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說起讀歷史的好處,我們都會想到唐太宗的那句千古名句: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鑑,可知朝代興衰,可明做人道理。

愛讀歷史的人,不僅更有知識,還更有智慧。


但讀史書,也有其講究。只有讀正史,才能明真智。

這最重要的書,當屬《二十四史》。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衡陽畫院藏《二十四史》古籍

什麼是《二十四史》?

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至《明史》,共24部史書;


上起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以紀傳體編寫;

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


面對這樣一套皇皇鉅著,驚歎之餘,也著實讓普通讀者犯難。


就連史學大家顧頡剛

都說《二十四史》分量太多,歷史專家也不容易完全熟記。

所以他推薦,不如先讀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有提綱挈領的功效。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一代史家顧頡剛

那這套演義究竟有多神,能讓顧頡剛為它背書?


《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第一部演義版二十四史。

·其書——中國唯一一套寫秦朝到民國2000餘年歷史的演義鉅著。

它是一部通俗歷史小說鉅著,全書共六百多萬字,上千章回,以秦始皇起,至民國九年(1920年)終,時間跨度長達2000多年。


既有完整的脈絡框架,又有豐富的細枝末節。可謂是一部書讀通中國史。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其作者——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由民國曆史小說家蔡東藩所著。


蔡東藩,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浙江省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蕭山)人。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他自1915年開始創作,到1926年全部出版,耗時十年有餘,完成了這套中國最完整的歷史小說

素有“一代史家,千秋神筆”的美譽。


·其內容——足以代替《二十四史》,提綱挈領讀正史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中國曆朝通俗演義》以《二十四史》為本,以《三國演義》為體,史實完備,可讀性強。


第一:“凡語皆有本”,裡面所有的情節都依據史料寫成,力求真實,解密許多歷史迷案。

第二:採用章回體小說寫作筆法,通俗易懂,妙趣橫生。


翻開目錄,每一回的標題都對仗工整,語言精煉,章回情節一目瞭然:

第八十九回: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

第九十回: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

第九十一回: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

第九十二回: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

第九十三回: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敘事語言半文半白,不論是情節背景還是事件發展,都是小說敘述口吻。

有親臨古代聽書之感,深入淺出地道盡大智慧。


並且這套書的時間跨度比《二十四史》更久,多了《清史演義》和《民國演義》。

還附贈《慈禧太后演義》,妙語寫盡慈禧太后嗜權如命的一生。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再配上朝代系統配圖

,讓讀者俯瞰歷史框架: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六冊書集史學性與文學性於一體。

論通俗無書勝一籌,論筆法無人出其右。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中國曆朝通俗演義》作為中國最長的一部歷史小說,顧頡剛大力評價:

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還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


知名作家馬伯庸也說:“把真實歷史用演義講給普通老百姓,從蔡東藩先生開始才有。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二十四史》看不完,讀不懂。

不如每天讀三章《中國曆朝通俗演義》,你也會評大歷史,得大智慧。


馬伯庸推崇!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從此天下人輕鬆讀通中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