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根本沒怎麼打過仗,蕭何是怎麼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歷史中百科


韓信是江蘇射陽淮陰人,“漢初三傑”之一,“兵仙”,兵家四聖之一。少年時候貧寒,飯都沒得吃,靠洗衣服的漂母賙濟過。整天背個破劍在鄉里晃盪,被惡少遭以“胯下之辱”。

秦末義軍紛起,韓信開始的時候投奔項羽,屢次獻策給項羽,都沒有被採納,韓信於是離開了項羽,投奔劉邦去了。

劉邦開始的時候也沒有重用他,只給了一個小官,後來韓信犯錯,差點被斬了,還是夏侯嬰救了他。並且推薦他做了治粟都尉,就是管理糧倉的官員。因為蕭何負責內政糧草後勤,於是蕭何跟韓信有了接觸。

當時蕭何因為管理糧草而發愁,特別是陰雨天,糧食容易發黴。韓信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辦法給蕭何,就是前面進,後面出。用現代的話來管理倉庫就是先進先出的意思。這樣很好的解決了糧草的問題,於是蕭何認為韓信很有能力。

蕭何與韓信多次接觸之後,非常認同韓信的才能。正準備向劉邦重點推薦韓信,但是韓信還沒等蕭何推薦,就逃亡了。於是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當時軍中很多軍官逃亡,劉邦問蕭何為什麼不追別人,偏偏追韓信呢?

蕭何回答劉邦說:韓信非常有才能,如果你只想做漢中王,就不需要韓信,如果你要統一天下,非韓信不可,而且要讓韓信做統兵大將,讓他幫你征戰。因為蕭何的力薦,劉邦於是登壇拜將,封韓信為統兵大將。

韓信領兵之後,不負劉邦厚望,統帥兵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垓下十面埋伏全殲楚軍,逼的項羽自刎而亡,韓信用兵以來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這一路簡直就是開掛的節奏呀。後世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帶兵,多多益善”也為後世津津樂道。

那麼開始的時候,韓信並沒有領兵的經歷,蕭何為何斷定韓信就是統帥之才呢?這其實跟春秋戰國秦漢之際用人的方略有關,那時候,人才沒有固定的選拔模式,也沒有科舉,主要靠推薦,或者自薦。

我們看到春秋戰國都是某某學成之後,找個君王暢談一番,如果滿意,就封大官,授予大夫或者將軍。並不看資歷,比如典型的趙括紙上談兵,趙王認為趙括高談闊論,非常有才華,結果取代廉頗為趙將,長平之戰五六十萬趙軍覆滅,其中40萬被白起活埋。這是一個最經典的失敗案例。

而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比如吳起,開始在魯國,魯王聽說他的才能,於是有了“吳起殺妻求將”,成了吳起的開山之戰。有了聲名之後,在魏國,在楚國都輕鬆獲得顯官了。

《大秦帝國》裡面的商鞅也是跟秦孝公數番談話之後,獲得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開始變法,讓秦國逐步強盛的,而商鞅來秦國之前只是魏國的一個小吏而已,並沒有什麼顯赫的資歷。

但孔老夫子顯然口才就不行,周遊列國,愣是沒有一個國君給他一個丞相當當。最後只能回去教書育人了。

總之,那個時代的用人模式有點“賭”的味道,非常幸運的是,劉邦蕭何賭贏了,拜了“兵仙”為將,開啟了大漢四百餘年的江山。也證明蕭何看人的眼光還是非常準的,如果像趙孝成王一樣,弄了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那就悲劇了。

而四百多年後,也有一個流傳千古的諸葛丞相,眼光就不行,明顯跟劉備不是一個檔次的,劉備死前警告過諸葛亮說馬謖不可大用,但是諸葛不聽,用了馬謖做大將守街亭。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諸葛悲劇了,揮淚斬馬謖,自己也自貶三級。北伐大業從此也變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死磕行為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韓信因為有蕭何這個伯樂的力薦,而名揚天下,彪炳史冊。然則“成也蕭何敗蕭何”,最後韓信也因信任蕭何,而被蕭何騙進長樂宮,為呂后棒殺。也讓後人唏噓不已。


備註:圖片來自網絡,關注蕭子北,為你帶來更多精彩的歷史人物小故事。


蕭子北唱衰西方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韓信在投靠劉邦之前,雖然在項羽軍中當執戟郎中,但從沒真正帶兵打過仗,那麼在韓信背楚投漢時,蕭何怎麼知道韓信有將帥之才的?蕭何能未卜先知,還是蕭何有一雙慧眼能看出韓信的才能?

