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歐美女人為何不敢穿褲子,只能穿裙子?

海日冬晴


二戰前歐美女人如果敢穿褲子,就等同於中國古代女人露小腳,阿拉伯女人露胸一個效果,是傷風敗俗的表現。



不能穿褲子的原因

首先是宗教信仰的原因。歐洲人大部分都信奉基督教,而聖經中規定:“女人不可穿男人所穿戴的,男人也不可穿女人的衣服,因為這種行為是至高無上的真神耶和華所憎恨的。”

其次,東方人把女人的胸看的很神聖,如果看到女人露胸,很容易引起男人衝動。但歐洲人則不同,他們認為女人的胸就是哺乳用的,他們是無法跟性產生聯繫。

不過歐洲人不知道啥原因,則對女人的腿很敏感,二戰前,他們連家裡的桌子腿都會用布包上。他們是看到女人的腿就會很衝動。


穿褲子的後果

二戰前,歐洲女人流行束腰,各國法律規定如果女人暴露腰以下部分,是違法行為,被發現了會坐牢的。連一向以自由、開放著稱的美國也不例外。

美國有一名戰功顯赫的女軍醫,名叫瑪麗·愛德華·沃克,她就曾因穿長褲多次遭受拘留。但她卻“屢教不改”最終鬧到了國會。

國會議員還為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後來考慮到她貢獻巨大,特許她在工作時穿褲子。另外著名影星瑪蓮娜·迪特里茜也曾因穿著長褲出行而被抓進警察局。大名人都如此,何況百姓。


習俗的廢除

歐洲女人被允許穿褲子實在二戰後期。世界大戰爆發後,有不少國家的女兵不得以走上了戰場。這個時候都將傳統的長裙改成了短裙。但很快大家發現裙子除了行動非常不方便外,還有一個致命缺點。

雙方交戰,如果女兵被俘,由於現在穿的是短裙,暴露了腿部,這很容易引發歐洲男兵的性衝動,所以強姦事件就成了常態。而且穿短裙強暴也十分方便。

正是有了以上兩個原因,到了二戰後期,女兵們開始穿起了長褲。就這樣,戰爭結束後褲子開始在歐美國家流行起來。因此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西方歐美國家女性時裝帶來了一場偉大的革命。



花木童說史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二戰前歐美女人為何不敢穿褲子,只能穿裙子?”

在我國古代,女人只能穿裙子或者袍子,而裡面是不可以穿內褲的,因為,在古人眼中女人穿褲子是不雅的,甚至是有傷風化的;同樣,二戰之前,在歐美人的眼裡,裙子是女人的象徵,是女人的專屬,所以,女人天生就應該穿裙子不能穿褲子。而且,在《聖經》裡還寫著“女人不可以穿男人穿的褲子,同樣男人也不可以穿女人穿的裙子。”在中世紀時期,歐美地區受到宗教勢力的壓制,特別是貴族小姐們,都必須遵守宗教規則,因此束腰成了女孩的必修課,穿撐裙是女人的標準服裝。她們從十一、二歲開始束腰,就像我們古代女人要裹腳一樣,腳越小越好,腰越細越美,因為標準的美人腰圍要在十八英寸左右。無數的歐美女人因為束腰導致骨盆變形,最終因為難產而死。

另一方面,這也與西方歐美人的審美觀有關。古代西方的歐美人以女人的腰部為分界線,他們認為女人腰部以上的部分可以盡情地裸露,但是腰部以下的部分則是堅決不可以露出來的,這和我們現在的審美關完全不同。並且,在西方歐美人的眼中,穿褲子的女人有傷風化,是個壞女人!是會被警局拘留起來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導致了後勤人員和戰鬥人員嚴重不足,第一位敢穿褲子的女人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軍醫,叫瑪麗愛德華沃克,但也因為穿褲子而多次被拘捕,但由於他精湛的醫術立下戰功,所以,國會准許她在工作時可以穿褲子。並且還有眾多女兵為了作戰方便,脫下裙子穿上軍裝投入到戰鬥中。後來,著名影星瑪蓮娜迪特里茜也因為穿褲子被抓,但因女權者的遊行示威,被迫將其釋放。
然而,二戰之後,越來越多的婦女為了工作和行動方便開始穿起了的褲子。就這樣,褲子逐漸成了西方歐美女人服裝的重要一部分,歷史性的改變了女人只能穿裙子的局面,為西方歐美女人的時裝帶來了一場偉大的革命。


