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几千年为什么感觉没多大变化?

中医生命科学


真的,都跑题。人家是问为何中医的巅峰是在几千年前,甚至让人感觉出道即巅峰,这本身并不符合常理。在这个问题上没人回答或顾左右而言它。

其实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医的发明过于久远,以至于我们现有的所有对中医的认识都是基于结果,通过经验来形成的,不知其原理。

有人不服,说中医有原理,经络,穴位,风寒湿热火等等。单这些仍然是经验喝结果,谁能说说经络的原理,穴位的原理,谁能增加或减少一条经络,或新发现并命名一个新穴位?答案是不能。

我们一直是在抄作业,举个列子。如果突然发生灾情,绝大部分目前可用的中草药都绝产了,且没有库存,我们能不能通过中医原理,用替代品如化学成分来开发出药效一样甚至更好的新药方?理论上一切药物都是化学成分,但结论是不能,造不出白药片。

打个比方,中国人英语好的数不胜数,可能比老外说得都好,但没听说哪个人能将英语语法加以改动,或创造出新的规则。以为我们不是创造者,应用得再好,也只能是照办,通过经验使其娴熟但再无寸进,中医亦如此。

所以中医慢慢地还是会式微,因为它的相对完美导致了不可修复性,一旦哪个环节发生缺损,就会彻底丢失,只能守土,不能开疆。新工艺什么的并无卵用,只是更好喝了而已。


只见梧桐栖凤凰


要大力提高民间中医的地位,民间有很多老中医的一针治病的绝对疗法,那真是一针见齐效。

有个例子中风了眼斜嘴歪,民间中医不打针不吃药一针见齐效。没有花一分钱,把病人给治好了。如果这种病去医院少说七八千元,多泽一万多还不见得治的好,有的还有后遗症。

所以说民间有很多高手,我们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深入系质的研究民问高手的疗治,把老祖宗流存下来的精髓保留下来。


猎鹫


中医治“正”病,“邪”病无医。

邪病其实不治,越治“呜呼”的越快,因有利得,不可为却尽为之,如西医把人体都“置换”成了外在仪器(插满管子)维持还依然不肯放弃,并以“人道”旗号做无人性之实。

“正”病非“病”,药方经千年循环验证,自然无需“改变”,其实“不必”改变…也。

中医光大,回归足矣!


马统思语


非是无变化,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中医理论是经过一代一代人在原始的基础上演变私垒而成的。汤头(药方)也是不断的在临床实践中变法而成。就好比人民引用:内经:汤头人民追思:千金方:药物学人民列名:神农本草:后世李时珍查阅和总结历代药物学而成:本草纲目:在后面又有:本草拾遗:和:本草备要:等书面世。药的性味,归经,禁忌,相反,相畏,相佐等都在此后完善。地域医,药也己瑧完善,如:滇南本草::云南中草药等,藏医藏药和蒙医蒙药等一系列特色医学早已运应而生。


苍山孤雁1


中医从宏观整体把握病症,从气、血方面着手调理,讲究人体精气神的安神养血补气等,己经有很多成熟的方剂。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防患未然。现代人浮燥、功利、熬夜、颠倒生活规律、穷奢极欲、不懂养生,不生怪病都难。反而要求中医变了能医治怪病,不觉得奇葩吗?白米饭吃了几千年也要变吗?不变就是落后吗?


南斗天相


谁说没有,变化多大呀,可以大锅熬,可以制成针剂,还可以碾压成粉添加西药,从一点也没有毒副作用到具有太多的毒副作用,这难到变化小吗。要说没变化,只能是药效没变化,原来治不好病,现在仍然治不好病。


用户8077005654304


不懂中医的人自然也就对中医发展史没有任何概念,所以才会这么提问。其实两千多年以来,中医学经历了很大的发展。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的重大理论突破,再到金元时期的脾胃理论的重大发展,明清时期的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逐步使中医学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完善,形成了中国比较完备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展现了周邦新命的华夏智慧。


抱雪吻梅


怎么没变化了,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不是?五四之后基本把前人留下来的能否定的都否定了。现在有文化复兴的要求了,就又去一件件拾起来,有意思吗?领导阶层从来都耻于自己承认眼光不够、效率低下、用人不贤这些的。从古时到现代明、清朝,到现代都一样。


用户5637891637687


你是医务人员吗?你知道名中医都会看检验报告结果吗?你知道中医里也有妇幼;肿瘤;心血管各专科吗?交个医院朋友吧!


手机用户51597454265


这次新冠疫情已经证明五千年的先进程度,西医才有二百年,还差四千多年的追赶,你说中医创新什么,能把五千年的搞通就已经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