有關韓信和蕭何的典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蕭何月下追韓信,挽留住了韓信,並讓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加以重用。還有一件事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以說韓信一生的成就和死亡,都與蕭何有著重大的聯繫。

韓信從未打過仗 但韓信自小就熟讀兵書 並從戰爭中實踐自己的理論知識。

韓信自幼家貧,雙親早逝,靠著大哥大嫂來生活,韓信自己也不勞作,經常餓肚子,曾受到漂母的一飯之恩,但韓信從小愛讀書,喜歡研究兵法。後來立志從軍,先投靠項梁,項梁被章邯擊敗身亡後,歸於項羽。可以說在項羽在接掌項家軍的大權後,項羽對秦朝的每一次戰鬥,最著名的鉅鹿之戰,韓信是參與的,項羽的破釜沉舟,以一當百的決心和策略,韓信從中學到了不少。




在項羽軍中的幾年時間,韓信的官位不過郎中,是個守衛營門的執戟郎,韓信曾多次向項羽提出滅秦的一些策略和規劃,但項羽有自己的謀略,對韓信所提出的建議都不予採納。

韓信從每一次的戰鬥總結出項羽和章邯的優缺點,加之與所學的兵法知識所結合,從而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行軍打仗方法和策略。韓信並不是個死讀兵書的人,而是能將理論結合實踐的優秀的軍事家,韓信與張良整理前人的兵書,著有兵法三篇傳於後世。




韓信與蕭何的交集 蕭何能看出韓信是個軍事天才 漢王要奪取天下是離不開這個“國士無雙”的韓信

韓信在項羽處得不到重用,於是逃亡入蜀投奔劉邦,一開始到蜀後當了連敖,就是接待賓客的這麼一個官名,後來因犯法被連坐,待到問斬時,韓信大呼“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成功吸引了滕公夏侯嬰的主意,夏侯嬰仔細看韓信的外表,相貌堂堂,又很驚訝韓信所說的,於是釋放了韓信,並與之交談,覺得韓信是個人才,並向劉邦推薦了,但劉邦覺得韓信並沒有啥出奇的地方,給了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韓信事業的第一個貴人就是夏侯嬰。



韓信在管理糧草的時候,與當時的丞相蕭何多有打交道,蕭何對韓信表示很稀奇,也曾多次向劉邦舉薦,希望劉邦能重用,但劉邦始終沒有對韓信重視。


直到有一天韓信覺得自己在蕭何和夏侯嬰的舉薦下還是沒有得到重用,就有了離開劉邦的想法,於是趁著眾人不願待在蜀中的時候,隨眾人一起逃亡,蕭何聽聞韓信跑了,急急忙忙去追,並苦苦相勸好說歹說把韓信追回來了。這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其實從蕭何追回韓信與劉邦的一席話可以得知,蕭何其實早就知道韓信卓越的才能,在與韓信打交道的時候,知道韓信必當能幫助劉邦出漢中,打進關中,甚至打敗項羽並奪取天下。蕭何對劉邦是這樣說的: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正所謂千將易得,像韓信這樣的太難得到了,韓信被蕭何稱作為“國士無雙”,說明在當時劉邦的陣營中,是無人可以與韓信相比的。

蕭何是韓信事業生涯中最最重要的貴人,有了蕭何的極力推薦和重視,劉邦才得以對韓信刮目相看,隨後劉邦與韓信的交談中,韓信從談論項羽的為人和出蜀之後定三秦的策略,劉邦這才非常驚訝和佩服韓信的才能,對韓信表示相見恨晚的意思,於是築壇拜韓信為大將。



結語:韓信在遇到夏侯嬰和蕭何之前,劉邦陣營的人都是對韓信有所瞭解的,韓信有過胯下之辱,在項羽手下當過執戟郎。蕭何和夏侯嬰一直在暗中考察韓信,並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和謀略,在多次的交談中得知韓信就是劉邦陣營裡所需要的大將軍,能幫助劉邦成就大業的。