大史官


我有個女性朋友,一年四季看到她都沒穿褲子,都是一條裙子,即使再冷也就一條褲襪外面套個裙子。我不解的問她,你穿裙子不冷嗎?她回答說“當然冷啦!但是穿裙子漂亮啊!你們男人不都喜歡女人穿裙子,喜歡看女人的腿嗎?”



我無言以對,現在的女人自己都不想穿褲子了,她們卻不知道二戰前歐美的女性為了穿上褲子做了多少努力!

二戰以前女人是不能穿褲子的,一條光禿禿的腿外面穿裙子,穿褲子只能是男人的權利,女人穿褲子那是傷風敗俗,是一種褻瀆。

當時的男權思想特別嚴重,男人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強制要求女人們做各種事情,比如說中國的裹腳、歐美的束腰等。



而且歐美宗教方面也絕對不允許女人穿褲子,有些宗教思想嚴重的地方,女人要是穿褲子被發現了,就會被抓起來,教會甚至會處死她們。《聖經》裡面是嚴格規定女人是不能穿褲子的,政府方面也是制定了法律嚴懲穿褲子的女人。

當時這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女人們要是穿褲子的話,可能自己都覺得害羞!但是為什麼到了二戰之後,女人穿褲子開始流行了起來呢?

二戰期間,整個歐洲都充斥著各種戰亂,人們不再安居樂業,很多人都東奔西走的,這時候女人穿裙子就不太方便了。



這時候也需要很多女兵上戰場、做後勤等等,在戰場上穿著裙子怎麼方便呢!雖然之前知識女性艾米麗亞·簡克斯設計了一款女人穿的褲子,但是當時她的這種思想被廣大輿論所淹沒,她的處女作也就活生生的被扼殺在了搖籃裡。

後來戰功顯赫的女軍醫瑪麗·愛德華·沃克因為在戰場上的工作,需要穿褲子,最後政府才妥協給女人穿褲子。 再加上戰爭的持續發展,政府方面也無暇顧及女人們穿不穿褲子了,女人穿褲子的便利使得這越來越普及,越來越正常了。



所以二戰是一個戰爭的社會,也是一個女權的改變,女人們穿上了褲子,跟男人平等相對。


博古論今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史以來最殘酷的一場戰爭,不僅人類帶來無盡的傷痛,還摧殘著人們的心靈。本該遠離戰場的女人,也被無情的捲入其中。在二戰中,很多國家都有女兵加入了戰場,為國效力,有的做醫療衛生方面的工作,有的做後勤方面的工作,但還有一個國家的女兵,卻扛起槍來上戰場。這個國家就是蘇聯,二戰時期一共有80多萬蘇聯女兵,她們打起仗來一點都不比男人差,而且戰爭中的蘇聯女兵還有一個很奇怪的事。

二戰時蘇聯女兵不穿褲子,只穿裙子。在二戰時期,蘇聯的許多女兵為了保衛家園,都為國家付出了極大的貢獻。如此強韌的蘇聯女兵,在戰爭中的穿著,卻一直令人不解。

女性穿裙子,是很漂亮很美,但是在分分鐘要命的戰場上,可不是選秀場,敵人也很難在激烈的戰鬥中中美人計,而是會將你趕快消滅了。蘇聯女兵在軍隊穿的是裙裝,而不是褲裝。想必大家都知道,上戰場穿裙子,打仗、跑步、都是很不方便的,那為何還要穿著裙子作戰呢?這與她們的衣著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

西方歐美國家有一種傳統,女人只能穿裙子,不能穿褲子,要是女人穿褲子就要被趕出民族,還會受到各種歧視。二戰時期,蘇聯女兵一般只穿裙子,女兵穿褲子,就是違反紀律,是要接受處罰的。

事實上,歐美女子有褲子穿的歷史是從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的,蘇聯要早些,大概在二戰結束後。所以,二戰中,蘇聯女戰士穿裙子上戰場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她要是穿褲子的話,可能自己都覺得害羞!

