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大明》:6個故事,讓你讀懂古代中國

《顯微鏡下的大明》

《顯微鏡下的大明》:6個故事,讓你讀懂古代中國

1、本書看點

★ 馬伯庸全新歷史紀實作品,一本值得收藏的明朝歷史書

★ 六件罕為人知的明代檔案,六個塵封已久的民生往事

★ 生動的基層治政手冊,於細微處讀懂真正的古代中國

★ 這本書娓娓道來,用筆綿密細緻。讀者讀來也可以從一個又一個細節當中,編織起一個複雜的大明帝國。——張宏傑

2、寫作背景

《顯微鏡下的大明》不是歷史小說,而是歷史紀實。馬伯庸以作家的身份突然切入非虛構歷史紀實,也是因為偶然與朋友聊起明代萬曆年間的一樁民間稅案騷亂,細節過程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太好看,忍不住要寫起來。

他開始蒐集資料,越看越是興奮不已,又一個忍不住,就在微博上發佈了自己整理成文字的內容——也就是本書開篇的第一案《學霸必須死——徽州絲絹案始末》,讀者的熱情讓他始料未及。於是他一發不可收拾,完成了後面的幾個故事。


《顯微鏡下的大明》:6個故事,讓你讀懂古代中國

3本書介紹

在正統的史書中,只記載了王侯將相的“大歷史”,連皇后之尊,可能在史書中僅得到寥寥數語的記載,大部分下層普通百姓們的生活更是被忽略的。

現當代也有許多專業的歷史學者在研究這些“普通人的歷史”,但因為學術研究的門檻,一般的人們不會去閱讀專業的歷史研究論文,於是馬伯庸通過自己的文學性轉述、整理,讓普通讀者也能興致盎然地讀完一本歷史紀實。

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我們古代的祖先們打官司的時候,並不是影視劇中那樣臉譜化的遇見“青天大老爺”喊一聲冤枉,幾下驚堂木拍過,立刻冤案得雪——真實的歷史要複雜許多,如狀書怎麼寫,民眾怎麼鬧事,“鬧事小群體”之間怎麼“奪權”,各個利益集團的辯論技巧,讀來恍如親臨,感慨萬分。

除了絲絹案之外,另外幾個事件分別是筆與灰的抉擇——婺源龍脈保衛戰、誰動了我的祖廟——楊幹院律政風雲、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檔案庫的前世今生、胥吏的盛宴——彭縣小吏舞弊案、正統年間的四條冤魂。

每一個案件讀來,常常是意想不到之處情節反轉,內容吸引人,一讀就放不下手!因為這本書的緣故,冷僻多年的南京後湖黃冊庫——大明第一檔案庫,忽然多了許多遊客,“馬親王”居然意外帶動了旅遊經濟,也是一個沒想到!

書中描述了很多平民的真實政治生活,精彩而稀奇,趕緊跟著小閱的腳步一探究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