不得不說蕭何的確有一雙慧眼,挖掘出了韓信這樣一個軍事天才,所謂的一開始的連敖到治粟都尉再到月下追韓信,我個人感覺更像是為了引起劉邦的重視,蕭何與夏侯嬰自導自演的一齣戲,只是當事人韓信不知道,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一是確信了韓信的才能,二是成功的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並引起了劉邦的重視和大用。韓信也不負眾望,憑藉著自身卓越的才能,幫助劉備打進了關中,滅了個諸侯國,擊敗了項羽,成就了劉邦,也成就韓信自己。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 喜歡我寫的請多多支持,也非常期待您的關注!!!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我想說:蕭何還真知道!

韓信在楚漢相爭時期表現非常搶眼,甚至牛叉的不像人。仔細看同時期的人物,項羽、劉邦、曹參、蕭何、張良等,都是有跡可循,或者通過一步步學習才變的強壯,唯獨韓信是一步登天,一鳴驚人。

很多人都會懷疑,韓信師從何人?哪個將門之後?又是哪裡學的兵法?我想說我也不知道,司馬遷也沒有交代清楚,只有一句:“韓信者,淮陰人也。”就確定了韓信的身份證明,然後這個窮小子鬱郁不得志,幹啥啥不行。


韓信就揹著大寶劍四處混飯,各種被人嫌棄,亭長看不起,洗衣服的老大娘也鄙視。最過分的是屠夫看不慣他裝13,讓韓信鑽他的褲襠,韓信還真能忍,鑽他一回又何妨?結果成了全縣人的笑柄。

誰會認為這麼一個厚臉皮是天生將才?我相信吃瓜的群眾看到這裡也會豎起中指比劃。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不缺乏天才,只是缺乏發現天才的眼睛,看完你就會發現這句話是我編的,但不是沒有道理。

韓信為了追求理想就去當兵,結果當了項羽的私人保鏢,後來又成了劉邦的逃兵。兩大王者都沒有發現韓信厲害,為什麼蕭何唯獨蕭何能發現韓信的特別?這裡再說一句名言,這句是真的:成功絕非偶然,實力鑄就輝煌!


我給大家揭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謎底,其實很簡單:

  • 第一,蕭何的特殊身份。蕭何:“為沛主吏掾”是沛縣的小吏,基層公務員。他常年從事人事關係、戶口普查、檔案處理等工作,讓蕭何在識人方面非常敏感,眼光毒辣,當初沛縣起事,就是蕭何先發現劉邦這位流氓頭子很不簡單,決定誓死追尋。
  • 第二,一場關鍵的茶話會。韓信眼看著在劉邦那待著沒有出頭之日準備逃跑,結果被抓。在生死存亡之際,扯著嗓子唬住夏侯嬰,夏侯嬰就推薦給劉邦,結果劉邦覺得他是賣狗皮膏藥的。而蕭何覺得好奇,叫過去韓信聊天:“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暢所欲言後,蕭何才明白韓信是個真天才。
然後,蕭何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這才有了韓信封候拜將、大放異彩的機遇!韓信的發跡驗證了是金子在哪裡都可以發光的至理。但是蕭何才是他一生的貴人,同時也是災星,韓信也沒有想到最後是蕭何害死他,早知道還不如當了逃兵!

我不是易中天


我們先來說說韓信這個人。

韓信是淮陰人士,根據他的姓氏,他很有可能是六國中的韓國貴族子弟流亡到了淮陰這個地方。

為什麼這樣說呢?韓信這個人很多事情都不會,但是喜歡佩戴刀劍,這個是戰國時期各國貴族人士的標配,就像四大公子那樣,或者他們的門客如此,而韓信正因為這個習慣,所以才被市井屠夫所看不慣。

才會發生屠夫侮辱韓信的事情發生,另外,從韓信後來的經歷來看,韓信肯定是酷愛兵書,研習兵法,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項家軍經過淮陰的時候,韓信才會積極跟隨,韓信才會覺得在項羽當個執戟郎中的時候,覺得自己被埋沒了。

