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读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马伯庸的书看到几本,读过长安十二时辰。感觉就是唐朝版的美剧,24小时。书里面望楼那个设置,很有意思。类似监察卫星。不过对比唐朝,应该没有这种。一整套的监控思维以及手段,都是现代产物。属于脑洞大开。


读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这本中国笑翻简史,其实也就是讲了五德终始说。从各个朝代的德性上,来讲叙历史。德性关乎正统。所以在古代,这个事情很重要。一个朝代的兴衰,皆由此来定。所以历朝历代都很在乎自己的德性。从刚开始的阴阳学家兴起,到后来儒家的融合,渐渐变成了一种必需品。验证政权的合法性。

从邹衍开始的五行相胜,到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相生。历朝历代德如何来,如何确定德,进行了详细的考据描述。最后终结于欧阳修的正统论。元之后的德性学说,已经式微。虽有,无人在意。

用五德终始说来讲历史,这个角度有独特,反而是古人认知历史的方法。跟现代人秉承的历史观不同。高晓松曾经用法理,政权延续的法理性来讲过中国古代朝代,禅让的行为,代表着法理的延续,这样把中国历史重新归结为几段。这种说法也很有意思。

中国历史向来被认为一治一乱,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断的在一个圈子里打转,不断的循环往复。换一种角度来,反而更有启发性。


读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这里面说道宋朝。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宋朝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历史上,所有朝代中,人们认为秦,汉,唐这三个朝代鼎盛。秦汉唐有一共同点,武功强盛。秦的统一六国,却匈奴八百里,汉的凿空西域,唐的天可汗。好似内心都有一点开疆拓土的欲望。我讲的不单是历史的创造者,读书的人也是这种观点。看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内心会涌现一种冲突。就是这情节的表现。

所以对比于这种强秦,强汉,盛唐等,宋就是个积弱的国家。抗击外晦上,从北宋到建立,到南宋结束,一直不断。地盘越来越小,政权统治者越来越孱弱。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不高。

相对于中国人看不起宋朝来,西方人对宋朝的评价却大相径庭。

西方人认为宋朝的文明程度及其高,经济水平很高,社会发展程度很高。不论城市化,GDP,科技发展,贸易程度,等。基于此,他们对宋朝推崇。宋从国家政府到社会个人,都像一个现代国家。

其实这种认为,也是宋朝的一个特性。的确,宋朝在历朝历代种,除了孱弱,很多特性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很多的创新,这一点也无法抹去。

这也是观察角度的不同。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

那么,观察记录朝代历史,究竟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呢?

读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