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歷年講話:華為是一個功利組織,只有服務才能換來商業利益

黃老師推薦序:

1988年,44歲的任正非創辦了華為,30多年後的華為,發展壯大為全球信息產業領域舉足輕重的企業。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接受華為通信設備支撐的通信服務。華為在通信設備製造領域處於世界第一、在芯片研發、服務器、PC、智能手機領域處於世界領先,也走在通往第一的路上。

未來華為在人類社會智能化、數字化相關的領域,都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上有人調侃,華為=愛立信(全球第二老牌通信設備製造企業)+INTEL+高通+APPLE+BOSCH+

GOOGLE+其他

究竟是什麼造就了華為?

華為為什麼能發展壯大到如此規模?

華為的成功對企業經營者有什麼借鑑意義?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歷年講話裡。

我1997年第一次看到任正非在《華為文摘》上的講話《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就感覺這個人非同一般。多年來,閱讀任正非的講話是我領悟經營實踐規律的有效途徑。

感謝網上那些不知名的共同愛好者,整理出了任正非歷年講話400餘篇(1994-2018)。

我強烈建議經營管理從業人員能系統、認真閱讀任正非系列講話,從他的講話裡,洞悉經營之道。

各位同好,大家一起,把閱讀任正非講話作為自己的一次經營思想的洗禮過程。


任正非歷年講話:華為是一個功利組織,只有服務才能換來商業利益

【導 讀】華為是一個功利組織,我們一切都是圍繞商業利益的。因為只有服務才能換來商業利益。服務的涵義是很廣的,不僅僅指售後服務,從產品的研究、生產到產品生命終結前的優化升級,員工的思想意識、家庭生活等。我們要以服務來定隊伍建設的宗旨。我們只有用優良的服務去爭取用戶的信任,從而創造了資源,這種信任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源泉。因此,服務貫穿於我們公司及個人生命的始終。

——任正非在“廣東學習論壇”第十六期報告會上的講話 2004 年 4 月 28 日

真正認識到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

從企業活下去的根本來看,企業要有利潤,但利潤只能從客戶那裡來。華為的生存本身是靠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客戶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並獲得合理的回報來支撐;員工是要給工資的,股東是要給回報的。天底下唯一給華為錢的,只有客戶。 我們不為客戶服務,還能為誰服務?客戶是我們生存的唯一理由!

既然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是客戶,提供企業生存價值的是客戶,企業就必須為客戶服務。現代企業競爭已不是單個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一條供應鏈[1]與供應鏈的競爭。

企業的供應鏈就是一條生態鏈,客戶、合作者、供應商、製造商命運在一條船上。 只有加強合作,關注客戶、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贏,企業才能活得長久。因為, 只有幫助客戶實現他們的利益,華為才能在利益鏈條上找到華為的位置。只有真正瞭解客戶需求,瞭解客戶的壓力與挑戰,併為其提升競爭力提供滿意的服務, 客戶才能與你企業長期共同成長與合作,你才能活得更久。所以需要聚焦客戶關注的挑戰和壓力,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及服務。

任正非歷年講話:華為是一個功利組織,只有服務才能換來商業利益

真正認識到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產品過剩的時代,這與物質社會的規律不一致。人們對物質的需求與慾望是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而信息恰好反過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是有限的(人要睡覺,人口不能無限地增長……),而製造信息產品的資源是無限的。我們不能無限地拔高人們對物質的需要,因為資源滿足不了。我們也沒有能力無限地刺激信息的需求,因為人還要睡覺……

技術創新到今天,很多人都已經傷痕累累了,為什麼?由於互聯網及芯片的巨大進步,使人大腦的等效當量成千倍的增長。美國只有兩億人口,但是美國卻相當於有 4 千億個大腦。這些大腦一起運作,產生新的技術、新的知識和新的文化,它會大大超越人類真實需求。

因為人類的需求是隨生理和心理進步而進步的,人的生理和心理進步是緩慢的。 因此過去一味像崇拜宗教一樣崇拜技術,導致了很多公司全面破產。技術在哪一個階段是最有效,最有作用呢?我們就是要去看清客戶的需求,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賣得出去的東西,或略略搶先一點點市場的產品,才是客戶的真正技術需求。超前太多的技術,當然也是人類的瑰寶,但必須犧牲自己來完成。

IT 泡沫破滅的浪潮使世界損失了廿萬億美元的財富。從統計分析可以得出,幾乎 100%的公司並不是技術不先進而死掉的。這些破產的企業,不是因為技術不先進,而是技術先進到別人還沒有對它完全認識與認可,以至沒有人來買。產品賣不出去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喪失了競爭力。許多領導世界潮流的技術,雖然是萬米賽跑的領跑者,卻不一定是贏家,反而為“清洗鹽鹼地”和推廣新技術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業沒有先進技術也不行。

