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上心怎麼說也沒用,要不要打?

安寧小主


孩子學習不上心,我認為不能打,你越打孩子越逆反,對學習越反感。

孩子學習不上心,那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家長要做的是想辦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有成就感。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看,要把孩子的缺點縮小,把孩子的優點放大。在表揚孩子優點的基礎上,指出孩子的缺點,這樣孩子更樂意接受。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但是每個人肯定都有他的優點,只要你願意用心去找,總能找到孩子的優點去表揚,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

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難,自己難以克服,家長要輔導孩子突破難關,會讓孩子感覺到有進步和成就感,增加學習的興趣。

至於你說的孩子學習不上心要不要打?如果學習經常與不愉快的事情聯繫在一起,經常被打罵懲罰,那麼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孩子一學習就會想起這些不愉快的體驗,慢慢的就會厭惡學習了。

所以家長還是應該對孩子多用點心思,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要打孩子。


寒梅落雪


面對孩子學習不上心,我們想打孩子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認為,通過打孩子可以讓孩子長記性,讓他知道我們是為他好,能夠通過此次教訓,讓他在以後學習中更加上心。

其次,是讓孩子知道,不好好學習是肯定不行的,爸爸媽媽都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以後才能夠有更好的出路。如果想避免被打那麼就要對學習上心。

最後,我們作為父母,有時沒有精力去想,還有哪些比打孩子更好的能在現階段讓孩子去學習的方法了。

上面這幾項原因,我們都可以看出打孩子的背後隱藏的是我們的恐懼和擔心,以及孩子的被迫承受。

我們很多人小時候在學習中也有把題做錯,或者是考試成績不理想,被老師或家長打手心的經歷。

在被打之後,確實是下次的時候會更加的用心了,但是,這種用心是處於一種恐懼與害怕,腦子裡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避免被打,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那麼學習的效果也僅僅是維持在最表面的層面。

這當然不是我們深愛著自己孩子的家長所願意看到的。

我們希望孩子熱愛學習,作為尚未成年的孩子,他首先要有一個榜樣,讓他知道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逼迫痛苦的事情。

作為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要反思我們在幹什麼,是在刷手機,或者是忙於其他繁瑣的事情,如果我們也能夠利用這些時間,和孩子一起去學習,沉迷於探索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好奇。

那麼我們從學習中得到的各種樂趣,會自然而然的影響孩子,那時候我們所想的,不是說孩子學習上不上心的問題,而是與孩子一起沉浸在學習的知識海洋中相互探討與討論。

其次,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我們,我們應該多去挖掘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通過讓他在學習這些感興趣的事情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那麼他就會願意把這項能力遷移到對其他事物的學習中。

最後,教是最好的學,如果我們能夠讓孩子,把所學的東西講出來,那麼他就會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就更加的有成就感,有興趣去學,而且會學得很深入,逐步調動他的積極性。

一位並沒有什麼高學歷水平的父親,培養出來了兩個名牌大學的學生,接受採訪時,問他有什麼訣竅,他說,沒有什麼訣竅,就是孩子放學回家,讓兩個孩子把自己當天所學的內容教給自己。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不可能一直盯著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他自己的內在發動機。


會魔法的K媽


我覺得引導為主,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之前是一名幼師,學校有時候組織學習,有一次一個老師的話我至今記得,他說:你在家跟孩子在一起,你如果你在看書,那麼孩子也會看書。哪怕你看的是雜誌,孩子也會跟著你看學習。如果你坐那看手機。彼此沒有交流,那麼孩子也會愛玩手機。我覺得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互相影響。

我有一個表妹,姥爺在帶著她。她從小養成習慣,回到家就是先寫作業,到現在二年級,我去姥爺家,她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並且學習成績很好。

我認為。打是沒有太大用處,可能當時有用,他確實聽。但是也把她的興趣打沒了,引導孩子,把學習當興趣。不要讓孩子以為學習是為你學。


丁丁是小怪獸


關於這個問題,家長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學習不上心的原因是什麼。是心理因素還是生理因素導致的。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處於6週歲到13週歲,孩子學習不上心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坐不住,耐心不足,急需一些來自父母或老師的肯定。這種情況下,你打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就是笨,對學習失去信心。所以,你不能打。相反,你要足夠的耐心來引導孩子學習,對孩子的耐心進行訓練,學會在不經意間肯定孩子的付出,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如果孩子處於13週歲到16週歲之間也就是初中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學不進去,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個,是學習模式的轉變,孩子適應不過來,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第二個,外界誘惑多了,青春期荷爾蒙旺盛,對異性好奇等導致孩子沒心上學。對於這兩種情況,家長還是打不得。家長應該針對這兩方面原因入手。如果是第一個方面原因,家長可以尋找相應的老師來對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模式等進行一個評估,然後給孩子一個適合的建議。第二個方面的話就相對棘手一點,畢竟大家都是從那個年齡段過來,這種事情家長最好假裝不知道,從別的方面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總之,打孩子真的解決不了孩子學習不用心的問題。只要孩子沒有觸碰的原則,法律,道德的底線,打孩子都是不行的。


