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连续两次拒绝其他国家的请求,暴露出魏国强大的实力

【背景材料】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解析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军事外交事件,是韩国与赵国之间有矛盾,双方都找魏国出兵攻打对方,让魏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魏文侯以超群的智慧化解了这个尴尬境界。

从更深层次分析:韩国与赵国两人闹矛盾,为何都找魏国帮忙?这说明魏国的实力是韩、赵、魏三国中最强的,而韩国与魏国势力都比较弱,这两国之间的实力不相伯仲。

魏文侯连续两次拒绝其他国家的请求,暴露出魏国强大的实力


如果韩国或者魏国中有一个势力强过魏国的,都不会找魏国帮忙,因为这没必要,也显得很掉价。你一个强国跟别的国家闹矛盾了,自己不派兵打过去,反而找一个弱小的国家帮忙,有损大国风范。

魏国地处韩国与赵国之间:

从地理位置来看,魏国处于韩国与赵国的中间,无论韩国与赵国要去攻打对方,都要从魏国的地方经过。魏国不可能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从自己的地盘经过,如果其他国家的军队进入魏国的地盘,打起了魏国的主意,这不等于引狼入室吗?魏文侯还不傻,自然都不会同意韩国与赵国的请求。

魏文侯连续两次拒绝其他国家的请求,暴露出魏国强大的实力

韩、赵、魏地理位置分布图


小弟闹矛盾,作为老大哥的魏国该如何做?

魏国是实力最强的大哥,韩国与赵国都想借魏国的手攻打对方,这点魏文侯心里很清楚。魏文侯作为大哥,最明确的做法就是,当双方没打仗的时候不帮任何一方。除非韩国与赵国已经打仗了,魏国只能帮处于劣势的一方,这是作为实力强大的魏国最好的处理方法。

如果韩国与赵国之间还没有兵戎相向,魏国就出手帮助任何一方,都会给外界释放一种魏国在针对另一方的信号。那么另一方都会与魏国断交,在外交方面对魏国是不利的。

魏文侯连续两次拒绝其他国家的请求,暴露出魏国强大的实力


魏国两不相帮,才能赢得韩、赵两国的信赖:

魏国两不相帮是一种保留自己实力的做法,韩国、与魏国之间的矛盾,魏国只要不参与,那么韩国与魏国之间就不会轻易的开战。同时也树立了魏国的大国形象,不随意欺负其他国家。

魏国不帮韩国,对赵国而言魏国是在帮自己;魏国不帮赵国,对韩国而言也是在帮助韩国。魏国在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就能赢得韩国与赵国的信赖,为何还要大费周章的去打仗呢,魏文侯这笔账还是算的很清楚的。

魏文侯连续两次拒绝其他国家的请求,暴露出魏国强大的实力


总结:

魏国作为实力强大的国家,当面对弱小国家的请求出兵攻打其他国家的要求时,外交方面而言这是好事。能得到其他国家的请求说明魏国的强大,但打仗是要消耗国力的,韩国与赵国拿不出有利的条件,魏文侯当然不会出兵。从地理位置看,韩国与赵国打仗都需要向魏国借道,魏文侯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自然不会同意任何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