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被低估的君王:秦庄襄王,虽然只在位三年却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其中六世就指的是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国君主,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正是这六位君主的不懈奋斗,才给秦始皇留下一统天下的资本。

但是也有部分读者认为“六世”中有水分,秦庄襄王在位仅仅只有三年,在位期间朝政由吕不韦主持,是吕不韦的“傀儡”,贾谊的文章有夸张的嫌疑。


秦国被低估的君王:秦庄襄王,虽然只在位三年却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但是笔者认为秦庄襄王嬴子楚绝对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君王!

嬴子楚即位的国内外形式

  • 国内形式

秦昭襄王后期,秦军自邯郸兵败后遭到了山东五国合纵的联合打击,损兵折将又丢城失地,秦国的势力范围几乎又回到了秦昭襄王即位之初的场景,上党、河东接连丢失,五十年间的扩张几乎化为乌有。不仅如此,之后不久应侯告老、昭王薨逝,秦国可用“衰退”来形容。

秦昭襄王的驾崩对于秦国朝堂来说毫无疑问相当于一次地震,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终于熬到头的秦孝文王在守孝过后,仅仅在位三天,还没来得及把王位坐热,就追随他父王而去了,秦国朝堂又迎来了一次地震。

两次“地震”对于秦国朝堂来说不可为影响不大。

秦国被低估的君王:秦庄襄王,虽然只在位三年却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嬴子楚剧照


在这样的困境下,秦庄襄王子楚从仅即位三天的老爹(秦孝文王嬴柱)手上接过了秦王的大位。

在秦国国内,两王新丧、人心未附,子楚的王位绝对算不上安稳,在秦国外赵国虽然经历了长平之战国力大损,但是赵国又连续打嬴了秦国和燕国,不能小觑;魏国也因为参加了邯郸之战再加上吞并了原魏冉的封地陶郡,俨然一副复兴的景象,楚国方面也吞并了鲁国遏制了魏国的扩张,国力也有抬头的趋势。并且山东五国有过合纵的经历,合纵领头人信陵君魏无忌也客居赵国,随时都有再次合纵的可能。

秦庄襄王巩固地位措施

  • 大赦天下

新王登基,往往为了收买人心通常都会做一件事情——大赦天下,据史籍记载,大赦天下应该是从嬴子楚这里开始的,后人的“大赦天下”都是向他学习。“大赦天下”向秦人表明了两点,第一点让大家记住新秦王登基了(古代信息流通很慢,很多老百姓都不能马上知道君王更替),第二点告诉老百姓,新秦王大赦天下,他是一位有仁德的君主。

  • 修先王之臣

已经大赦天下,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那么第二件事情,就是需要得到朝臣的支持。

嬴子楚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周到,史称“修先王之臣”,也就是表彰先王的功臣,表彰那些在昭襄王、孝文王时期立有功劳的臣子,纵然新王登基了,但是你们的功劳新王仍然记在心里。

别看嬴子楚已经登基,但是他毕竟在朝堂上基础薄弱,所以“修先王之功臣”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年间,嬴子楚当时还叫嬴异人的时候,就长期在赵国当人质,远离了朝堂,而且他的母亲夏姬出身低微又不得到当时的太子安国君的宠爱,所以嬴子楚背后是没有任何政治力量的。

嬴子楚能够登基成为新的秦王,最大的推动力量就是华阳太后,但是朝堂上并非只有一股力量,无论是为了平衡朝堂上的力量还是对华阳太后一系回报,“修先王之臣”对他们进行表彰和肯定都非常重要,也是稳定朝局的一种必要措施。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史记》

拜相吕不韦的目的——投桃报李、掌握朝政

当然,仅仅是大赦天下,修先王之臣,虽然能够稳定朝政,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作为新秦王,掌控朝局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掌握朝局呢?

任用心腹大臣出任相位,是掌握朝政的主要措施和表现。


秦国被低估的君王:秦庄襄王,虽然只在位三年却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吕不韦剧照


魏武侯想要掌握朝政,拜相田文而不是吴起,秦昭襄王想要彻底掌握朝政,罢黜魏冉而拜相范雎。所以嬴子楚想要掌握朝政,就必须拜一位自己的心腹大臣为秦国丞相才行!这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吕不韦!

