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目的是”匡扶漢室”嗎?為什麼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大馬哈魚12


諸葛亮北伐中原有幾個目的,“匡扶漢室”只是其中之一,而以當時蜀漢和曹魏的勢力對比來看,蜀漢能夠滅掉魏國的希望很小,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

首先“匡扶漢室”是劉備的政治口號,做為劉備欽點的託孤大臣,諸葛亮也必須要打好“匡扶漢室”這張牌,而最好的口號莫過於行動,所以北伐中原在蜀漢就是一種政治正確,與後來北宋的“收復燕雲”差不多。

其次以當時蜀漢的先軍政策來說,對外戰爭可以適當的轉移國內矛盾,因為當時蜀漢大約有10%以上的男丁都用來打仗來了,勢必會消耗大量的給養,而如果打了勝仗自然會為國內帶來戰利品,即使是戰敗了也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口減輕給養消耗,所以說“慈不掌兵”。

然後是蜀漢一定要把魏國拖進戰爭泥潭,因為當時魏國的人口和國力等綜合實力在蜀、吳兩國之上,如果大家都埋頭髮展的話,那麼用不了十年魏國就會憑藉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碾壓蜀漢和孫吳,所以蜀漢自己沒時間發展也要拉著魏國一起掉泥坑,最不濟也要給魏國的生產下點絆子,反正不能讓魏國舒舒服服的發展經濟民生。

而魏國自司馬懿上位之後,看出了諸葛亮的用心後避而不戰,所以諸葛亮空有兵力施展不開,最後在五丈原鬱鬱而終,實現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政治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