭便选择下海经商。没想到,平时娇滴滴的林妹妹做起生意来还真有一手,她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利用“林黛玉”身份,打开了生意市场,成为那个年代身价上亿的女老板。

有人说:人的一生都是在失去与得到中度过,当陈晓旭拥有了财富之后,她却失去了健康!当得知患乳腺癌以后,陈晓旭便又做回了“林黛玉”,安心礼佛遁入空门!当年她剃度的时候,贾宝玉和贾琏都陪伴在她身边,他们仿佛再次感受到了《红楼梦》贾府被抄家后,亲离子散的悲痛和伤心。

如今陈晓旭已经去世了10多年,我们还能记住她;如果再过去10年、20年,我想大家还能记住她,因为《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不管在哪个年代,都会有人知道它的存在,那么林黛玉将永远被熟知,陈晓旭也一同被熟知。所以说林黛玉延续了陈晓旭的一生!


晓蕊女神讲故事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泥陷渠沟。

宁愿枝头抱香死,不教吹落北风中。

——题记

如果说一千人心里可能有一千个红楼梦,一千人眼里也有一千个林黛玉,那么这一千个林黛玉可能都是陈晓旭。

陈晓旭在87版《红楼梦》的经典形象是很多人难以忘记的。她塑造的那个林黛玉,俏皮可爱,多愁善感,楚楚动人,她的每一个深情,每一个微笑,都还依稀在眼前,难以忘怀。

到如今,人们都认为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是无法超越的。

陈家有女初长成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这个辽宁鞍山的小女孩有一个不错的家境:父母均在鞍山京剧团任职,父亲任导演,母亲任学员班教师,她也打小学芭蕾。

由于受文革的影响,年幼的陈晓旭遭到了同龄人的排挤,也逐渐养成了她孤僻的性格,就像她在《梦里三年》中回忆到的:

十九年来,我一直像蚕儿一样躲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做自己故事中的女主角,全不管外面是个怎样的世界。

孤单的她将书本当作了精神寄托,《红楼梦》更是她的最爱。

我只做林黛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陈晓旭的容貌或许在美女如织的女演员中算不得有多别致,但却有种随着时光流逝不减分毫的气韵。

正如她在《梦里三年》所写,我拥有无数个美丽的梦,最美的一个是从这里开始的……

1985年剧组选演员,19岁的陈晓旭直接给导演王扶林写信,并在自己的照片背面附上了14岁时写的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主角之一,竞争十分激烈,陈晓旭在试镜中并不是最优秀的。

当时的导演问她,如果不演林黛玉,选一个其他的角色演,怎么样?

陈晓旭坚定地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去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说林黛玉去演其他角色了!”

与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一样,平时连讲话都轻声细语的陈晓旭虽然看似柔弱,骨子里却是非常的坚韧。她只为黛玉一人而来,从没想过退而求其次。

有很多人说是《红楼梦》成就了陈晓旭,但陈晓旭何尝没有成就《红楼梦》?只能说是最优秀的作品,遇到了最合适的人,成就了双方的传奇。

名门之秀,五粮春

秀其外而绝无奢华

慧其中却内蕴悠远

《红楼梦》得到了热映,20年间播出了700多次。可是成名之后的陈晓旭却有些茫然了。演什么都跳不出林黛玉的桎梏,林黛玉似乎既是她的幸运,又是她的不幸。

她开始发挥自己的创意天赋,把才情运用到了广告上。凭借机缘巧合,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世邦广告公司。

陈晓旭自己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广告词:

她系出名门,丽质天成,秀其外而绝无奢华,慧其中却内蕴悠远;壮士为主洒泪,英雄为主牵情。个中滋味,尽在五粮春。名门之秀,五粮春。

如今,这句广告词“名门之秀,五粮春”已经几乎和五粮液这个老品牌一样深入人心了。

多年的奋斗为她换来了过亿的资产。2004年,她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2005年,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她还获得过“2005-2006年度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

很多人问她是否后悔退出了演艺圈,她是这样说的:

《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里面的大千世界。却又为我关上了一道门,我无法进入,只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好的远方。

她太爱美了,为之生,为之死

宁愿枝头抱香死

不教吹落北风中

2006年4月,陈晓旭被确诊为乳腺癌。当时晓旭的身体状况是允许她进行治疗的,但她却拒绝了治疗,拒绝了生的可能。

父亲劝她动手术,但她说:“假如说动手术做化疗能治好,或者是不用这个就死亡,那我选择死亡。”

她太爱美了,她不想破坏自己,她追求的是一个最完美的自我,即便是死也是个完美形象。

“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满了浪漫,充满了世上一切的美好,而且她的个性里有着一种非常坚定的东西。”袭人的扮演者袁枚这样评价。

陈晓旭曾经这样说:

我的人生目标是在她寿终正寝之前,能够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觉悟,并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全都赎罪,然后做一些好事。

突然而来的疾病,也使得一向向佛的陈晓旭最终下定决心出家。

生为晓旭,死为黛玉

天堂多个陈晓旭

世间再无林黛玉

死亡,所有人都逃不过的话题。陈晓旭离我们而去了,这个女子去天尽头,寻了她的香丘,只给后人留下无数唏嘘。

如果说黛玉来世上是为了还宝玉一生的眼泪,那么晓旭来世上就是为了把“木石前盟”演绎给世人看。

不一样的使命,一样的哀愁。世上大概真的有前世今生一说吧!不然如何解释这二人如此多的巧合?