就像後來有人勸韓信要自立的時候,韓信就提到自己有給項羽很多打仗的建議,項羽都沒有聽,甚至可能還被項羽所恥笑。

即使到了劉邦這邊,也是因為覺得不被重用,所以想到要離開,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而蕭何甚至還提出,韓信得當大將軍,而且還得築臺拜將。

其實不止蕭何看出,連那個夏侯嬰也看出,還救下了韓信,他們與韓信交談過很多次,韓信的口才也十分之好,也很會講兵法與打仗,而蕭何他們幾個,才完全沒有經驗,韓信聊起打仗,那才是專業的,肯定能讓他們所拜服的。

不過,韓信要被大家所信服,還是得經過實際戰鬥的。


歷史簡單說


這是個令人百思不解的問題,因為依照韓信發跡前的表現,的確看不出他以後會這麼牛。

四處蹭飯,寧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反擊,連漂洗絲絛的老大娘都覺得這個小夥子可憐,拿出自己的飯給他吃。韓信表示以後要報答她,老大娘聽完就更樂呵了,說你養活自己就行了,我不需要你的報答。

後來揹著他的大寶劍到了項羽麾下,多次獻計項羽都沒有接受。估計他繞來繞去側面佯攻、背後偷襲的兵法,並不符合項羽喜歡搞正面野蠻衝鋒的風格,所以韓信也就沒有作出亮眼的表現,只能默默無聞。

韓信不想在底層這樣混日子,轉而投奔漢營尋求發展機會,但只做了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得出頭。

要不是蕭何慧眼識英才,多次向劉邦推薦他,又在他失意離開時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韓信”,說不定他的軍事才能也不會被髮掘,極有可能埋沒於鄉間。

世間缺的從來不是千里馬,而是伯樂,蕭何就是韓信生命裡的伯樂。

那麼問題來了,蕭何是怎麼知道韓信有將帥之才的呢?

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蕭何深諳相人之道,通過日常與韓信交往,從他的言行舉止中,看出了隱藏在韓信平凡外貌下舉世無雙的領兵打仗才能。

蕭何這精準的眼力勁,還是他早年在沛縣當縣吏時練就的。當時蕭何主要負責戶口普查、管理這一塊,常年與不同的人打交道,鍛煉出一副觀人察事的能耐。

而且比起看中韓信這個軍事天才,蕭何最大的“戰績”是瞧準了劉邦這支潛力股。

那時的劉邦就是個浪蕩子,連父親劉太公都看不上他,蕭何卻能看出此人有大貴之相。其眼光之毒辣,可見一斑。

韓信的軍事才能,不可能全是天生的,必然有後天的學習。

雖然《史記》中記載了他成年後極為落魄,連溫飽都成問題,但他出身於韓國貴族家庭,年幼時尚有機會接受教育。這也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在困境中依然如此自傲。在知識被壟斷的時代,普通老百姓很難有識字的機會,更別說高深一點的學識。

關於韓信習練兵法的典故,最有名的莫過於他與黃石公的故事。當中的情景雖然有些傳奇色彩,但韓信落魄後繼續苦讀兵書,就行自我學習、自我軍事理論提升的情況應當是屬實的。

學了理論,當然要在實戰中驗證,這就不得不提及韓信在項羽軍中的經歷了。

他在楚軍中的崗位是項羽的執戟郎,看似很小的官職,卻能天天接觸到項羽、范增、季布、鍾離眜等西楚核心決策層,比如韓信和楚軍大將鍾離眜就交上了朋友。

崗位的特殊性,使得他有機會接觸到最高級別的軍事信息,再加上跟著項羽轉戰各地,親身經歷鉅鹿之戰那樣50萬人級別的生死決戰,既看到過豬跑也吃過豬肉,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排兵佈陣、臨場作戰經驗。

而這些紮實的閱歷,又讓他在和蕭何交流時言之有物、有理有據,繼而獲得眼前這位能與劉邦說得上話的貴人賞識。

說起韓信和蕭何的結交,還頗有一番戲劇性。

韓信在漢營中做小官時,受人牽連按律當斬,前面十三個都斬了,輪到他時,他剛好看到劉邦的車伕夏侯嬰經過,於是高呼道:“漢王不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殺掉壯士?”夏侯嬰聽他口氣很大,覺得好奇,於是經過一番交談後釋放了他,並且向劉邦極力推薦。

