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為例,談談古希臘軍事思想

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為例,談談古希臘軍事思想

引言:古希臘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其軍事思想也是西方軍事思想的源頭,在古希臘時期。有很多住傑出的思想家、軍事家在歷史的畫冊上留下了他們閃光的思想火花.本文試圖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三位軍事家的思想為例.從關於戰爭的軍事思想、關於軍隊建設的軍事思想和關於作戰指導的思想三個方面總結和分析古希臘軍事思想。

古希臘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幹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可以說歷史悠久。這些連在一起的小島就像一個陸緣島國,由於在南面和東面都有大海與非洲和亞洲大陸隔開.再加上希臘的海軍實力不弱,所以,它的安全性是有所保障的,希波戰爭時,大海就發揮了它天然屏障的作用。讓希臘打敗了入侵的波斯。雖然古希臘有很強的學習性、成熟的城邦制度,但同時也非常具有侵略性,特洛伊戰爭,小亞細亞殖民地和後來的亞歷山大遠征,都是希臘文明侵略性的表現。地理因素、歷史因素、社會科學因素造就了古希臘文明的侵略性,也使古希臘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成熟的軍事思想,為後來西方軍事思想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為例,談談古希臘軍事思想


一、關於戰爭的軍事思想

1、戰爭根源的三個認識階段

在早期.古希臘人普遍認為超自然的力量決定著戰爭的勝敗,所以每次戰前都要請示神靈,遵循天神的“旨意”行事,這和古代中國祭天活動的意義有相似之處,是對自然力量的崇尚和畏懼。在古希臘入的想象中,世界萬物都是神的身影,生老病死,禍福成敗,都取決於神的意志,他們創造了龐大的神的家族,各種各樣的神如天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太陽神阿波羅、雷神托爾冥王哈迪斯、火神赫菲斯托斯等等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文學或史學作品中。古希臘人為這些神塑像和建築神廟,他們認為戰爭是神的旨意,而在神話中的戰爭也會經常出現神的身影,如著名的特洛伊之戰的主角阿喀琉斯就是海神之女忒提斯與人類英雄佩琉斯的兒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哲學家柏拉圖擯棄以往神話中將戰爭歸結為神意的唯心認識,或將戰爭起因看成是爭奪美女的表面看法,開始以理性主義態度分析戰爭現象,深刻指出戰爭是自然現象。公元前404年,雅典與斯巴達為爭奪希臘霸權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在這個時期,人們對戰爭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雅典將軍伯里克利認為戰爭是敵對雙方利害衝突的產物,具有不可調和性,他在申述雅典戰時政策理由的演說中還強調了愛國主義精神和抗拒引誘在戰爭中的作用:一個有知識而不能很清楚地表達他的知識的人,比一個根本沒有任何思想的人要強些。

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為例,談談古希臘軍事思想

2、戰爭與政治和非政治因素的關係

隨著戰事機會的增多和哲學思想的發展,古希臘人漸漸意識到了戰爭的勝利和政治、經濟、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尤其是經濟與戰爭的關係.經濟基礎成為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這個時期也湧現了許多軍事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著名將領伯里克利在答覆斯巴達最後通牒的演說中說:“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勞動成果。”他意識到了戰爭中人的作用,並善於用演講來調動戰士的作戰熱情,從而提高作戰的效率;同樣是在這個時期,斯巴達的國王阿基丹姆就認為要在戰爭之前熟悉對方的情況,分析敵我優勢劣勢,所以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的戰略就是發揮陸軍優勢攻佔阿提卡,離間提洛同盟各成員國,以包圍和孤立雅典;而古希臘著名的史學家、軍事家色諾芬在他的著作《長征記》則認為要強調戰爭中精神因素的作用,當希臘軍隊的戰士滿懷顧慮,精神沮喪時,色諾芬挺身而出說到:“諸神非常可能是在我們這方的.因為敵方在諸神面前違了誓,而我們則面對豐富物資卻一直恪守對神的誓言未曾染指,所以我想我們可以比敵人更大得多的信心進入這場較量

