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企12套“非遺公筷”開始量產


揚企12套“非遺公筷”開始量產

日前,一份從廣東寄出的快遞送達位於揚州市邗江區蔣王街道的匯禾數創江蘇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裡面裝著的是12套“非遺公筷”。相較於傳統家庭用筷,這些筷子更長些,且每套筷子都製作精良、各具特色。一套筷子頂部是文昌閣的造型,一套筷子身上印有揚劇臉譜,一套筷子頂端是“揚州包子”……濃濃的揚州味撲面而來。

“去年,我們參加‘揚州公筷’全球徵集活動獲獎,這是根據設計作品做成的樣品,目前這12套‘非遺公筷’已經量產。”匯禾數創總經理卞愛華說,去年6月,揚州向全球徵集公筷設計。在參賽的1075件作品中,匯禾數創的“非遺公筷”脫穎而出,斬獲唯一的特等獎。“為了設計好公筷,我們邀請了復旦大學、揚州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老師參與,前後耗時兩個月。”

“‘非遺公筷’拿在手上,就知道這是屬於揚州的。”揚州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常再盛是這組“非遺公筷”的設計者之一,他說,揚州是“世界美食之都”,美食配公筷,文明又健康。“‘非遺公筷’是一組開放性的設計,未來將有更多揚州元素融入到設計中。”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筷革命”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一場“危機”成為了公筷推廣的“契機”。改變人們的餐桌習慣,要從細節處著手。卞愛華告訴記者,相較於普通筷子,“非遺公筷”更長些,達27.5釐米,這樣能與個人專筷形成區別,也方便食客使用。

“除了是‘世界美食之都’,揚州還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未來,我們將在旅遊景點銷售‘非遺公筷’。”卞愛華說,12套“非遺公筷”中有幾套採用紅木製作,加上餐勺,配以精美的包裝盒,就是一份有揚州屬性的禮品。“推廣公筷的同時,也推介了揚州。”

“為了加大公筷研究和推廣,我們正籌備成立揚州市公筷傳統文化研究有限公司。”卞愛華說,他們還計劃策劃開展公筷節系列活動、打造筷子博物館等,讓公筷深入人心。 (通訊員 冷嫦娥 記 者 吳丹 李彬彬 張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