從此事可以看出,韓信的確是有奇異之處,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能讓和他交流過的人印象深刻。

然而夏侯嬰的推薦,並沒有讓劉邦看出韓信的厲害之處,也就沒有重用他。正當韓信沮喪的時候,蕭何注意到了他。

在蕭何的安排下,劉邦才將信將疑地拜韓信為大將軍,這才有了後面的輝煌。

可以說蕭何是韓信的貴人。只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多年後與呂后、陳平一起設計斬殺韓信的,也是這個最初賦予他政治生命的蕭何。


劇透歷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的道理,實踐也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手底下見真章,說得通俗點,就是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所以韓信是不是人才,只要讓他去實踐一下就知道了,但問題是,蕭何在韓信沒有實踐之前,就斷定了韓信是人才,那麼韓信有什麼過人的地方呢?

其實蕭何發現韓信是個人才,並且是一個國士無雙的人才,與現代的企事業單位招聘人才的過程非常相似,蕭何判斷韓信是個難得人才可以分為三個過程:一看,二交談,三試探。

蕭何不是第一個發現韓信是人才的人,韓信的第一個伯樂其實是劉邦的車伕夏侯嬰,當懷才不遇的韓信因為在項羽那裡得不到重用時,韓信因此在劉邦被封為漢中王時投靠了劉邦。

請注意這個細節,韓信是在劉邦被封為漢中王,從關中進入漢中時,投靠劉邦的,要知道劉邦當時的情況是因為要到漢中的封地去,蜀地在當時地處偏遠,人跡罕至,當時絕大部分劉邦手下的人都在逃離劉邦有,然後韓信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卻在這個時候投靠劉邦,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對韓信的行動產生懷疑。

懷疑就會有好奇,韓信雖然投靠了劉邦,但是現在還沒有人發現韓信是個人才,只不過在劉邦的軍中擔任一個接待賓客的小官吏,結果因為犯了法要被處斬,而當時的監斬官就是劉邦的御用車伕夏侯嬰。

輪到斬韓信時,韓信就表現得與眾不同,當著夏侯嬰的面大喊了一句:漢王不是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麼要斬壯士!

在處斬的時候,韓信說出了這句話,可是相當例外的,然後夏侯嬰大概也是感到奇怪,所以就打量了韓信了一番,請注意這個細節,夏侯嬰是仔細地打量了韓信的外表,發現韓信是一個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人,於是夏侯嬰就與韓信交談,發現韓信談吐不凡。

看到沒有,夏侯嬰對韓信的判斷也是一看,二交談,於是認為韓信是個人才,這是夏侯嬰的判斷,雖然夏侯嬰認定韓信是個人才,但顯然與蕭何說的國士無雙是有差距的,夏侯嬰的與韓信的交談也應該並不深入,畢竟只是劉邦的車伕,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但是夏侯嬰還是把韓信推薦給劉邦了,劉邦就把韓信任命為治粟都尉,也就是掌管生產軍糧的官員。

韓信因為夏侯嬰,不僅免掉了死罪,而且還升了官,這整個過程中,韓信只是通過外表與交談而獲得的,可見外表與交談在當時,是判定人才的方法之一。

夏侯嬰將韓信推薦給劉邦後,劉邦也曾與韓信交談,但劉邦並沒有發現韓信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所以才封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官員,當然了,也許是劉邦並沒有在意,只是礙於夏侯嬰的推薦給個面子而已,但劉邦的這個任命卻為蕭何發現韓信提供了機會。

蕭何在當時是丞相,韓信是治粟都尉,治粟都尉管的又是糧食生產,身為丞相的蕭何當然也要管糧食生產,於是兩人有交集,有了交集,就會打交道,於是就會有交談,和韓信在工作中處事的一些方式方法。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韓信確實是個人才,因此才會在工作中與交談中表現得處處不一樣和與眾不同,蕭何是丞相,手下有一幫的官員,誰有能力,誰沒能力,蕭何非常清楚,蕭何在與韓信的打交道過程中,發現了韓信與眾不同的才能,韓信能夠講出其他將領講不出的理論,能夠將工作做得比其他官員還要好,這就是才能。