吕不韦的拜相也正表明嬴子楚已经完全掌控秦国朝堂,当然拜相吕不韦也是对吕不韦过往支持自己的一次投桃报李的行为。

秦军再次东出,恢复霸业

  • 灭东周

秦国自邯郸之战惨败后,连河东郡也丢了,为了恢复元气,秦国转攻为守,已经很多年没有大规模用兵了。

此时,嬴子楚虽然刚登基,但是国内政局已经稳定,也已经掌握了朝政,如果再能立点军功,那么嬴子楚的王位就彻底稳定了。

话说嬴子楚刚这么想,机会就来了。

大家都以为邯郸惨败的秦国会和齐国一样一蹶不振,东周君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纠结山东五国,想要阴谋攻打秦国,但是他也不想想东周国已经沦落到了什么地步,而且东周就紧挨着秦国,秦国只要稍微抖动整个东周都能发生地震,此时东周君谋秦,不是自取灭亡吗?

甚至有人怀疑东周君谋秦是受秦国的指使,因为这正给了新登基的秦王嬴子楚和新丞相吕不韦一个出兵的口实和机会,而且秦兵想要灭亡东周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史记》

秦庄襄王元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带兵灭了东周,至此周王朝最后的宗室全部灭亡。

  • 攻韩

韩国虽然不强,但是非常顽强,始终都没有被秦国灭亡,自邯郸之战后更是收复了献给赵国的上党郡,如此,韩国仍然是阻挡秦军东出的一道阻碍,秦兵要东出必须先攻韩!

随着秦庄襄王的上台,一个秦国军事家族——蒙家也随之兴起。

秦庄襄王元年,秦将蒙骜带兵伐韩,很不幸,韩国又被斩为两段,不得已,韩国割让了成皋、巩以求和,此时秦国地界已经延伸到魏国腹地大梁,有如一根楔子嵌入了中原。

秦庄襄王三年,秦将王龁率兵攻打上党,韩国上党郡又再次丢失,至此,韩国又只剩下新郑周围的几百里地了,已经完全沦落为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很难再翻盘。

  • 攻魏

已经攻打了韩国,韩魏一体,那么魏国自然也少不了被攻打的命运,秦昭襄王三年,蒙骜带兵攻打魏国,攻下了高都、汲。

由于前面攻打韩国的时候就已经逼近了魏国大梁,所以此次攻打魏国是直接威胁到了魏国的生死存亡。

  • 攻赵

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主力尽丧,但是在邯郸之战和对燕国的战役中又接连获得了胜利,虽然谈不上复兴也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复兴,但是这样的赵国绝不能小觑!

因此攻打赵国不能直接攻打邯郸,以免引起过激反应,所以在秦庄襄王在位期间,秦国对赵国主要是蚕食赵国边缘为主。

秦庄襄王二年,蒙骜带兵攻打赵国,攻克了太原,赵国晋阳旧都沦陷,第二年,蒙骜再接再厉再次发兵攻打赵国,连取三十七城,初置太原郡。

秦国被低估的君王:秦庄襄王,虽然只在位三年却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元年)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史记》

再次受到打击——魏无忌破秦

秦庄襄王刚刚登基就接连取得了胜利,灭亡了东周、蚕食了赵国一大块土地、韩国、魏国都有亡国的风险,一举扭转了自邯郸之战后秦兵的颓势。

如此大的动作山东五国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仿佛一夜之间战国局势又回到了长平之战后的情形,或许更要严重一些,毕竟邯郸之战后,魏国至少是没有危险的。

秦国被低估的君王:秦庄襄王,虽然只在位三年却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正是因为危机,山东五国又再一次聚到了一起,五国再一次合纵,合纵联军在信陵君魏无忌的带领下连续击败秦国悍将蒙骜、王龁,甚至一度进入关中,威胁到咸阳!

不过随着秦国兵力的收缩和合纵军队战线过长,信陵君不得不退去,五国合纵在秦国服软下不久后又再次解散了。

公子(魏无忌)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史记》

此次面对信陵君,秦庄襄王一败涂地,仿佛感受到了无穷的压力,面对秦国的局势一筹莫展。

如果说在赵国收到的各种冷遇算是嬴子楚的第一次打击,那么在鼎盛时的一败涂地绝对算是第二次惨重的打击!在这次打击下,他还是没能站起来。

秦庄襄王三年五月,在信陵君退去不久,嬴子楚终于在无穷的压力下驾崩了,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五。

总结

秦庄襄王嬴子楚从质子一步步登上了秦国的王位,绝对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被严重低估!虽然只在位三年,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应该被历史所正视!

秦庄襄王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给嬴政留下了一个处于功势下的秦国,他给嬴政留下了新兴的军事家族——蒙氏家族,对秦国,他无愧于心。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