2007年5月13日,时年41岁的陈晓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年的6月,苏州“万人葬花纪念逝去的林妹妹”。

也许,人们怀念的并不仅仅是陈晓旭,更多是怀念挥之不去的曾经带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泥陷渠沟。宁愿枝头抱香死,不叫吹落北风中。叹今生,谁舍谁收。

陈晓旭的一生,从未屈就于平淡琐碎的生活:不愿屈就于其他角色,所以只做林黛玉;不愿屈就无聊的生活,所以总有些新奇的点子;

不愿屈就于不和谐的婚姻,所以选择离婚;不愿让林黛玉禁锢住自己,所以成了商界精英;

不愿面对只有财富而没有内心的自己,所以选择了信仰;不愿破坏自己,所以选择了离开。这世上的奇女子,大多让人可敬又可叹。

生为晓旭,死为黛玉。她终究是使出了黛玉的小性子,固执地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管别人怎样说道,于她自己,是无憾了。

文章的最后,诗词君想跟大家分享一首晓旭的《无题》:

如果我死了

你是否失掉一些欢乐

为了我,是否会让你哀伤

在心头上停留片刻

在灯火辉煌的舞会上

你是否会感到孤独

在朋友们热烈交谈中

你是否会在角落里沉默

在甜梦萦萦的仲夏之夜

你是否会感到一丝凉意

在冬日雪花纷飞的清晨

你是否会感到寂寞

当世人已将我名字淡忘的时候

你是否会在心底

悄悄地为我唱一首

忧伤的歌


玉猫影视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第一版红楼梦实在是太经典了。

首先,严重视。在87年的红楼梦.晓旭真的不是最好的。当时,首先震惊的是张莉's·宝钗。还嫌弃电视剧为什么黛玉没宝钗好看。如果晓旭在电视连续剧中找不到一个好的角度,他会显得很有面子,他的面值会下降很多。但不可否认,她的气质真的很合适,是一股浪漫婉转的味道。无论是红楼梦的越剧版本还是电影版本(新版根本不是我心目中的《红楼梦》,跳过它),几个扮演黛玉的演员没能让我找到这种感觉。然而,令我感到厌恶的是,现在有些粉丝称赞晓旭's的美丽。

这完全是为了招募黑人晓旭.黛玉在书中的价值是什么?“每个儿子都应该是世界上少有的才貌双全”,还有“两条弯弯的眉毛看起来像皱着却不皱着,两对看起来像哭却不哭。状态生两愁,宠坏一病。泪水,微微喘息。闲静时,它像一朵美丽的花,在水面上闪耀;行动时,它就像风中吹来的弱柳。心脏比躯干有更多的知识,疾病就像西子赢得三分。”哪里的人有这样的天赋、气质和面部特征?因此,实名制要求个人粉丝不要吹得太多。然而,即使的颜值不能实现,也不妨碍她成为自己心中最好的。因为她给我的感觉是对的。

第二,人才。晓旭很有天赋。要不是有一首《柳絮》的歌,我们就不会看到林在另一个类似的问题上,有人说的才华根本不如呢。大哥,你问一个有黛玉's天赋的演员是不是很可笑?或者你认为任何想扮演黛玉的演员都必须从小就写古诗词,通读它们,演奏古琴,做字谜游戏,并参与禅修吗?第三,表演。似乎大多数人都在批评晓旭's的演技太扎实了。有人说陈只表现出敏感的一面,智力、真诚和善良是不够的。但这绝不是晓旭's自己的锅。演技当然是不够的,但是剧本的描述也是部分原因。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从我看《红楼梦》的第一天开始,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黛玉.我莫名其妙地喜欢它。

但我不禁暗自想,“黛玉为什么这么生气?”后来,当我在高中的时候,我接触到了87号红楼,大脑修复的画面变成了混凝土。直到那时,我才发现黛玉还有如此可爱活泼的一面。再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友谊。再读一遍,更好地了解它。因此,《八七红楼》使我对黛玉和鲍岱之间的情感理解更加全面。晓旭还说她不适合演戏。我不能献身于此。然而,在我看来,《87红楼》的演员们的演技真的不差。这已经很好了,我可以进入剧本,看到书中真实的场景。以上就是我对她的和这部剧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九爷影视推荐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往小了里说是一家的儿女情长,往大了里说是一国的荣辱兴亡。


对于这部名著的翻拍,似乎也只有87版的《红楼梦》才真正将精髓演绎了出来。有人曾这样形容过87版的《红楼梦》:

这部《红楼梦》拍的奇,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一群少男少女,戏拍完后又不知散去了何处。除了少数几人仍在影坛活跃,他都说从来没有过一般消失得无影无痕,仿佛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让人可敬又可叹。