蕭何仍然是通過一看,二交談,三試探的方式來判斷韓信的,看,就是看外表,千萬不要小看外表,古人就是以相貌取人,韓信不僅長得身材高大,而且是相貌堂堂,試想一個外表非常好的人,在古人眼中就是半個人才了。

第二,就是交談。韓信的才能主要體現在軍事上,韓信為了得到重用,當然會一個勁得與蕭何講軍事戰略理論,而且韓信所講的,都是蕭何從來沒有聽過的,是蕭何手下乃至劉邦整個軍中其他將領從來沒有講過的,所以蕭何就對劉邦說韓信是國士無雙,國士無雙的意思就是一國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

至少在劉邦領導的集團中,韓信講出的軍事戰略理論是沒有任何一個將領有水平說出的,而且韓信針對劉邦目前的困境作出了大量的可行性分析,提出瞭解決方案,讓蕭何看來是非常切實可行的,所以蕭何對劉邦說:您如果要東進統一天下,就一定要用韓信,如果只想偏安漢中,就可以不用韓信。

第三,就是試探,蕭何與韓信交談或工作,肯定會出一些難題讓韓信來解決,這些難題可能是蕭何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但是韓信能提出解決方案,並完美的解決了問題,這就不得不讓蕭何暗暗稱奇了,這真是個國士無雙的人才啊!

所以才有了蕭何的月下追韓信,蕭何干嘛要追韓信啊?還不是為了劉邦的統一大業,蕭何明顯知道劉邦不可能一輩待在漢中這個地方,蕭何為了整個集團的政治利益,所以才把韓信追回來,想著法子讓劉邦重用韓信。

蕭何把話說得如此之重,劉邦顯然也對韓信開始重視起來,劉邦再次與韓信深入交談,發現韓信確實是個人才,講的都是一些非常高深的戰略問題,劉邦雖然封韓信為大將軍,但是心裡還是沒底,因為打仗可不比其他的,畢竟韓信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如果重用韓信,讓韓信率領大軍打仗,如果韓信打成了趙括那樣,豈不是全軍覆沒,誰敢說韓信一定贏呢?

所以劉邦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在還定三秦的戰爭中,劉邦讓韓信提供謀略,但是行軍打仗和人員佈置還是劉邦本人負責,直到彭城之戰,都是劉邦負責的,如果彭城之戰,劉邦擊敗了項羽,那麼歷史上,就沒有韓信這號兵仙了,正因為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得慘敗,才有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兵仙。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韓信根本沒怎麼打過仗,蕭何是怎麼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請看分解:

秦未人才選用方法

我們首先了解下秦未的人才選用的方法。秦未還沒有科舉制度,人才選用有三個途徑:自薦、親屬、舉薦,韓信是蕭何向劉邦舉薦的,這首先在程序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伯樂識才

蕭何是在與韓信進行過多次交談後,才認為他是個人才的。做為漢相的蕭何自然是具備了慧眼識人的獨特本領,而劉邦也不是庸碌之輩,能通過他們兩個人考驗的人當然就是人才了。再次,在楚漢爭霸時期,誰得到人才誰就有可能最終勝出,所以求賢欲渴的劉邦願意給韓信機會。當然,最後韓信還必須通過試用期考驗才行,在試用期內,韓信的行動計劃是要經過劉邦審核確認的。

總結

其實劉邦對韓信的選用和我們現在企業招人的流程是一樣的:選人---面試---試用--正式錄用。

1、選人+初次面試:蕭何與韓信多次交談後發現其熟讀兵法、思維敏捷,在軍事理論方面蕭何已跟不上韓信的思路,初次面試合格。

2、劉邦複試: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認為劉邦只有一個對手就是項王,並詳細分析了項羽方的缺點,提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方法平定三秦。複試通過。

3、試用期:劉邦在彭城大敗後,韓信收集潰敗之軍與劉邦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試用合格。

4、正式錄用:劉邦正式將兵權交給韓信!

以上就是蕭何、劉邦對韓信的選用過程,流程與我們現在 企業選用人才的流程是一樣的!


