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總體可控

據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一季度例會於3月26日在京召開。會議認為,短期內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長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會議指出,要跟蹤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3月以來,隨著新冠疫情加速擴散,全球金融市場面臨劇烈動盪,主要央行相繼降低利息,美、歐、日三大央行不斷增加資產購買規模,以提振市場信心。

比如,美聯儲已將基準利率下調至零附近,並宣佈無限量購買國債和準政府機構發行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一貫“吝嗇”的歐洲央行日前也宣佈將增購7500億歐元主權債務,並不設購買比例限制。

相比之下,中國央行“剋制”許多。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以及降低存款準備金等工具,向市場注入約1.35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按照3月27日1美元對7.0928元人民幣的官方收盤價計算,摺合約1900億美元。

會議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針對性和逆週期調節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此外,今年以來,央行通過下調政策利率,繼續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減輕企業融資負擔。截至目前,一年期LPR已較去年末下降10個基點,較改革前下降26個基點,較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下降30個基點。

會議表示,要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同時,會議要求,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平衡好穩增長、防風險、控通脹的關係,注重在改革發展中化解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