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名士们的结局

春秋战国是我国思想文化第一个高光灿烂的时期。

那时候还没有科举和八股,所以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不同于后来知识分子的沉闷和浮泛,而是十分生动和具体,光彩熠熠。他们事迹所表现出来的,更像游荡四方的侠客,在各国之间舌灿如花,纵横捭阖,被称作“游士”,就是我们常说的“纵横家”。这其中最著名的三位是苏秦、张仪和李斯。

在当时名满天下的游士之中,没有谁能比苏秦更出风头的了。他由一介平民最终而佩六国相印,其风流一时是可以想见的。

苏秦是洛阳人,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大师的四大弟子(其余三位是张仪、孙膑、庞涓)之一,自然是以“合纵连横”为己任。他马不停蹄奔走于各国之间,是古代游士、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他游说秦王,尽管振振有词,但是他的学说和主张并没有被秦王采纳,反而陷入困顿之中。苏秦的貂皮大衣破烂不堪,黄金也全部花光,连基本的生计都已经断绝,不得不离开秦国回到家中。

家人见到苏秦是这幅模样:干瘪的行囊,破烂的书卷包,一双不成样子的草鞋,眼圈发黑,面色蜡黄,脸型消瘦如刀刻斧凿,四肢如枯枝,风尘仆仆,形销骨立又满面羞愧。

他的夫人见到这番模样,全当做没看见一样,若无其事地继续织布,嫂子径自走开了,不生炊火,就连父母也对他理也不理。苏秦哀叹: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这笔账要算在秦王的头上!迟早要出这口恶气,洗刷这一切屈辱。

他别无选择,只有发奋读书。夜深人困,他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继续用功,发誓要凭满腹经纶和如簧之舌,拼出锦绣金玉,卿相之尊。

整整一年,苏秦感觉成竹在胸,自觉学术大成,可以说服当世任何国君。于是他又一次离家出走,继续游士之旅。

赵国国王很欣赏他的才华,封苏秦为“武安君”,受相印,赠与黄金百镒,玉璧百双,锦绣千纯,华车百乘。以当世赵国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一切都取于苏秦之决断。赵国经过一系列有效的内政外交操作,取得了极大成果。不费斗粮,不劳一兵一将,不折一箭一矢,而威服天下,各诸侯都以赵王为尊。苏秦金车宝马,纵横天下,游说诸侯之主,无人与之相抗,称雄一时。赵国时当战国七雄之一,苏秦当是首功。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先后说动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等,各国都与赵国步调一致,联合抗秦,并以苏秦为约纵之长,相六国。

后来苏秦路过洛阳,他父母听说了,赶紧清扫道路,摆起美酒,出三十里到郊外迎接。他的夫人不敢近前看他,只能远远地望着他,聆听他的说话。嫂子则是一步一跪拜,向苏秦谢罪。苏秦慨叹:贫穷时连父母都不认儿子,老婆不认丈夫,如今富贵发达了,家人都敬而畏之。人生在世,追求权势富贵,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月盈则亏,苏秦的得意引起了各国士大夫的嫉妒,于是他们雇杀手刺杀了苏秦。苏秦弥留之际对齐王说:我马上要死了。大王可以把我在集市上车裂,宣告我是在为燕国做事,祸乱齐国,这样就能抓住刺杀我的人。齐王照做,果然引出了刺客。齐王就杀了刺客,为苏秦报了仇。可惜苏秦死得如此惨烈。

苏秦的同学,也是对手的张仪,命运和苏秦有些相似。

张仪游说诸侯,开始也不是很顺利。一次他去楚国,和楚相喝酒,结果楚相喝多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人就怀疑是张仪偷的。因为张仪很穷,行为放荡,就把他抓了起来,打得皮开肉绽。回到家里以后,张仪的太太讥笑他:你活该如此,若不是读了那么多混账书,东一头西一头地去游说人家,怎么会遭此侮辱?张仪倒是很幽默,问到:夫人,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太太笑道:在的。张仪就说:在就好!只要我的舌头在就足够了!真应了那句“好马长在腿上,好汉长在嘴上”,舍命不舍嘴啊!