揚生解史


這個問題太搞笑了。

對於一個高三學生,又沒有考過大學,怎麼知道他能考上大學呢?當然是給他幾套模擬題做做了。

林彪當年在蘇聯養傷,一群元帥在討論德國會怎麼進攻法國,林彪說:如果繞開馬其諾防線,一個月之內法國必亡,眾人大笑。後來德國一週滅掉法國,眾人皆驚。

所以,當時天下大亂,戰爭頻繁,蕭何隨便拿幾個戰例問問韓信,韓信先預測一下,然後再和事實印證一下,或者兩個人一起討論一下,以蕭何的智商做個面試考官應該還是沒問題的,韓信的分量,蕭何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提問者的學歷,應該是高中沒畢業吧?


溫情默默的兔子


看到有人懷疑韓信是穿越回去的,論點也很好玩,他沒有來歷。


司馬遷和韓信的時代相聚不遠,司馬遷所生活的漢武帝時期,距離漢朝建立不過百年,很多漢朝勳貴的後代還在世,作為漢初三傑之一,韓信的歷史應該很多人都清楚,但是《史記》中寫韓信是怎麼開篇的呢: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也就是這個人不知道從哪兒來的,無父無母也沒有師承門派的記載,他一出現好像就已經身懷絕技了,張良還得給黃石公撿三回鞋才能學到本事呢,韓信連這個學習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好像無師自通一出手就是高手。

史記中和淮陰侯列傳挨著的有,黥布,魏豹,張耳,蒙恬等人的傳記,我們看看這些的出場:


黥布: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時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當刑而王。」


英布和韓信一樣有原籍有出身,還有少年時候的故事,證明他真的是那個地方的人。


魏豹:魏豹者,故魏諸公子也。


魏國的公子,出身來歷很清楚。


張耳:張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


出身經歷都很清楚,少年時候的故事也記錄在案。


蒙恬: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蒙恬更牛,人家是世家。


但是韓信沒有少年時,出來就是成年人,很窮,喜歡裝x,成天挎著把劍,冒充貴族,導致幾個地痞無賴看不過去了,侮辱了他,這才有了胯下之辱這個成語。


韓信好像天生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所以不和地痞無賴一般見識,讓從胯下轉就鑽,要知道漢朝人穿的是開襠褲,裡面啥都沒有,韓信當時看到的風景一定很尷尬。


秦末天下大亂韓信投奔項梁,項梁死後,他又歸入項羽帳下做了郎中,有人說這個官職是項羽的侍衛。


韓信這個侍衛有點不一樣,他經常向項羽提一些軍事建議,但是項羽沒聽過。


其實項羽也不能聽啊。


如果阿里巴巴看門大爺給馬雲提個建議,說您應該這樣做淘寶才會好。大約馬雲也不會聽。


見項羽不聽他的意見,韓信就跑了,投奔劉邦。


最初在劉邦手下,韓信也沒有被重用,被封為連敖。


這是個什麼官呢?有人說類似於典客或者司馬之類的官職,算是中下級官員,離劉邦的核心朋友圈有點遠。


有一次有人犯罪,韓信被連坐,要殺頭,主持行刑的是夏侯嬰。


韓信和夏侯嬰說了一句話,就被釋放了,他說: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夏侯嬰一聽,這話說的很有氣魄,再看他長得儀表堂堂,覺得這個人也是被別人連累的,就放了他。


夏侯嬰和韓信一交談,人才啊,趕緊像劉邦推薦。


劉邦封韓信為治粟都尉,大約是個管糧草的官。


在當治粟都尉這個官的時候,韓信得以和蕭何接觸,蕭何當時管整個漢軍的後勤,算是韓信的直屬領導。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也就是韓信像騷擾項羽一樣開始騷擾蕭何,他一次次的和蕭何說自己的主張,對時局的看法,蕭何大約也覺得韓信是個人才,但是還是沒有向劉邦推薦。


韓信先急了,他以為蕭何已經把自己推薦給了劉邦,但是大約漢王不想用自己,於是動了逃走的念頭。


這時候,劉邦的軍中每天都有人開小差,逃走,諸將亡者以十數,帶兵的將領逃走了很多。韓信覺得自己呆在這兒,大約也沒啥前途了,於是也溜了。


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蕭何聽說韓信當了逃兵,來不及向劉邦彙報,趕忙去追,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了。


韓信是穿越的嗎?應該不是。


他就是個平民布衣,自學成才,趕上風雲變幻的時代,想要有一番作為,四處推銷自己的才能,他有著強烈的自信,覺得自己一定會成功。


司馬遷曾經造訪過韓信的老家淮陰,他村裡的人說,韓信自小就很各色,說好聽了叫與眾不同,他媽死了,家裡窮的都揭不開鍋了,韓信依舊傾其所有為他母親建了高大的墳塋。


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


大約他自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的,自己的後代一定會公侯萬代的,這個夢想他差一點就實現了。


一個布衣出身,沒有學歷,沒有來歷的韓信是怎麼讓蕭何認為他是人才的呢?


