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有人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病句,乌鸦怎么会在晚上啼叫,月落夜黑又如何知道霜满天?你怎么看?

浅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先谈诗歌欣赏问题,比如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会怎么鉴赏它呢?太阳晒着香炉,升起了紫烟?烟怎么会是紫色的?不管那香炉里插着什么香,冒出来的烟都是青烟,有紫色的烟吗?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是多长?唐朝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0.7cm,三千尺是92100CM,即921米,但是庐山有两个大瀑布:一个为三叠泉瀑布,高度落差155米,宽8米,一个就叫香炉峰瀑布,高度落差150米,宽5米。你看李白是不是太夸张了点?不符合事实。

可问题是,欣赏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在阳光下瀑布如银河下落,激起了撼天动地的水雾和喧哗声,大自然的伟大在这里仿佛天地融于一炉,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微不足道。

文艺作品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包括作品意境、思想、情感以及种种意味,而诗歌还有其字词句的韵律和节奏给人以一种形式的美感,文艺作品不是做数学题,一加一一定是等于二,三乘以五必定是十五,量化、精准,这是数学、科学的“欣赏”特色,文艺作品之意境这东西,是无法量化的、无法精准化分析,比如太阳越来越高了,这句话正确吗?其实不正确,那只是人眼中的一种视觉,不是太阳真的越来越高了,可是这个“高”字很好的形容了人对太阳的某种感受,这个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潜伏的种种意味、思想、情感,是文艺作品的内核的东西,尤其诗词、绘画、音乐的欣赏。它需要你“模糊”的去欣赏,不要精准的去欣赏,你可以分析它的种种含义、种种意味、种种的情感,其中的景物、动物、场景的分析,也先搞清楚它们是否有什么寓意,寓意才是它们的最重要的表达,而真实性不是其主要欣赏点。

浅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现在我们再来谈这首诗,试着分析一下你提问中的“有人”质疑是否可以成立: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释:

1、“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啼”,如果解释为乌鸦叫,那么这句诗就可以解释为“月亮下落、乌鸦鸣叫、如霜一般的皎洁月光泼洒天空”,霜是白色的,还像雪一样晶亮,诗人描写的这个月夜显然是一个月光很好的夜晚,正处于下落时分,月光映照天空,可以形容为白霜。而乌鸦叫,我特意去搜索了这个问题,没有人说乌鸦不会晚上叫,有帖子甚至说深更半夜乌鸦都可能叫,乌鸦是吃腐肉的,它如果发现附近有尸体腐肉,它就可能兴奋的鸣叫起来。中国人迷信,认为乌鸦晚上叫不吉利,外国人似乎也不认为乌鸦是好鸟,除了伊斯兰信徒,《吸血鬼日记》里第一季第一集开头,瑟琳娜放学下课后一时思念过世的父母,跑到了父母的坟头去坐着看书,却忽然发现一阵雾气弥漫在坟墓区域,不远处一座墓碑上站立着一只乌鸦,正在呱呱叫着,瑟琳娜心中害怕,心里就对那只乌鸦不爽,将它赶跑了。扯远了,转回来。我的意思,这句诗即便有人要“科学分析”乌鸦叫的问题,我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有很多人证明乌鸦是会夜晚鸣叫的,诗人张继精准的描绘了一个月光很好的深夜场景。

浅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2、还有人将“乌啼”解释为乌啼镇,那么这句诗的解释可以稍微改动一下,就应该解释为“月亮正在下落,彷佛斜挂在乌啼镇的远处,如霜一般的皎洁月光泼洒天空。”这个解释是不是会让人感觉更好一些?我不是专门研究古诗词的人,所以我不能确定诗句中的“乌啼“是否真的还可以解释为“乌啼镇“,但百科上有这么一说,应该也是有关古诗词研究专家考证的结果,关键还在于即便将“乌啼“解释为“乌啼镇“,这句诗本身的几个意象合并呈现的场景、意蕴,大体上还是一样的——“乌鸦叫“似乎更有一丝凄厉、悲凉,“乌啼镇“则少了凄厉和悲凉,却多了一份空灵、沉寂,甚至还有一种芸芸众生相互之间的隔膜,我在镇上,我却深感孤独。

浅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综上,无论“乌啼“解释为“乌鸦叫“还是“乌啼镇“,这句诗的总体意味和场景没有质的改变,所以它对全诗构筑起的场景、意境及其内涵也没有质的改变:夜晚,月亮渐渐下落,月光皎洁;小镇外,江边停着一艘客船,客船上有人,依稀彷佛听到了乌鸦在黑夜中凄厉的鸣叫,还听到了远处寒山寺里钟声响起,震撼夜色,震撼人心,提醒客人,生命有限,时光如梭,世界虽大,芸芸众生亿万,但每个人又都是孤家寡人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