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記:父母負責調狀態,孩子負責去學習


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 | 謹記:父母負責調狀態,孩子負責去學習

《父母成長小組》明星學員、2016開心夏令營營員。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何在堅持原則的同時處理好親子關係,如何“容錯”等都堪稱經典,深受開心學員的崇拜和歡迎。

01

兒子咳嗽,作業效率低。因為被留堂補寫作業,外加自己去照相館拍簽證的照片,回到家自己玩陀螺看課外書40分鐘,吃完飯,8點才開始寫作業。

因為預期到自己今晚寫完作業太晚,沒機會玩遊戲,開始煩躁,鬧情緒,躺在床上踢著衣櫃門說煩。

我:“你身體不舒服,洗澡睡覺吧!”

兒子:“不行,我要寫完作業玩遊戲。”

我:“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玩第三。就算你寫完作業,媽媽也不會給你玩遊戲,因為要睡覺了。”

兒子:“我學習你也不給嗎?”

我:“對,如果學習影響到健康,是不能學習的。”

兒子:“不,我就要去寫作業。”

我:“你明天和老師解釋一下你生病了。”

兒子:“我們老師說了生病也不能不完成作業。”

我:“我認同,我說得是和老師解釋會完成,只是延遲交而已。你和老師溝通,得到老師理解就行了。”

親子溝通 | 謹記:父母負責調狀態,孩子負責去學習

02

兒子堅持要寫,但又不行動,今晚作業又特別多。這時,我想到開心老師說的調孩子的狀態。我給孩子按摩頭部,兒子眉頭緊鎖慢慢舒展開了。

我又想起開心老師今天在群裡發的笑話。我就試著講笑話,兒子被逗樂了,咯咯直笑。

我:“媽媽聽到你的咳嗽聲,挺心疼的。先去洗澡吧,媽媽幫你貼止咳貼。”兒子狀態好了,同意去洗澡。

洗完澡我幫他貼好止咳貼,已經11:00pm點了,兒子依然不肯睡,要去寫作業。

我:“媽媽希望你能睡覺,但你不同意。這樣吧,給你10分鐘時間,如果你能專心,就證明你真的不困,如果你困了就直接睡覺。好嗎?”

兒子答應了。孩子狀態好了,寫作業特別專心。我儘管很困,我還是看著自己以前的筆記,陪伴兒子。

親子溝通 | 謹記:父母負責調狀態,孩子負責去學習

03

今天的作業實在是多,語文、數學、英語都有卷子,還有聽寫和背書、背作文的作業。

兒子自己完成數學卷子,語文和英語卷子都是抄答案,語文聽寫變成抄寫,背的作業變成讀。

我:“對於不懂的題目,媽媽不反對你抄答案。但抄答案有兩種,一種是不過腦的抄;另一種是過腦的抄,抄完之後還能記住。你是屬於哪一種?”

“第二種。”

我心想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期末作業多,對於我兒子來說,能完成已經很了不起了。結果孩子就算抄答案,還是無法全部完成。最後留下一張語文卷子完成不了。

我:“健康第一。你不去睡覺,媽媽也無法安心入睡。這樣到時我們兩個都生病了。”

最後,兒子終於聽了我的勸告去睡覺。此時,時間已經是深夜12點了。兒子躺在床上,我:“媽媽陪你幾分鐘,幫你按摩一下肚子。”

兒子溫和地說:“不需要了,我自己睡。你去睡吧!”

“好的,你自己睡。媽媽過會再過來看看你有沒有蓋好被子。”看到兒子安然入睡,我心安了。

親子溝通 | 謹記:父母負責調狀態,孩子負責去學習

04

第二天,孩子在學校補完作業。老師發全班堂聽成績,兒子居然全對。我有些驚訝,最近在家都是抄寫不是聽寫,反而成績上去了。語文成績以前經常是B,現在得A的頻率多了很多。我猜可能兒子在抄寫的作業,是自己想做的,自我效能預估高了,對寫作業的抵抗情緒少了,反而專心去記生字詞。

兒子成長點:

1)知道作業是自己的責任。我看兒子作業多,又非要完成,我說我試試用左手模仿你的字跡。兒子不同意。

2)兒子說老師說了生病也不能不完成作業。記得老師的要求,有認真聽課,這價值觀還是挺正的。

3)沒有因為生病找藉口不寫作業,這是反脆弱行為。堅強!

親子溝通 | 謹記:父母負責調狀態,孩子負責去學習

05

我的成長:

1)看到孩子再看到事情,兒子最後有一項作業沒完成,沒有指責孩子,不包辦,讓孩子自己去和老師解釋。

2)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表達能力等就比同齡人弱,接納孩子與同齡人的差距,不比較,謹記孔子的話要求自己:“盡人事,聽天命。”我們父母盡力做好就行,對孩子不期待。或許孩子比同齡人學習能力弱反而對他的整個人生來說是一種保護。

3)看到@“開心媽媽”梁老師 微信,2年前的兒子,不傾聽他人的講話,不與人溝通,在自己的世界裡發脾氣。現在,已經可以幫助同學、為他人著想,一對比,覺得兒子已經進步很多了。

盤點成長

親子溝通 | 謹記:父母負責調狀態,孩子負責去學習

1、我:“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玩第三。就算你寫完作業,媽媽也不會給你玩遊戲,因為要睡覺了。”

——媽媽敢跟孩子針對寫作業的問題“叫板”,這是有足夠穩定、融洽的親子關係做基礎的。

2、兒子堅持要寫,但又不行動,今晚作業又特別多。這時,我想到開心老師說的調孩子的狀態。我給孩子按摩頭部,兒子眉頭緊鎖慢慢舒展開了。

——清晰界限:父母負責調整孩子的“狀態”,孩子自己負責學習和拿成績。

媽媽在孩子學習狀態不足夠的時候,以按摩破和講笑話的方式,進行積極干預,讓孩子的心態得到了調整,以便投入到寫作業中。

3、我:“媽媽希望你能睡覺,但你不同意。這樣吧,給你10分鐘時間,如果你能專心,就證明你真的不困,如果你困了就直接睡覺。好嗎?”兒子答應了。孩子狀態好了,寫作業特別專心。我儘管很困,我還是看著自己以前的筆記,陪伴兒子。

——從這個部分,讓我們看到了@若水對孩子的有原則的愛和無條件的愛

4、“對於不懂的題目,媽媽不反對你抄答案。但抄答案有兩種,一種是不過腦的抄;另一種是過腦的抄,抄完之後還能記住。你是屬於哪一種?”

——抄與不抄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對不懂的題目有所掌握和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