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補償性購房,其實是個假命題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疫情的好轉,消費者壓抑的需求會得到迅速釋放。

2020年下半年,我們會看到貨幣寬鬆政策、產業大規模投資、民眾報復性消費。以上觀點經常在各種財經新聞中提及。

商家和投資者都在低谷中盼望著。


一、歷史數據表示 各行業同比增速未出現顯著提升

有人樂觀地表示,一大波報復性消費即將來臨。此觀點對於餐飲行業或許可行,但對於房地產行業,實屬有限。

況且本次新冠肺炎的傳播性更強,形成了一種“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的一場持久戰,這也阻礙了消費者的信心恢復。  

17年前的SARS造成了我國消費行業收入的斷崖式下跌,經歷當年那場疫情的劉女士,如今已是某房企的高管,她說,當年長春房地產行業的影響持續很長時間,市場直到第二年才緩慢回暖。

2003年的大環境,我國是典型的投資驅動型經濟,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在消費萎靡的大環境中,投資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頂樑柱。再加上加入WTO後的獲得的全球市場紅利,2003年,我國GDP實際增長達9.3%。

2000-2019 我國GDP增長貢獻率

報復性&補償性購房,其實是個假命題

2003年-2020年,我國城鎮化建設不斷完善,基建為主導的投資驅動陷入了瓶頸。過去十年,中國修建了相當於全美國規模的高速公路,大頭基礎建設已基本完成;

2008年之後,基本國內每個地方都能看見新城,不少樓盤的空置率居高不下;

2015年以後,樓市迎來新的盤整期。

二、在疫情的擠壓下,購房者的購房時間相對集中,只是報復性消費的假象。

該買的在疫情結束後集中購買,這屬於剛性消費的延期,並不能算報復性反彈。

3月份,兩場出現兩種現象,一邊是市國土局推出了幾次土拍,長春拍出了史上最大地塊的文旅用地,萬達要打造國際影都;另一邊是很多房企最近負面消息不斷,業主維權意識空前高漲,每家房企沒點值得挑剔的小毛病,因此飽受困擾。

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市場秩序的正常運行。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一書中也說道,“日本全國空巢率高達13.5%,就算推出超低利率房貸,也不見房貸申請者有所增加。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日本年輕人的主流想法已變成:不想出人頭地,將結婚視為重苛,將買房貸款視為一生被套牢。”

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更值得我們關注。

在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的當下,毫無疑問,房地產行業會迎來政策、金融的諸多利好,但是像2003年那樣快速反彈,實屬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