隨著二戰中大量男性上戰場,勞動力不足致使很多女性走上工作崗位,為了勞動時方便,這些女性工人開始穿褲子,並得到社會認可。此後,女性才有了穿褲子的權利。

蘇聯女兵用生命和鮮血經歷了並贏得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戰爭。這些年輕的女兵的半數以上死在了戰場上或是德國法西斯的集中營裡。這些年輕的女兵無論是犧牲者還是倖存者,無不經歷了今天我們難以想象的戰爭的磨難和法西斯強加於她們的種種慘無人道的摧殘和暴虐。

在血腥的斯大林格勒戰場上,就是這樣一群風華正茂的蘇聯女兵,被納粹軍隊包圍,獻出了鮮血和生命。為此向她們致敬!


洞察官


人類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很多以前的習俗文化,在我們現代看來,會覺得簡直不可理喻。不過,在當時,卻被人們所推崇。而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確也會有很大的文化差別。歐美地區的女人,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被允許穿褲子的,但也並非全部。

歐美女性不能穿褲子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影響。基督教經典《聖經》舊約《申命記》中說:“婦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婦女的衣服,因為這樣行都是耶和華你神所僧惡的。”

這一點歐美人和中國人是一樣的,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衣服”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是不可以穿戴錯誤的。

正是因為基督教在歐美地區的巨大影響力,導致女人不能穿褲子,只能穿裙子。而男人穿不穿褲子,其實也是經過了長期鬥爭的。最初的男人也是穿裙子的,只是男人的裙子和女人的裙子樣式不一樣而已。

當時的歐洲同中國一樣,同樣面臨騎馬民族的入侵,歐洲的男子繼而也開始穿褲子。但是最初,歐洲的貴族們是穿類似褲襪的緊身褲子(現在專業的騎馬褲還是緊身的),然後外面再穿上可以覆蓋到膝蓋的罩衫(男士裙子的變形版,燕尾服的出現也跟這個有關),以便保留穿裙子的傳統,只有非貴族的男子才會穿寬鬆的長褲。

因為男人要不要穿褲子都存在爭議,女人自然是更加無緣褲子了。當時,女子如果穿褲子,則會被認定為下流,傷風敗俗,是可惡的、沒人性的,是被魔鬼所誘惑的女巫。所以,如果女人穿著褲子招搖過市,會被抓起來,交給教會燒死。法國的聖女貞德,就因為穿了士兵的衣服作戰,並拒絕換回女裝,被教會認為是對上帝的不敬,犯了悖逆大罪,最終被處以了火刑。

17世紀末,法國爆發了接連不斷的社會革命,其中的民主派革命者多是平民,他們穿著襯衫,以及不帶套褲,不穿長筒襪的普通長褲,被戲稱為“無套褲”黨,其中也包括一些女性。這些女性也穿著和男性革命者一樣的服裝。於是,法國政府就將褲子、女性、革命三者給聯繫在了一起。

拿破崙在發動“霧月政變”後,開始對這種穿褲裝的女權主義進行打壓。政變後的第八天,巴黎警察局長就簽署了禁止女性穿褲子的法令。從此之後,女子穿褲子,必須向警察局申請,並出示諸如有必要穿褲子的醫學證明之類的證明文件,才會得到許可。如果沒有得到許可,那麼女子穿褲子,就被被抓起來。