”,這些言辭一下子就將全軍的陰霾 一掃而光:

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為例,談談古希臘軍事思想


到了公元前四世紀,希臘許多城邦普遍發生危機,戰事頻繁,在這時候,希臘北部的馬其頓民族登上了歷史舞臺,他的國王亞歷山大提出戰爭是實現遠大政治目標的最好手段,花了十年時間到處征戰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在他的軍隊建設中民族融合精神的作用被髮揮地淋漓盡致,比如他曾將三萬波斯青年帶到蘇撒,給亞洲青年穿上馬其頓混合服裝。按馬其頓軍訓制進行訓練。

二、關於軍隊建設的軍事思想

1、注重培養公民的尚武精神

古希臘人尚武,尤其是斯巴達國家,它對全體公民實行了一整套極其嚴格的軍事化教育,對於斯巴達的軍事化教育,亞里士多德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實質:“整個體系用意都在培養一種品德一一戰鬥的(軍人的)品德——以保證在戰鬥中取得勝利而樹立霸權。”不僅僅只有斯巴達國家崇尚武藝,公元前5世紀初,當雅典民主政體遭受波斯大軍的威脅時,雅典人放棄城市拆毀家園,登上艦船,“全體人民成為水手”,這從側面表現出雅典人冒險、革新和不安分的一面。

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為例,談談古希臘軍事思想


2、宣揚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勇氣與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

《荷馬史詩》中塑造了無數個勇敢人物的形象,比如,希臘聯軍的第一勇將阿喀琉斯視死如歸,打敗特洛耶第一勇將赫克託耳.就是一種勇氣和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的宣傳。伯里克利曾高度讚揚為國捐軀的英勇將士,“使我們的城邦光明燦爛的是這些人和類似他們的人的勇敢和英勇氣概”,“他們貢獻了他們的生命給國家和我們全體:至於他們自己,則獲得了永遠長青的讚美,最光輝燦爛的墳墓不是他們的遺體所安葬的墳墓,而是他們的光榮永遠留在人心的地方”,他說雅典人的勇敢是“從我們的生活方式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國家法律強迫的⋯⋯我們能夠冒險;同時又能夠對於這個冒險,事先深思熟慮⋯⋯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個最瞭解人生的幸福和災禍,然後勇往直前,擔當起將來會發生的事故的人”。在古希臘,為國捐軀是一件很光榮的事。說明你有勇氣和為了國家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也可以說是後來歐洲國家軍隊核心價值觀的雛形。

3、強調將帥的品格修養

色諾芬認為:“對於一個人,特別是一個指揮官來說,沒有什麼財產比其勇武、正義和慷慨更為光榮和可貴的。擁有這些美德的人是真富。”在他看來,將帥的三主德應當是勇武、正義和慷慨,因為將帥是士兵的領導者和指引者,是士兵的精神領袖和行為典範,因而應該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要勇於衝鋒、要做人正派、要寬厚仁愛、要賞罰分明等等。而關於將帥的訓練亞歷山大有具體的做法,他曾將3萬名波斯兒童送到希臘學習希臘語和進行馬其頓式軍事訓練,以替代馬其頓入和希臘老兵,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教會他們勇氣、正義和慷慨。

三、關於作戰指導的軍事思想

1、注重建立聯盟.具有共同對敵的團體意識

古代希臘有200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每一城邦以城市為中心連同城郊農村組成大小不等的國家,各自為政。由於各個城邦的面積不大和人口稀少,為了生存和發展,為了保存自己,為了擁有更多的財富,各城邦的奴隸主都希望向外擴張自己的統治領域,也迫切希望有一個維持秩序,對外掠奪的強大政權.作為自己的依靠。因此,各個城邦也會在特殊時期結成聯盟來增強自己的軍事戰鬥力和抵抗力。