这时候,他的老同学苏秦已经说通赵国约纵,只怕秦国来攻打使他前功尽弃,而且知道天下能说动秦王不打赵国的人,只有张仪。于是苏秦派人用话刺激张仪说:您的老同学现在已经很成功,你怎么不去他那里实现你自己的志向呢?于是张仪就来拜谒苏秦。而苏秦却告诉手下人:张仪来,既不要让他进来,也不要让他走。就这样张仪一连被困数日,终于忍不住执意要走,这时候苏秦才出来相见,并用仆人的饭菜招待张仪。而且苏秦又责问他:凭你的才学。本该混得比我好,如今却困顿至此,我也不能优待你,你这个没出息的,走吧!张仪本来以为老同学能照顾一下自己,却受到此番奚落,又羞又怒,只能离开赵国去了秦国。

张仪走后,苏秦对手下人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恐怕我都不如他。但是他现在太穷,我怕他贪小利而不能成大器,所以故意侮辱他,以激发他的才智和志气。你们跟着他,暗中自助他。于是发了金币和马车,让手下尾随张仪,供其使用。直到张仪见到了秦惠王,受到重用,准备举兵讨伐诸侯的时候,苏秦手下人才告辞。张仪说道:多亏你们的帮助,才使我得此显耀,我正想报答你,怎么却忽然要走呢?那人说道:我不是您的知己,您真正的知己是苏秦。他之前故意侮辱您,又让我帮助您,都是他的安排。张仪感慨:这正是我熟知的方法,我怎么就没悟出?看来我不如他啊!我刚被秦王任用,怎么可以打赵国的注意呢?请你代我感谢苏君,只要苏君在,我绝不攻打赵国,而且有苏君在赵国,我即使打,也不一定就能打过他。

张仪做了秦相,在秦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苏秦死后,他采取离间连横的战略,地六国各个击破,秦国节节胜利,日益强大。

张仪的成功和得意,引起群臣的愤恨和嫉妒,同时也遭到其他各国的仇恨,于是张仪离开了秦国,开始他的另一种游士生涯: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谋略,在原先敌国里求全自己的性命,最后死在了魏国。

苏秦和张仪都是毫颠之上的聪明人,投桃报李、惺惺相惜之间尽是不凡智慧。尤其张仪,在“虎狼之国”的秦能得以全身而退,当真是才智过人。但是另一位才智之士,虽贵为秦国丞相,却也难逃腰斩之死,此人就是名声更甚的李斯。

李斯年轻时候碰到一件小事,却让他悟出了秉持一生的大道理。

他的房子里,经常有老鼠跑来跑去的寻找食物,一有人和狗进来,老鼠们就惊恐地四散奔逃,而在旁边的仓库里,看到那里的老鼠就在粮食堆里随心所欲地吃,在外面的廊下放心大胆地安家落户。此两种老鼠的对比,使李斯悟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成败得失,取决于他所处的地位。于是,李斯全力投入到地位的争取之中。

李斯先是学了“帝王之术”。学成后对老师说:当今天下,正是君王相争之时,这正是我们这些寒微之士的大好机会,应该择主而事。秦国实力最强,有吞并天下之势,我应该去秦国做一番事业。一个人如果处于卑贱地位而不思进取,就和禽兽的自然生存没有不同。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一点是自强不息,主动争取。因此,人生最大的耻辱就是出身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生活穷困。处于卑贱之位和困苦之地而去讥笑别人的追求,厌恶他人的索求,而以“无为”自清高,这不是我们做士的人的人生态度。

李斯来到秦国,正值嬴政继位。他先做了吕不韦的门客,受到赏识做了郎官,就有机会见到了嬴政,陈述自己“利用敌方内部矛盾伺机而动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政治主张。嬴政听从了李斯的战略和计谋,并拜他为客卿,暗中派谋士带着黄金美玉游说各诸侯和名士,能收买的收买,能结交的结交。凡是不肯为秦国效力的,就派刺客杀掉。而且尽可能地离间各国君臣之间的关系,秦国的精兵良将紧随其后,随时出击。

不久,秦王嬴政也遭到别国的离间,要驱逐在秦国的名士。李斯上书谏言,这就是名动千古的《谏逐客书》。

李斯帮助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建立了帝业,焚书坑儒巩固了秦皇权。李斯官拜丞相,儿子们娶得都是皇家的公主,他的女儿嫁得也都是皇家公子,显赫极甚!然而盛极必衰,面对如此鼎盛之势,李斯心中升起不祥预感: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任何事物都要禁忌它的极端强盛。我一介布衣,皇帝给我如此高的地位,当今人臣没有谁居于我之上,可谓富贵已极。物极必衰,真不知道将来是何种结局。

厄运果然迅速来袭。始皇帝一病而死,胡亥继位,受赵高谗害下狱,被严刑逼供承认谋反,最后腰斩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