因為當時的女子,特別是貴族女子,裙子之下並沒有穿任何褲子、短褲之類,所以,歐洲有一個很流行的傳說。

說是有一次,拿破崙宴請貴族,出門迎接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結果,一位貴婦人不小心在他面前仰面摔倒了。拿破崙驚呼:“哦,上帝,天堂之門開啟了!”拿破崙指使警察局長出臺禁褲令,是不是就是因為這美妙的時刻,讓他太難忘了。而俄國的彼得大帝,在去西歐走親戚時,也曾看到一位貴族夫人摔倒。彼得饒有興致的看完了全過程,發出了同拿破崙一樣的慨嘆。而法國畫家弗拉戈納爾的名畫《鞦韆》,則描繪了一位裙襬飛揚,還故意將鞋子甩出去的正在盪鞦韆的女子。而在這位女子的前面低處,正站著一位男子……

好在法國是浪漫的,而法國女子也是前衛的,她們中的部分人還是不顧禁令,毅然穿著褲子,公開出席活動。19世紀法國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家和女權主義者喬治·桑就是穿褲裝的典型代表,她按規定拿到了“褲裝許可”,開始穿著褲裝,甚至喬裝為男性,出入各種場合。法國越來越多的女性,都逐漸得到了褲裝許可。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出臺了兩個通知,女性在騎自行車和騎馬時,是允許穿褲子的。所以,嚴格的說,女人穿褲裝並非在二戰之後才可以。

法國的女性在爭取穿褲子的權力,美國的女性同樣在做類似的努力。19世紀的南北戰爭時期,瑪麗·沃克成為了一名隨軍外科醫生,也成了美國第一位女軍醫。沃克在工作中,發現裙子非常不便,再加上她在自己的農場時,就經常穿男裝,於是就穿上了褲子。她也因多次穿長褲而被拘捕,事情最後都鬧到了國會。好在,國會經過了激烈的爭論,最後認為她用精湛的醫術為國家立下了重大功績,國會決定通過立法給她特權,允許她在工作時穿褲子。美國人確實可愛,為了一個女軍醫穿褲子的權力,專門通過了一項立法。

正是因為歐美廣泛禁止女性穿褲子,所以,才有了燈籠褲的出現。燈籠褲如果不仔細看,就像裙子一樣,但是卻具有一些褲子的方便性。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環境需要,女性的裙子開始變短,露出了雙腳。隨著更多女性進入到與戰爭相關的生產一線,工作服也成了女性工人的必須品,這些女子便穿起了長褲和長筒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全面參與,歐美女性因為工作需要,自然而然的穿起了更方便的褲子。

在歐美地區,女人穿褲子的風潮真正流行起來,是在1960年代的中後期。美國的淘金潮,誕生了牛仔褲,而在美國女性中,被修改過的牛仔褲也很快流行起來。這一風潮,很快席捲了歐洲大陸,甚至都影響到了中國女性褲裝的流行元素。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法國禁止女性穿褲子的禁令,一直到2013年1月31日才被以違反憲法中所承諾的“男女平等”原則為由,正式被廢除。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時間,法國穿褲裝的女性都在違反本國的法律,警察是隨時可以依法將她們逮捕的。當然,沒有哪個法國警察在20世紀中期以後,還會去做如此愚蠢的事情。

最後,告訴大家一些關於裙子和褲子的趣事。

18世紀初,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併時,英國政府曾經出臺“禁裙令”,禁止男士穿著裙子。蘇格蘭的男人們經過了長期的鬥爭,才重新擁有了穿裙子的權力,才有了現在著名的蘇格蘭裙。

而法國在拿破崙時期出臺了“禁褲令”,一直到2013年才被廢除。後來,法國還出臺了一個奇特的法律,那就是禁止給一頭豬取名叫“拿破崙”,否則,就是違法的,會被抓起來的。一直到現在,這條法律還依然有效,真是可愛又有趣的法國人。