靠說。


不停的推銷自己的主張,這種行為韓信一以貫之,一直在做。在項羽手下,一個小小的執戟郎,就敢向霸王出謀獻策。到了漢營,雖然劉邦和項羽一樣不待見他,但是他不在乎,還是向夏侯嬰,向蕭何推薦自己的主張

數與何語,就不是說了一次,而是一次次的找蕭何談心,直到讓蕭何認為他是個人才。


量變引發質變,蕭何在他不停洗腦下,終於覺得韓信是個人才了。


互聯網時代有句話叫,只要你敢賣,就有人會買。


兩千多年前,韓信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他不停向人推銷自己,向項羽推銷向夏侯嬰推銷向蕭何推銷,最後終於把自己賣出了高價。


我一直覺得,偏執狂會更容易成功些,他們偏執於自己的偏執,不太在意世俗的眼光和看法,努力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正確,後來他們有的真的成功了。


比如,韓信。




薛白袍


看一名將領是否有將帥之才,主要是看他的見解是否具有實際意義,蕭何是通過與韓信的接觸瞭解到韓信具有將才,於是才敢拍胸脯向劉邦舉薦韓信的,這是韓信的幸運,韓信遇到了伯樂,得到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像韓信這種的,得到機會的人不多,得到機會的人也有區別,得到機會不代表能夠抓住機會,指揮長平之戰的趙括沒有抓住機會,自亂陣腳,無法力敵軍神白起。

韓信有沒有將才不是蕭何說了算的,蕭何也只是看出來韓信具備才能,就像是趙括一般,紙上談兵的時候趙括難道不是在指點江山?同樣是得到了賞識自己的人,但結果卻又不一樣。

韓信的第一戰是面對秦將章邯,秦將章邯,成名已久,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此後成為了項羽帳下的一員。

韓信有才能嗎?自然是有的,韓信的才能是經歷過長久積累的,最開始韓信還是項羽帳下的一員,但在項羽軍中,韓信卻並未受到重用,項羽自負,對部下的意見大多左耳進右耳出,只相信自己的決定,雖然在項羽這裡韓信沒有獲得機會,但韓信能夠積累經驗,研究項羽軍中各大將領的戰術,綢繆於未雨之時。

韓信能夠得到蕭何的賞識,與他曾經在項羽軍中做事不無關係,韓信是項羽的棄子,可以站在項羽的角度分析全局,劉邦最需要的人才也是瞭解項羽的人,韓信正是瞭解項羽的人,韓信本身便具備才能,因此才能得到蕭何的賞識。

其實選擇相信韓信,蕭何哪裡沒有賭一把的意思?賭贏了,漢軍大勝,賭輸了,不過是重蹈趙括的覆轍而已。

韓信的成功讓許多人看到了蕭何的眼光的獨到之處,韓信確實是個人才,值得蕭何月下追趕,但如果韓信初戰便輸了呢?韓信若是初戰便輸了,不會再有人稱頌蕭何的眼光,許多人口中更多的,是對蕭何的指責。

韓信是一個成功的天才,但天才卻不都會成功,趙括肯定是一個庸才嗎?不會,能夠紙上談兵,令人心服口服,甚至讓趙王放心的把四十五萬人馬交給了趙括,趙括自然不可能是庸才,但趙括面對的卻是百戰百勝的軍神白起,面對強大的對手,趙括自然容易失敗。

相對而言韓信的機會容易把握的多,韓信在項羽帳下或許便研究過章邯的戰術,章邯雖然是個百戰將軍,卻不會是軍神,初戰的勝利為韓信積累了經驗,此後才能領兵打仗,多多益善。

說白了,蕭何賞識韓信是賞識韓信的才能,但蕭何選擇韓信,其中也是包含幾分賭博心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