油條肉包


孩子學習不上心,怎麼說都不管用,家長肯定會著急,那麼要不要打呢?老班兒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家長要想法讓孩子受到觸動。孩子不思進取,很多程度上是懶散所致,這跟孩子的成長環境以及個人習慣有關係。家長要想改變孩子先得從自身考慮,以自己的行動觸動孩子。曾經有過一個電影,一個企業家為了為了激勵孩子就告訴孩子企業破產,家裡負債,以後沒有這種殷實的日子過了,讓孩子努力。當然,不是所有家長都是企業家,這樣的方法還得因人而異。

其次,至於要不要打,老班兒感覺能不打還是不打。雖然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時代已經不同,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經常能看到一些類似的新聞,就是孩子為了維護自己所謂的尊嚴,而採取極端化的做法。如果孩子本身行為容易偏激,那就更不要打了。

總之,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增強責任感,有些事情要多與孩子溝通,少讓孩子玩手機,不要沉溺於虛幻的世界。要多陪伴孩子,要開闊孩子眼界,用正能量去激勵孩子,促使他成長,促使他上進。


老班兒


孩子學習不上心怎麼說也沒用,肯定不能打。這個時候,做家長的不妨檢討一下自己,小孩為什麼會這樣?從自身找一下原因。來說說我的小孩吧!我的小孩以前在廣東讀書很好,由於在廣東參加高考要好多條件限制。沒辦法初二我和他一起回河南老家了。因為我在外打工多年,家裡地也租給別人了。回到家就沒事幹,整天除了打麻將,就是玩手機,樂此不疲。一天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小孩近一個星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給別的同學討論打遊戲的事。掛了電話,我開始反思,檢討自己。立馬改掉這些不良習慣。沒事的時候就讀讀書,煉煉字。出去打打球,運動下。不在沉迷手機,沒曾想過了一個星期老師又給我打電話問我,你孩子回家你是否打了,還是立規矩了。近來又專心學習,回到了從前。我說沒打,也沒講,是我這個家庭老師把他帶偏了。


原育草香


老師打孩子了,擰臉,小臉都紅一塊白一塊的,我心疼不?心疼!可是,為了兒子學習能提高上去,把學習當回事,認真一點態度對待學習,我忍住心疼忍住眼淚。因為兒子捱了打確實學習主動積極了。

只能悄悄問兒子:捱打疼不?

兒子模稜兩可地說:也疼也不疼。

實際上是不敢告狀。

老師打前也問過我,孩子上課啥也不學疊紙牌,怎麼辦,我說揍他!哎!沒辦法,實在是學習不上心,寫字像雜草啊!


安寧小主


為什麼孩子對學習不上心?家長該怎麼辦?

是誰覺得孩子對學習不上心?當然是家長!為什麼家長會這麼認為?因為家長不瞭解孩子,原因之一:孩子想不想學好,只有孩子知道,原因之二:孩子沒有好好學習,另有其因,家長無從知道,即便是孩子真的對學習漫不經心,那也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沒有責任感 ,

為什麼沒有了責任感?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家長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所有責任心,二是因為家長剝奪了孩子的責任心。所以問題就變成了2個:一個是家長怎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二是現實生活中家長是怎麼剝奪孩子的責任感的。

1、孩子成長過程中從小到大,自始至終都要承擔責任和義務的,而做家務是培養孩子責任感最重要的一個途徑,試問:有多少家長都是包辦代替、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多少家長是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做家務的權利,我只想說:做家務是孩子從剛會爬開始就需要的一門必修課,可是有多少家長在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不能碰這,不能摸那,跌倒了趕緊抱起來,孩子哭了,鬧了,趕快哄著,滿足孩子一切的要求和願望。

其實,不是家務需要孩子做,而是孩子需要做家務,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能有參與感嗎?能有存在感嗎?孩子能有家庭責任感嗎?家長總認為,不管你的事,你把學習搞好就行!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讓他做家務,比登天還難!因為他沒有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因為他已經依賴習慣了,因為家長沒有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這時候我們再去怪孩子,有用嗎?可見,“孩子還小嘛!”“怕孩子做不好!”“等孩子長大一點再讓他做家務”等等,這樣的觀點害了不少孩子。要麼好不容易讓孩子做點家務,家長一邊看著,又是嘮叨,又是著急,怎麼這樣做啊?怎麼這麼慢啊?最後乾脆一著急自己做了,讓孩子一邊歇著去!就這樣,你一嫌棄,孩子也放棄了做家務,你一包辦,剝奪了孩子做家務的權利。

2、其次,你的不信任,讓孩子慢慢失去了責任感,信任可以讓一個人產生責任感,我們想想,有多少家長是打心眼裡信任孩子的?你一直在說“兒子,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媽媽相信你一定行的!”這樣的話,可事實上並沒有真正地信任孩子,結果讓孩子覺得父母口是心非,所以,當你說那句“兒子,我相信你是最棒的”這句話的時候,同時你也恰恰因為孩子考試不及格的時候給孩子一張冷麵孔:“你怎麼又沒考好?”甚至還為此而大動干戈、大吵大鬧,這時候,孩子會覺得:我媽好假,說一套,做一套。