奕天讀歷史


翻開古代史,國內也好,國外也好,女性角色似乎被固定在一個框架內,動彈不得,即她們始終是男性的附庸,是依附於男人而存在的,她們不可以有獨立的思想,不可以有自由行走的權力,他們的存在似乎只有兩個用處,一是用來襯托男性的身份和地位;二是生育的工具,負責傳宗接代。為了這兩個存在的意義,女性備受摧殘,就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女性而言,他們從小被教養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淑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而從宋朝開始,女性的枷鎖又直接扣在了女性的身體上,即纏足,這是男權社會的一種病態的審美,女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用布將小腳纏起來,不讓它長大,以達到一種三寸金蓮的美。這不僅滿足了男性對三寸金蓮的幻想,同時束縛住了女人,要知道將腳人為纏成小腳,腳已經變形,走起路來很疼,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女人的人身自由。

而在歐洲,有一個針對女性的折磨比這個裹腳還要嚴重的多,這就是束腰,《亂世佳人》中有一個片段似乎可以稍微說明一下這個問題,斯嘉麗在一次參加宴會之前,化好妝後,讓黑人女僕幫她束腰,沒有最緊只有更緊,為的就是展現纖細的腰身,大家都知道,在穿裙子的時候,如果太緊了,渾身難受,而你刻意的束緊就更加折磨人了,但是《亂世佳人》電視劇中展示出來的束腰與真正的束腰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畢竟那是電視,斯嘉麗的扮演者腰身即便很細,也是正常的,所以再怎麼束緊也不會很細,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覺得束腰也不是特別殘忍的。

但其實束腰遠比裹腳病態,它真的能讓女人死在束腰上,很多人束腰要穿束腰的工具,即金屬骨架,將人的腰勒住,迫使你收腹挺胸。看起來確實是美了,但是束腰太折騰人了,一方面藉助於金屬骨架勒住人的腰,另一方面也要使勁節食。一般女孩子八九歲就開始束腰,長大後腰身很細,實際上早已經變形,這種變形遠比腳的變形危害大,因為腰以及腰身以上有很多器官,都被壓迫的變形,而且節食太過容易營養不良或者得厭食症,總之,流行束腰的那幾百年裡,很多女性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的同樣是滿足男性病態的喜好。

而裙子無疑和束腰更配,穿上裙子顯得女性的腰身更加纖細,彷彿真的一陣風就能吹倒。裙子一直都歐洲女性的的唯一服飾,至少在二十世紀之前,褲子與女性是絕緣的,這不僅僅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對女性的要求,更上升到了法律上,如果一個女人穿褲子是會被逮捕的。所以即便有那麼幾個女人對褲子有了嚮往之心,也不能夠真的擁有,《聖經》中明確規定女性不可以穿褲子,不僅僅因為褲子是男性的專利,也是因為男性對女性的一種控制。對男性來說,女孩子負責貌美如花,就應該將腰束成一道閃電,然後穿上美美的裙子,取悅男人,為男人生兒育女,這種觀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一種主流思想。

當時的男人們堅信這樣一個原則,即女人應該遠離戰爭,這對於一般的戰爭來說自然是可以的,女人在家裡帶孩子,男人參與戰爭,但當世界範圍內的大戰開始的時候,全人類都籠罩在戰火中,女人又怎麼能夠躲在家中?尤其是一戰、二戰的時候,很多女人也被動或者自動的加入到戰爭中來,她們也在戰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女性束腰加長裙的裝扮必然是拖了後腿的,束腰讓人行動不便,裙子則顯得礙手礙腳,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女性的進步,束腰提前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裙子似乎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退出的,即便是大戰中有女性的身影,也多半是裙子裝扮。

美國曾有一個著名的女軍醫瑪麗·沃克,常年跟隨在軍中,有時候還會擔任情報人員,她就很反感穿裙子,因此工作的時候會穿上褲子,這在十九世紀末期就屬於驚世駭俗,最開始也受到了很多的阻礙,但是鑑於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以及穿裙子確實在不利於她工作,於是她在工作的時候大部分時候就穿著裙子,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褲子就對女性開放了。瑪麗·沃克僅僅是特列,沒有幾個女人敢於挑戰世俗。

