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去觀察一個剛剛生完孩子的母親,她的臉上閃爍著幸福的光芒,但愁容也在顯現。她隱約地知道,人生將被這個新來的小傢伙改寫。


過來人可能會在你懷孕的時候說:‘這只是開始。’你那時還不懂得此話的真正含義,你以為兩步可以跨過轉彎,殊不知其彎度之大超過你的想象,而轉彎後的路況及風景已大不相同,裡面的損失與機會都是你之前無法預料的。


做媽媽固然幸福,卻也和無盡的付出與持續的煎熬聯繫在一起。初為人母的日子,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最壞的時期,是天堂,也是地獄。”


——《轉彎:新媽媽的暖心課》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華夏出版社 2019年07月 出版


孩子的到來,為我們帶來了幸福的喜悅,也帶來了甜蜜的煩惱。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這個日漸長大的小傢伙,把我們的時間佔得滿滿當當,除了照顧孩子,做各種重複繁瑣的家務,我們還要兼顧自己的事業。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離開媽媽,離開家,驀然回首,我們的人生似乎還應該有自己渴望的豐富顏色,除了家庭,我們的社會價值和更大的個人價值也可以通過努力得以彰顯。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資深心理諮詢師舒心老師,在歷經初為人母的甘苦與困惑後,結合眾多新媽媽諮詢時的心理需要,歷時6年編著了這本為新媽媽量身定做的的心理健康指南。


它不僅為你解答了初為人母如何調適角色轉變的心理困惑,也為你與家庭成員之間維持穩定的親密關係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指導。在這本書裡,你還會遇到很多與你有過相同苦惱的朋友,她們的故事和經驗同樣也會幫到你。


01

自我和孩子需求的蹺蹺板


“女人彷彿有兩個自己,一個是作為母親的、犧牲的、奉獻的、顧全大局的自己,另一個是作為自己的,專注於發展成就自我的自己,這兩部分會持續地打架。”

——《轉彎:新媽媽的暖心課》


在面臨這個選擇的時候,我們更像是踩在一個蹺蹺板上,努力尋找著自我和孩子需求的平衡。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那怎麼找到平衡點呢?


作者舒心說:“尊重自己的天性是基本前提。”


她在這裡舉了一個例子,


“一位女性在做了兩年全職媽媽以後感覺整個人的狀態很不好,有一天她碰到一個老朋友。老朋友直言不諱地說:‘你根本不適合做全職主婦,你就不是那塊料。’


她聽了豁然開朗。是啊,自己並不擅長處理家務,總是笨手笨腳的,相反,她做業務時倒是如魚得水。於是,她出去找了份工作,幹得風生水起。回到家裡情緒也好了,跟孩子在一起時也有很多發自內心的快樂感覺湧出來。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這位媽媽領悟到,雖然為孩子付出很值得,但不能因為有了孩子就放棄了自己。而且,一定要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做違背自己天性的選擇結果會適得其反。”


那麼,尊重自己的天性的話,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可以根據自己內心強烈的渴望,要麼無私地選擇居家帶娃,要麼選擇投身職場,讓孩子在他人照顧下安心工作呢?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其實不然,作者提醒我們:


“我們應對自己原有的傾向性保持警惕,有意識地朝相反的方向去想一想,而不是順著自己的慣性一直向前。


那些習慣於在蹺蹺板上朝他人的方向踩的人,先別急著去犧牲自己,你可能需要朝著自己的方向挪一挪。


也許你可以問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


我這一階段的需要是什麼?


我除了要成為一個好媽媽,

還有沒有其他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如何可以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去實現夢想?


而那些習慣於朝著自己的方向踩的人,先別急著踩上去,你可能需要有意識地朝孩子的方向移動。


也許你可以問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


孩子的需要是什麼?


作為媽媽我能為他做的除了成就我自己,

還有什麼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我一旦不去做,

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長期負面影響的?


如何確保孩子對媽媽的需要得到滿足?


我有沒有為逃避養育孩子的責任尋找藉口?”

——《轉彎:新媽媽的暖心課》


02

加權平均法


“其實,全職媽媽也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為孩子和家庭的犧牲品;職場媽媽也要把孩子照顧好,而不是犧牲掉孩子。


真正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到底要什麼?