在这版《红楼梦》中,每个人都给自己的角色注入了灵魂,让观众感觉到这个人就是角色本身,层次分明,个性迥异!让人身临其境,跟着角色笑,跟着角色哭,仿佛自己也融进了那个时代,那个场景。


在这版《红楼梦》中,陈晓旭绝对是灵魂人物。

她饰演的林黛玉,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风情上而言,都与书中描写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最接近了。


当柔弱且忧愁的陈晓旭出现在镜头当中时,所有人都无比坚定地相信书中的林黛玉就是眼前这个女子,她天生就是为了饰演林黛玉而出生。那时的陈晓旭就是观众心目当中的梦中情人。她以自己独有的眼神魅力,博得了整个时代的关注。


但其实在饰演林黛玉的过程当中,似乎也注定了陈晓旭一生的发展。在她将这个角色演活的同时,也把自己深深地禁锢在了其中,甚至于真的让自己活成了话本子中的模样。

她在饰演林黛玉时,投入了全部的情愫,让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成功,也彻底让很多人对于陈晓旭产生了固定的印象。在出演完这版《红楼梦》后,陈晓旭一直很难得到一些新角色的认可。


在《家春秋》中,陈晓旭所扮演内敛而忧郁的女主角“梅表姐”,虽然她的眉眼之间的情绪极为到位,但无形之中却还是有着几分林黛玉的影子。即便表演得再好,也无法拥有林黛玉那般的名气,这就导致了她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中遇到了瓶颈,无法再拥有突破般的成就。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对于陈晓旭而言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因为她正是那个塑造经典的传奇人物。但对陈晓旭个人而言,她却因此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在出演完“梅表姐”之后,陈晓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线范围之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还表示自己的名字已经被林黛玉所替代,因此找不到属于自身的真实存在感。

这可能也是优秀演员的一个最大困扰,入戏难,出戏更难。


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陈晓旭开始将更多的人生精力转向了商业当中。她自己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并且以独有的文艺气质收获到了颇多的业内认可,成为了那个年代身家过亿的女强人。

但在财富过多的情况下,陈晓旭依然感受到深深的空虚。

似乎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慢慢重复了林黛玉原本的道路。那份天生的忧愁与敏感,无形之中已经潜入到了陈晓旭的骨子里,所以在人生的后半段中,陈晓旭便选择了遁入空门,甚至在最后的生命阶段,与这个世界来了一次悲伤的告别。


与事业上的已成定局相比,在陈晓旭的现实生活当中,她却拥有着不同的感情经历。

她的第一段婚姻是与毕彦军之间产生的。当时还很年轻的陈晓旭,对于爱情有着深深地幻想,在相爱之后,两人也是迅速步入到了婚姻的殿堂。只是可惜爱情的冲动与美好,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反而是在柴米油盐的纠缠之中,逐渐产生一些不断的争执。因此在性格不合的结局之下,二人走向了分开。


随后在1991年时,陈晓旭因为拍摄电视剧而与郝彤之间产生了感情。在不断的交流中,二人最终成为了相爱的夫妻。在陈晓旭最后的生命历程中,也是郝彤一直给予了她深深的陪伴。即便后来陈晓旭选择遁入空门,郝彤依然没有放弃他心目当中对于爱情的向往。

在最后陈晓旭即将离世的时候,给她写过一封长长的告白信。他还在信中表示,能够默默陪伴在陈晓旭的身边,已经感受到了非常大的满足。或许有时候那些沉默的爱情,到最后都变成了深深的守护吧,属实是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的真心实意。

如此看来,即便在陈晓旭的一生当中都被林黛玉这个角色所深深影响着,但是在最后的感情归宿里,她依然得到了来自于外界的关爱。在这一点上,她就已经要比林黛玉幸运了很多。

作为一名演员而言,陈晓旭留给大家的这个经典角色,让人毕生难以忘怀。可能在她的事业生涯当中因此而受到了束缚,但是在往后的无数日子当中,这个角色却能够继续伴随着很多人,向这个世界彰显曾经属于陈晓旭的独特魅力。

与其说是陈晓旭演活了林黛玉,倒不如说,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了陈晓旭生命的一种延续。


克洛的夏天


我是编剧,导演。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实在讲,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陈晓旭演活了林黛玉,因此被禁锢一生,这只是你或者某些人的看法。当然,在影视圈中,见过此种例子的,活在角色里,不能出来,也是有的。最著名的是张国荣(是我年青时的偶像哦,他一直提携后辈,关心别人,热心公益,的确需要我们学习),有时入戏太深,需要长时间才能走出角色。

所以,说陈晓旭因演要黛玉而不能出戏,这种说法也有可能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会慢慢淡化,更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回复正轨,该做啥子就做啥子。生活还要继续的嘛。

能深入到角色,又能轻松出来,回复自然生活,这肯定是大伽、大神了。

这么说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自由轻松入戏,瞬间戏精上身,那需要专业。无缝切换转变,出戏回复正常人,更需要强大的心念力。

欢迎交流,互相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