但後來一戰、二戰爆發了,尤其是二戰的爆發,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戰爭中來,她們雖然大部分人都還是穿著裙裝,但是已經開始有一小部分女性也開始穿褲子,持續不斷的戰爭,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也悄悄改變著女性,人們對於女性的穿著態度開始走向緩和,即便是在戰爭中出現穿褲子的女性也並不會強加制止,這更加鼓舞了女性,也讓女性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二戰結束後,人們發現再想繼續約束女性穿衣已經變得不再那麼容易,女性的覺悟已經甦醒,她們開始大量參與到各種工作中,穿著褲子做她們想做的事,而男性對這種變化所持的態度也並不如從前那麼嚴苛。歷史的進步往往就是如此,只要邁出了一小步,後面就會是一大步。


尚宮女史


在二戰前,歐美女子是不可以穿褲子的,否則走到大街上,就會被警察拘留。

我們現在提到歐美女子,大多會想到她們身材好,腰很細,前凸後翹。其實她們不穿褲子還真和她們的身材有一定關係。

歐美第一個穿褲子的女性,是一個美國軍醫,叫瑪麗·愛德華·沃克,她就因為穿褲子而被數次拘留。

現在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歐美女子穿著褲子以後,那身材真的是十分好看。在二戰前,歐美國家也是十分保守的, 他們的女子從十歲以後,就要開始束腰,來保持身材。

當時女子不允許穿褲子,其實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女子穿褲子時,生理部位和臀部比較明顯。

現在很多女性為了修飾自己的身材,也會穿一些緊身褲,但是緊身褲會將女性下體的兩個部位凸顯的十分清楚。

緊身褲會讓女性前面陰部鼓起的地方,凸顯出來,這在封建時期,是不可以的,那是女性最隱私的部分,即使是隔著一層褲子,也絕不可以讓丈夫以外的男人看到。

此外歐美女性,臀部往往比較大,是隆起比較明顯的。所以歐美女子穿褲子,臀部會凸顯出來,這對女性來說,也是一個私密的地方。

女子穿褲子,會散發出身體的異味。

其實大多數女性陰部都會經常分泌一些液體,而且這些液體是帶有不太好的異味的。如果是在現在那沒什麼,可以有各種護墊,進行處理,可是二戰時候不同。

如果那時候女性穿緊身褲,那麼陰部分泌的液體,有時候會滲到褲子外面,這樣女性身體就會散發出奇怪的異味。

這也是當時不允許女性穿褲子,讓她們穿裙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在過去,不只是我國,世界對女性都是有偏見的。


斯幽說歷史


中國老祖宗留下陋習——裹腳,如果輪到國外,他們也好不到哪裡去。而對於二戰之前的一些歐美女人,非常流行束腰。


歐美女人為什麼穿裙子不穿褲子?實在是迫不得已。

在很多的歐美電視劇裡面,經常會看到一些貴族女人,穿著一個非常大的蓬蓬裙。而且他們的腰很細,恨不得兩個手就能抓起來。另外裙襬非常大,也恨不得下面都可以躲一個小孩。

儘管這種服飾在某種程度上看上去確實挺漂亮的,然而漂亮的背後卻是痛苦。歐美的貴族為了能夠保持這樣的身材,很多人在十一二歲就開始束腰。

到了成年的時候,女人的腰越來越細,屁股越來越大。現在很多人還喜歡腰細屁股大的女人,其實有一部分就是受歐美文化的影響。他們這麼做為了什麼?其實就是為了穿裙子好看。

那有人說為什麼他們不穿褲子呢?這和在中國裹腳一個道理。在中國如果你不裹腳,腳非常大,這樣是嫁不出去的。而在歐美國家,如果你穿褲子不穿裙子,會被認為是傷風敗俗。

所以說當時的很多歐美女子,不得已必須去穿裙子。如果在平常時候就罷了,關鍵後來打仗的時候。由於男人基本上都打光了,所以女人不得不上了戰場,尤其是蘇聯女兵。



看一些照片的時候,你也會發現,其實蘇聯女兵也會穿著裙子。可能你會疑問了,穿褲子有時候都不得勁,到了生死存亡之際,為什麼還要穿裙子?