華為的觀點是,在產 品技術創新上,華為要保持技術領先,但只能是領先競爭對手半步,領先三步就會成為“先烈”。明確將技術導向戰略轉為客戶需求導向戰略。通過對客戶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方案,以這些解決方案引導開發出低成本、高增值的產品。盲目地在技術上引導創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為“先烈”的。

為此,華為一再強調產品的發展路標,是客戶需求導向。以客戶的需求為目標, 以新的技術手段去實現客戶的需求,技術只是一個工具。新技術一定是能促進質量好、服務好、成本低,非此是沒有商業意義的。世界將來不會缺少高科技,缺少的是自然資源。

這也許會成為真理。好幾次在貝爾實驗室交流的時候,他們問我華為為什麼能成功。我說我們理解了中國的客戶需求。我借用了中國古時候婆婆給媳婦說的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來說明華為對技術與產品的看法。我們認為客戶一般都是希望在已安裝的設備上進一步改進功能,而不會因新技術的出現而拋棄現在的設備重建一個網。

因此,當全球的主要通信設備製造廠家他們放棄了對現有的交換機的研究開發,而全面轉入了未來的下一代NGN 交換機研究時,我司仍然繼續對傳統交換機的研究投入不動搖。不幸的是全世界的營運商在 IT 泡沫破滅後,都是與中國電信的觀點一致,不再盲目追求新技術,而更多地考慮網絡的優化與建設成本,結果我司在傳統交換機供應量上, 成了世界第一。

西方泡沫經濟破滅後,西方公司又開始動搖了他們推崇的下一代NGN 交換機,不知道世界下一步的潮流走向,產生了進行的迷茫。又由於財務狀況不好開始大量裁員,以致精力顧不過來,我們卻在 NGN 上也一直往前衝,下一代交換機我們又趕上他們,進入了世界前列。

傳統交換機我司佔世界總量的百分之十六,但下一代有可能就佔世界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八。這就是我們真正理解的客戶需求,把客戶需求看作真理,然後在世界市場上得到很好的結果。當時我們認為,不發達國家一定會走這條道路的。今天,發達國家也在走這樣的路。

同時,我們提倡不盲目創新。我們公司以前也是盲目創新的公司,也是非常崇拜技術的公司,我們從來不管客戶需求,研究出好東西就反覆給客戶介紹,客戶說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所以在 NGN 交換機上,我們曾在中國市場上被趕出局。後來,我們認識到自己錯了,及時調整追趕,現在已經追趕上了,在國內外得到了大量使用。盲目創新導致了很多西方大公司的快速死亡。

高端的 DWDM 我們處在世界先進或領先位置。我們的光傳輸技術在四千六百多公里長的中間不需要電中繼,世界最長的一個光環網是我們公司提供的,在俄羅斯一萬八千公里,其實這個技術是我們從美國花了四百萬美金買的。西方一些大公司破產之後,很多新技術捨不得丟掉,他們不希望自己的發明煙消塵散,希望後人能夠接著研究成功,我們參加拍賣,用投資者原投資不到 1%的價格買到。

我們想說明的是,技術並不象有些人那麼認為是萬能的,而是客戶資源才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認為市場最重要,只要我們順應了客戶需求,就會成功。如果沒有資源和市場,自己說得再好是沒有用的。因此,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這要發自幾萬員工的內心,落實在行動上,而不是一句口號。

任正非歷年講話:華為是一個功利組織,只有服務才能換來商業利益

基於客戶需求導向的組織、流程、制度及企業文化建設、人力資源和幹部管理。

客戶購買產品,一般都很關注以下五個方面:產品質量高、可靠穩定;技術領先, 滿足需求;及時有效和高質量的售後服務;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和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產品功能強大,能滿足需要且價格有競爭力。其他公司有可能很容易做到其中的一條,但要同時做到五條不容易。我們華為緊緊圍繞著客戶關注的五個方面的內容,將這五條內容滲透到公司的各個方面。

(1)基於客戶需求導向的組織建設。

為使董事會及經營管理團隊(EMT)能帶領全公司實現“為客戶提供服務”的目標,在經營管理團隊專門設有戰略與客戶常務委員會,該委員會主要承擔務虛工作,通過務虛撥正公司的工作方向,再由行政部門去決策。該委員會為 EMT 履行其在戰略與客戶方面的職責提供決策支撐,並幫助 EMT 確保客戶需求驅動公司的整體戰略及其實施。