公元前6世紀中葉起,斯巴達陸續與埃利斯、西居昂、科林斯、邁加拉等城邦訂立雙邊軍事同盟條約,約公元前530年,伯羅奔尼撒的大多數城邦參加了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公元前478年,雅典組織中希臘、愛琴諸島和小亞的一些城邦形成新的同盟,同盟金庫設在提洛島,故名“提洛同盟”,也稱“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這兩個聯盟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是主要對峙的戰爭雙方。雖然當時的聯盟合作度還不是很高,甚至在聯盟內部會因實力的差距產生壓迫現象,如伯里克利在希波戰爭後迫使盟邦統一使用度量衡、入盟各邦不能退盟、向金庫繳納盟金等,但是對後來西方各國進行聯盟時提供了制度和策略上的經驗借鑑。

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為例,談談古希臘軍事思想


2、注重知己知彼,具有以優勝劣的謀術謀略

伯利克利在開戰前夕曾經用這樣的演講來鼓舞士氣:“在我說到他們的缺點之中,我們一個也沒有;至於其他方面,我們完全有自己的優點。如果他們從陸地上來進攻我國的話,我們一定從海上進攻他們的國家⋯⋯因為他們除了伯羅奔尼撒以外,非經過戰爭不能再得到土地,而我們在島嶼上和土地上都有充足的土地”.伯里克利還針對斯巴達是農業國和對農業依附大的特點.採取堅壁清野,堅守城垣同其打消耗戰並派兵不間斷騷擾其後方影響其後勤保障的生產。伯利克利構想的得勝大戰略,就是形成雅典海權對斯巴達陸權的長時間戰略格局,以此消耗和擊垮斯巴達從事戰爭的意志。斯巴達無法攀比的海上力量優勢是雅典的主要戰略“資產”,與此同時,雅典的路上軍事能力遠遠弱於以強大陸軍獨佔世界鰲頭的斯巴達:採用“揚己之長”、“克己之短”和“避敵之長”的戰略,即“非對稱性戰略,就能形成上述戰略僵局。

3、注重運用戰術,具有靈活機動的作戰計劃

古希臘一直不斷地發展自己的作戰方法,也不斷地吸收海外的軍事思想精髓。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愛琴文明時代,古希臘人已經開始創建城邦並逐漸向東,西地中海和黑海沿岸一帶建立海外殖民地。他們引進亞非民族的海軍,陸軍作戰方法.並加以發展和改進,在軍事上迅速強盛起來,擊敗了波斯軍隊兩次大規模入侵。到了亞歷山大時期,古代希臘軍事思想達到了高峰。

以伯里克利、色諾芬、亞歷山大為例,談談古希臘軍事思想


他強調進攻,即使兵力處於劣勢上也不應例外,例如在格拉尼庫斯,亞歷山大發現波斯軍不明智地將輕騎部隊置於他們的希臘僱傭軍之前,他往往不顧自己部隊在橫渡漲水河流時所必須面臨的表面劣勢,集中兵力去攻擊敵人的左線中心;他重視戰爭計劃性,其手下有許多軍事專家,如馬其頓老將帕米尼奧、大將克拉特魯斯、秘書尤米尼斯都在軍事謀略和實際行動上給予亞歷山大很多幫助;他善於多角度思考,反常用兵,靈活用兵。例如古代的常規戰法就是肉搏,就是一堆人朝著另一堆人猛衝猛打,直到其中一方取勝為止,而亞歷山大改進這種戰法,他的戰術是大隊騎兵先按兵不動,伺敵軍陣線出現突破1:3後,便向缺口發起猛攻,並從側翼包抄敵軍。

【參考文獻】

[1]杜平.戰爭勝敗因素論:伯里克利的軍事思想

[2][古希臘]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

[3][古希臘]色諾芬.長征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