其實有時候臉面要比生命重要,如果說上了戰場穿褲子,可能會有人在後面指指點點,說這個女人傷風敗俗。什麼時候打破的這個規矩呢?他是由一個女子醫生打破的。

這個女醫生第1次穿上褲子,打破了世俗的羈絆。

儘管二戰的時候,很多國家都將女人投入戰場,但是從事的都是一些比較輕鬆的工作。比如說救助傷員,或者是說後勤補給工作。然而就算是隨隊的醫生,穿裙子也非常麻煩。

儘管世俗要求女人必須穿裙子,但是一個名叫瑪麗·愛德華·沃克的女醫生。她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來非常明顯的叛逆,由於不願意穿女裝,再加上家裡面有一個農場,所以母親默許她穿了男裝。

後來她上學之後,也一直是一個假小子的風格。而且後來成績越來越好,甚至拿到了醫學博士的學位。而在她同一年的時候,她是唯一一個獲得醫學博士的女學生。

後來瑪麗·愛德華·沃克要結婚了,但是在牧師宣誓的時候,她卻拒絕宣誓,因為在誓言要求服從丈夫。幸虧她的丈夫沒有計較,最後婚禮還是如願成功。

結婚之後的夫妻兩個人,開了一家小診所。但是由於他是女醫生,所以基本上很少有人來他家看病,因為都不信任。俗話說貧賤夫妻百日哀,兩人最後和平的離婚。

離婚之後的瑪麗·愛德華·沃克,由於走投無路準備參軍。當時正好遇到南北戰爭爆發,軍隊招募平民醫生。儘管她是一名非常合格的醫生,還是因為是女性的身份,只成為了一名女護士。

一直做了三年的女護士,才成功轉正為醫生。戰爭之後她一直穿著男性的褲子,因為這件事情遭到多次逮捕。最後這件事情被鬧到了國會,議員商量之後給了她特權,允許她在工作的時候穿褲子。
雖然說是打破了傳統的看法,不過瑪麗·愛德華·沃克平時還是穿裙子。只不過她穿的裙子並不是市面上的那種束腰群,而是自己製作的非常舒服的連衣裙。


史之策


1431年,聖女貞德被英格蘭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判以異端和女巫罪,被處以火刑。

在諸多罪名中有一條便是:她穿了男人才可以穿的褲子。

事實上,歐美女子在那時連短褲都不允許穿。

《聖經》中的規定

古代歐洲女人不能穿褲子的原因,最早的便源自《聖經的規定:》

“婦女不可穿男人所穿戴的,男人也不可穿戴婦女的衣服,因為這種行為是耶和華所憎惡的。”

所以在基督教盛行的歐美,這一教義深入人心,鮮有女子敢越雷池,否則就如同聖女貞德那樣,被戴上“異端”的帽子。在宗教迫害的那個年月,這是很可怕的。

衛生原因

歐美女子不穿褲子,可能大家只知其一,事實上,歐美女人連內褲都不允許穿的,這和中世紀歐洲糟糕的衛生條件有關。

中世紀爆發的黑死病,讓歐洲人草木皆兵。於是便有人提出病毒是從皮膚滲入體內,不洗澡可以防止生病的荒謬理論。

但大家都相信了,於是歐洲人開始不洗澡了,那自然是臭氣熏天,尤其是女人,生理結構導致了若想稍微的潔淨,就必須讓下身不能有太多束縛。

所以從衛生考慮,女人也就不得穿短褲了。

值得提一句,如今賣的齁貴的外國香水,最早歐洲人發明出來就是為了遮住常年不洗澡身上的體臭的,以至於現在的歐洲人都有一身的香水味。

勸大家還是別跟風了,那是一種從愚昧時代帶過來的一種習慣。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現在我們司空見慣的褲子,在兩百多年前,女性如果要穿它,是要坐牢的。



