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讀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馬伯庸的書看到幾本,讀過長安十二時辰。感覺就是唐朝版的美劇,24小時。書裡面望樓那個設置,很有意思。類似監察衛星。不過對比唐朝,應該沒有這種。一整套的監控思維以及手段,都是現代產物。屬於腦洞大開。


讀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這本中國笑翻簡史,其實也就是講了五德終始說。從各個朝代的德性上,來講敘歷史。德性關乎正統。所以在古代,這個事情很重要。一個朝代的興衰,皆由此來定。所以歷朝歷代都很在乎自己的德性。從剛開始的陰陽學家興起,到後來儒家的融合,漸漸變成了一種必需品。驗證政權的合法性。

從鄒衍開始的五行相勝,到劉向劉歆父子的五行相生。歷朝歷代德如何來,如何確定德,進行了詳細的考據描述。最後終結於歐陽修的正統論。元之後的德性學說,已經式微。雖有,無人在意。

用五德終始說來講歷史,這個角度有獨特,反而是古人認知歷史的方法。跟現代人秉承的歷史觀不同。高曉松曾經用法理,政權延續的法理性來講過中國古代朝代,禪讓的行為,代表著法理的延續,這樣把中國歷史重新歸結為幾段。這種說法也很有意思。

中國歷史向來被認為一治一亂,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斷的在一個圈子裡打轉,不斷的循環往復。換一種角度來,反而更有啟發性。


讀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這裡面說道宋朝。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宋朝是積貧積弱的國家。歷史上,所有朝代中,人們認為秦,漢,唐這三個朝代鼎盛。秦漢唐有一共同點,武功強盛。秦的統一六國,卻匈奴八百里,漢的鑿空西域,唐的天可汗。好似內心都有一點開疆拓土的慾望。我講的不單是歷史的創造者,讀書的人也是這種觀點。看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內心會湧現一種衝突。就是這情節的表現。

所以對比於這種強秦,強漢,盛唐等,宋就是個積弱的國家。抗擊外晦上,從北宋到建立,到南宋結束,一直不斷。地盤越來越小,政權統治者越來越孱弱。所以後人對他的評價不高。

相對於中國人看不起宋朝來,西方人對宋朝的評價卻大相徑庭。

西方人認為宋朝的文明程度及其高,經濟水平很高,社會發展程度很高。不論城市化,GDP,科技發展,貿易程度,等。基於此,他們對宋朝推崇。宋從國家政府到社會個人,都像一個現代國家。

其實這種認為,也是宋朝的一個特性。的確,宋朝在歷朝歷代種,除了孱弱,很多特性是其他朝代所無法比擬,很多的創新,這一點也無法抹去。

這也是觀察角度的不同。不同的觀察角度,得出不同的結論。

那麼,觀察記錄朝代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個角度來呢?

讀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