這個我們,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孩子,兩個人都得考慮進去。你可以進一步問自己,我們各自的底線是什麼。在這個底線之上就是你選擇的自由了。”

——《轉彎:新媽媽的暖心課》


作者在這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來幫我們做選擇——加權平均法


什麼是加權平均法呢?舉個例子,一個學生,他的語文成績是 90 分,數學成績是 80 分,語文成績的重要性佔到 60%,而數學佔 40%,那麼這個學生的成績按照加權平均法算下來是90×60%+80×40%=86分。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因為自己和孩子各有各的重要性,我們就用權數表明它。你可以賦予自己和孩子相應的權數 , 媽媽和孩子的權數相加是100%。這個權數怎麼給呢?


一般而言,在孩子剛出生的這段時期,孩子的權數是很大的,但你自己的權數不能為零。隨著孩子長大,他的權數會相應地降下來,但不能降得太快,你的權數則要相應地增加。


比如,一個媽媽認為,在孩子3個月大的時候,孩子的權數是80%,她的權數是20%;到孩子7歲的時候,孩子的權數為40%, 她自己的則是60%。


舉個例子,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她給自己的權數是 40%,給孩子的權數是60%。目前她的選擇是上半天班,用半天時間陪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她覺得自己狀態的評分是60分,孩子的是80分。那麼,母子得到的狀態平均分是60×40%+80×60%=72 分。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這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呢?我們不知道。可以試試其他的選擇會有什麼樣的得分。


比如她找了一個薪水高但經常出差的全職工作,她自己的狀態得分可能會變成80分,孩子的得分會變成40分,權數不變,那麼母子的狀態平均分是 80×40%+40×60%=56分。兩者比較,在目前的階段選擇半天工作比一個經常出差的工作要好。


當然,這都非常具有主觀性。你也可以請旁觀者分別對你和孩子的狀態打分,賦予權數並計算,作為參考。通過這個算法也許你可以領悟到,人生不是到底為自己還是為孩子那麼簡單。或者說,人生不是選擇 A 還是選擇 B,而是A+B 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孩子與媽媽融入彼此的生命,是一個整體。無論是犧牲掉自己還是犧牲掉孩子,人生之路只會越走越窄。相反,從整體出發,不犧牲任何一方,互相成就,在過程中靈活調整,就可能會獲得人生選擇的最大值。”

——《轉彎:新媽媽的暖心課》


最後,我們也來算算自己的加權平均分吧。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精彩書摘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1.此時,彷彿女人的內在有兩個人在同時發展著,一個是成年的女性,她已經當上母親,她要發展自己、養育孩子、管理家庭,她面對生活,迎接挑戰,也影響他人。另一個是曾經的小女孩,她未曾長好的、有待成熟的部分,在這個過程裡會慢慢地長好,變得成熟,小女孩在快速地長大。這兩個過程是同時並行的,直到二者逐漸合一,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


2.情緒是警報器。如果你經常衝孩子發火,變得愛抱怨,總是鬱悶,這是重要的信號,說明有什麼不對頭了。可能你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也可能你的能量持續消耗,生命活力在降低,你的情緒在呼叫,請求你關注自己,重視自己,讓自己得到休息和滋養。


3.我們的內在有著無限豐富的資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像採礦一樣一直不斷地挖掘。留出一點時間來照顧自己,讓自己得到放鬆和滋養,這是必要的,哪怕一天中只有那麼十幾分鍾是專門屬於自己的,也會讓我們迴歸內在,重新找回平衡。


4.新媽媽擁有的直覺是再有經驗的人都不具備的,新媽媽才是那個天生的照料嬰兒的專家,是育嬰事務裡的核心角色。


5.在一個幾代人同堂的家庭裡,家庭中有好幾條線在運作。孩子正處於成長期,年輕的父母正處在養育新人的階段,而老人則處在夕陽晚景期。分別處在不同階段的人有著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情感,大家相處一室,既互相補充、互相取暖,也互相擠壓,甚至互相傷害。


6.一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抗風險能力,都是以夫妻關係為基石的。


7.每一個家庭裡的女主人就好像在替社會管理著無數個以家庭為名的公司,而她管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這個社會里人們的幸福指數。


8.在做了媽媽以後才獲得了與母親重建關係的機會,能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母親,理解母親,體會到她當年為養育自己曾經歷過怎樣的艱辛。


9.我們與老人的關係更像是一個公司的團隊,為達成目標而共同協作。有不同的觀念和做法,這很正常,我們要尋找一個相對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去證明誰比誰更高明。


10.人們在與父母的關係中體驗到的被忽視、被拋棄、被不公平對待的確讓人痛苦,但如果能夠理解當年的父母,不再在父母曾經對我們犯下的錯誤上面糾纏,與父母的關係就到了真正改變的時候了。

孩子還小,我該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