穿褲子禁令

1799年11月17日,“霧月政變”之後第八天,巴黎警察局長簽署一項法令:所有想要穿男性衣服的女性必須在警察局取得合法許可。所謂“男性衣服”,就是我們今天隨處可見的褲子。

在思想保守的舊社會,女性如果露出腿就會被認為是在公開勾引男人,下流又傷風化。



弗拉戈納爾的經典油畫《鞦韆》(1766年法國)其實就直接表現出了女性露出腿部的動作其實就是一種情色象徵。

當然,更別說穿上褲子會更直接的凸顯女性的臀部線條了。

我們女性短短的褲裝歷史,其實也是一部來之不易的兩性平權的奮鬥史。

在19世紀的巴黎,想要在警察局申請到穿褲子的許可證,不僅要有醫學證明,還需要有市長或者派出所的證明。雖然受到法令約束,仍然有不少法國先鋒女性嘗試穿起褲子,公開出席活動。



△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女性文學和女權主義文學先驅喬治·桑就是代表人物,這名以膽大著稱的女作家按規定拿到“褲裝許可”後,熱衷於喬裝成男性出入各種場合,尤其是一些禁止女性參加的集會。

現代女士褲裝的流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兩次世界大戰和女權運動。

一戰後,由於男丁緊缺,女性開始從家庭轉入社會接受工作。所以原本獨屬於男性的褲裝開始向女性服裝領域蔓延。此時女性穿褲子只被認為是“工作需要”,一旦離開工作環境,依然不被允許穿褲裝。



一戰之後,女權運動也隨之興起,一些具有反叛精神的時尚界人士便開始著手褲裝的設計。各種裙褲、連體褲、牛津褲形制的女裝也就陸續的出現。



△吸菸裝

法國著名設計師伊夫.聖.羅蘭(YSL)在1966年,女權尚未啟蒙的年代,大膽的開創中性風格,設計了第一件女性吸菸裝。吸菸裝的經典元素有:領結、馬甲、鉛筆褲、粗根高跟鞋、金屬質感配飾、英倫紳士禮帽、修長收身皮草西服、皮手套、褶皺的長絲巾、長筒馬靴等。吸菸裝是一種由男士禮服經典的設計和細節與女性高雅、柔美等元素完美結合的中性風格。

同時把不斷髮展的體育事業也給女士褲裝領域帶來了一絲活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和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都已經穿著褲裝出現在公眾眼前。




可以看出,這時的褲裝寬大的褲腿和高腰設計依然是受到傳統女士長裙的影響。但社會對於褲裝的普遍接受度卻依然沒有提升。



1932年美國女星瑪蓮·笛特瑞穿著長褲行走在巴黎街頭時,以“有傷風化罪”被警方拘留。因此大量女權主義者到警局門外遊行抗議,迫於壓力警察局不得已將瑪蓮娜·迪特里茜釋放。



二戰前,香奈兒女士從男裝上取得靈感,將西裝褸 (Blazer)加入女裝系列中,又推出女裝褲子。Coco這一連串的創作為現代時裝史帶來重大革命。

隨著二戰的到來,適應戰時環境需要的服裝成為第一選擇,女性的裙子長度變短,露出雙腳,縮短至小腿,隨著更多女性進入到戰爭與生產一線,不可避免地穿起工作服,有的還穿起長褲和長筒靴。



直到20世紀50年代牛仔褲的流行,女褲才正式進入女性的日常著裝衣櫃。

20世紀50/60年代,戰後的歐美社會孕育了無數反主流思潮,女士褲裝於70年代走進了社會各個階層與各種場合,並同時催生了多種女褲樣式,熱褲、喇叭褲、低腰褲、收腿褲等等。褲子不僅是女性解放和舒適自在的象徵,也是如今我們不可或缺的服飾單品之一。

還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月31日,法國才正式廢除《穿褲子禁令》,巴黎女性穿褲子終於完全合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