3、如果說前面屬於溺愛型父母的話,那麼放任型父母同樣會讓孩子失去責任心,有的父母對孩子冷淡,沒有具體規定和要求,很少獎勵或懲罰,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極易對家庭、學校、社會中的規則熟視無睹,從而失去責任心。

4、有的父母比較專制,過分壓制和干預孩子的行為,孩子沒有發言權,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始終以一種挑剔的眼光審視孩子,苛刻要求孩子無條件遵循各種規則,這種方式教育的孩子愛撒謊,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以免受罰,也缺乏責任感。

5、當然,還有那些不一致型的父母(教育孩子看心情)比較混亂,缺乏始終如一的態度,家庭要求孩子這樣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樣做,甚至是父母雙方對孩子要求不一致,使孩子不能預期自己的行為會得到獎勵還是懲罰,無所適從,孩子即使有了正確的責任認知,也不會付諸相應的責任行為,長此下去,孩子會漠視他人及集體或自己的承諾,責任心自然的不到發展。

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由責任心,還必須克服以上問題,不但要言傳身教,還要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自己的事自己做,並且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任務獨自去完成,鼓勵孩子做事有始有終,培養孩子的耐心,謙讓和等待會讓孩子享受先痛苦後快樂的成就感,(比如玩具先讓別的孩子玩,吃東西先讓著別人);當孩子犯了錯誤以後,不應該一味嚴厲批評,而是鼓勵孩子承擔責任(當然在這裡,家長說話要算話,不能騙孩子承認錯誤以後又新賬老賬一起算);除了這些以外,也可適當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憂慮和難處,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和選擇,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孩子有參與感,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沒孃的孩子早長大”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這樣,讓孩子有心可操的時候,責任感自然就有了。

當家長賦予孩子責任感的時候,孩子才會有責任感,只有當一個孩子具有家庭責任感的時候,才會在學習、事業,婚姻等等方面具有責任感,也只有當孩子對學習有了責任感的時候,他才會主動去學習,否則,家長再急、再逼都沒有用。 如果把學習比做一個擔子的話,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挑起來,可是現實中往往是“皇上不急太監急”擔子讓家長挑上了,本該孩子來操的心全被家長操完了,孩子沒有擔子可挑了,沒心可操了,自然舊埋怨責任感了!所以,父母們,要想讓孩子操心,請你們先放下擔子,否則,孩子就沒有擔子可挑了!


婷婷時尚A


小孩子學習不是靠打的,一個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要善於利用孩子的興趣,那也鼓勵他學習。

如果你做父母的,整天在家看電視,打麻將賭博,孩子也會受影響,不願意學習。如果家長也喜歡拿著書看,營造學習的氛圍,孩子也受影響,願學習。

你要我發現孩子的興趣,比方他對養魚有興趣,你讓他看十萬個為什麼?裡邊兒有關於生物的文章。

如果他語文學的不好,口才表達能力不行,你可以給還是買一些他喜歡的小說。如果他對唱歌感興趣,你可以讓他多唱歌,唱京劇。他表現好的時候,你就表揚鼓勵他,小孩子也有自尊心,他受到了鼓勵,就容易聽你的,也能激發他上進。

你批評他的時候,也要學會拐點彎,不能說的話讓他接受不了,就像你在單位,領導鼓勵你,你是不是願意幹工作?如果領導對你不好,淨挑刺你的毛病,你是不是不願在那個單位呆了?

總之,對孩子要分析什麼原因?在想辦法誘導他。小一點兒的孩子你打了,他一會兒就忘了。大一點兒的孩子你也打了,他就有逆反心理了。很可能和你對抗到底。

所以,儘量不要打孩子。我說的僅供參考。


彩虹之歌


孩子學習不上心,其實打也是沒用的。學習上不上心其實和孩子面對學習的心理狀態有直接關係,建議做以下嘗試:

觀察孩子學習的不上心是針對個別科目還是所有科目。如若是針對個別科目,那可以試著瞭解下孩子對該科目的心態如何,是沒有興趣還是存在學習困難,針對具體的問題著手解決。

如若是對所有科目都不上心,那麼孩子可能對學習不感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試著瞭解孩子為何不愛學習,是因為絕對學習枯燥無味,還是學習理解上有困難,亦或是在學校,老師或同學相處上存在問題。

如若是孩子覺得學習枯燥無味,你不妨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學習之路本就不會是愉快的,但卻是人生非走不可的路,因為只有學習才能讓他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同時可以加以適當的實踐鍛鍊。比如當孩子想要出去遊玩的時候,你可以讓其通過提高學習效率讓其自己掙取出遊的費用等。讓他明白到底學習是為了什麼。

如若孩子是因為在學習上存在困難,那麼可以在課外耐心的加以輔導,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急功近利,並且對於孩子一點點的進步都要加以肯定鼓勵。

如若孩子是因為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相處的問題,那麼可以從多方面瞭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從事情的根本上來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