在公司的組織結構中, 建立了戰略與 Marketing 體系,專注於客戶需求的理解、分析,並基於客戶需求確定產品投資計劃和開發計劃,以確保客戶需求來驅動華為公司戰略的實施。在各產品線、各地區部建立 Marketing 組織,貼近客戶傾聽客戶需求,確保客戶需求能快速的反饋到公司並放入到產品的開發路標中。

同時,明確貼近客戶的組織是公司的“領導階級”,是推動公司流程優化與組織改進的源動力。

華為的設備用到哪裡,就把服務機構建到那裡,貼近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在中國三十多個省市和三百多個地級市都建有我們的服務機構,我們可以瞭解到客戶的需求,我們可以做出快速的反應,同時也可以聽到客戶對設備運用和使用等各個方面的一些具體的意見。現在,全球九十多個國家分別建有這種機構,整天與客戶在一起,能夠知道客戶需要什麼,以及在設備使用過程中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新的改進,都可以及時反饋到公司。

我們有三萬多員工分佈在全世界,其中外籍員工有五千人, 中國員工有兩萬五千人,分佈在各個國家,就像遊離的電子一樣,我們怎樣掌握他們呢?我們要求每人每天都要記工作日記,主管領導審批,之後拿到數據庫, 我們定期抽查,他們不敢作假,因為他們不知道三個月後市場是什麼狀況,他必須要和客戶溝通,否則就毫無價值。財務每天要寫自查報告,三個月後,每個主管經理都要向公司保證,公司報告的數據都是真實的,我們還會不定期地在網上查,所以每個海外員工都不敢散漫。

(2)基於客戶需求導向的產品投資決策和產品開發決策。

華為的投資決策是建立在對客戶多渠道收集的大量市場需求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 及裡的分析理解基礎上的,並以此來確定是否投資及投資的節奏。已立項的產品在開發過程的各階段,要基於客戶需求來決定是否繼續開發或停止或加快或放緩。

(3)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構築客戶關注的質量、成本、可服務性、可用性及可製造性。

任何產品一立項就成立由市場、開發、服務、製造、財務、採購、質量人 員組成的團隊(PDT),對產品整個開發過程進行管理和決策,確保產品一推到市場就滿足客戶需求,通過服務、製造、財務、採購等流程後端部門的提前加入, 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和體現了可安裝、可維護、可製造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投資回報。並且產品一旦推出市場,全流程各環節都做好了準備,擺脫了開發部門開發產品,銷售部門銷售產品,製造部門生產產品,服務部門安裝和維護產品的割裂狀況,同時也擺脫了產品推出來後,全流程各環節不知道或沒有準備好的狀況。

(4)基於客戶需求導向的人力資源及幹部管理。

客戶滿意度是從總裁到各級幹部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外部客戶滿意度是委託蓋洛普公司幫助調查的。客戶需 求導向和為客戶服務蘊含在幹部、員工招聘、選拔、培訓教育和考核評價之中, 強化對客戶服務貢獻的關注,固化幹部、員工選拔培養的素質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試的模板中。我們給每一位剛進公司的員工培訓時都要講《誰殺死了合同》這個案例,因為所有的細節都有可能造成公司的崩潰。

我們注重人才選拔,但是名牌大學前幾名的學生不考慮,因為我們不招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他們很難做到 以客戶為中心。現在很多人強調技能,其實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懷,胸懷有多大,天就有多大。要讓客戶找到自己需求得到重視的感覺。

(5)基於客戶需求導向的、高績效的、靜水潛流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表現為企業一系列的基本價值判斷或價值主張,企業文化不是宣傳口號,它必須根植於 企業的組織、流程、制度、政策、員工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之中。多年來華為一直強調: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

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

精神是可以轉化為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於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這裡的文化,不僅包含了知識、技術、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華為文化承載了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使得華為的客戶需求導向的戰略能夠層層分解並融入到所有員工的每項工作之中。不斷強化“為客戶服務是華為生存的唯一理由”,提升了員工的客戶服務意識,並深入人心。通過強化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價值評價體系和良好的激勵機制,使得我們所有的目標都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通過一系列的流程化的組織結構和規範化的操作規程來保證滿足客戶需求。由此形成了靜水潛流的基於客戶導向的高績效企業文化。

華為文化的特徵就是服務文化,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文化。

華為是一個功利組織,我們一切都是圍繞商業利益的。因為只有服務才能換來商業利益。服務的涵義是很廣的,不僅僅指售後服務,從產品的研究、生產到產品生命終結前的優化升級,員工的思想意識、家庭生活等。我們要以服務來定隊伍建設的宗旨。我們只有用優良的服務去爭取用戶的信任,從而創造了資源,這種信任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源泉。因此,服務貫穿於我們公司及個人生命的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