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轶事】王凌琴:吴起屯兵在霸城

沙苑北边,洛河南岸,有一村名叫霸城村。据史书与县志记载,战国时,魏文侯封大将吴起为西河守,吴起在这里筑城,做为巩固霸业的基地,起名霸城。霸城村有吴起庙,庙前原有一对石狮。

原来,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曾占河西之地、重筑王城。魏文侯十二年,魏国乘秦国内乱,尽夺河西之地。此后,黄河以西的大片地区都属于魏国,魏国曾经筑长城以御强敌秦国。

魏国占领广大河西地区,有一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吴起。吴起善于用兵,曾有“吴子兵法”,与孙武齐名,人称“孙吴兵法”可见吴起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人物。


【沙苑轶事】王凌琴:吴起屯兵在霸城


吴起镇守河西时,魏武侯任命他为西河郡守,就驻扎在霸城一带。当时靠近魏国国境的地方,秦国设了好些哨所,这些哨所虽然不大,可是却像秦国的眼睛,时时在监视着魏国的一举一动。威胁着魏国的边防安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吴起心里非常恼火,非欲除之而后快。

这一天,郡守衙门贴出了布告,布告上说,北城门口有一根辕木,谁要能把辕木搬到南门,就赏他好地五亩,好宅一座,过往百姓看了,觉得这有何难?于是,就有行动迅速的人,很快把辕木搬到了南门。

消息报到了衙门,吴起吩咐下属按照布告所言,赏赐不误。


【沙苑轶事】王凌琴:吴起屯兵在霸城


一些没有抢到这个好事的人很惋惜,自己知道太晚,没有抢上头功,于是常常注意,看衙门还有没有其他的政策举措。

过了好些日子,衙门又贴出布告说,东城门有一石墩子,谁能把墩子搬到西门口,就赐他好地五亩,好宅一座。

这次比上次更快,早有人赶紧集合人,三下五除二,很快把墩子搬完了。上报衙门,衙门检查过后,照例赏赐这些人好地五亩,好宅一座。

百姓都兴奋了,一个磨拳擦掌说,下次衙门再有啥事,一定要积极去干,争取赏赐。


【沙苑轶事】王凌琴:吴起屯兵在霸城


吴起看着时机成熟,于是又贴出布告说:谁能拔了秦国的哨所,赐他好地豪宅外,并封他做国大夫。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些年轻人联合起来,合力围攻秦国哨所,秦国哨所终于被全部除掉了。

吴起按照所应允的赏赐了这些人,他心里很兴奋,没有了那些虎视眈眈的眼睛,他连睡觉都安稳了许多。

吴起除了以信用带兵外,他打仗时往往身先士卒,为众士兵做出榜样。他还非常爱惜士兵,如同爱惜自己的儿女一样。

民间流传,有一次,一个士兵的身上得了脓包,久治不愈,这时有一个老中医说,此疮非得人口吸,才能去毒。吴起知道后,来到兵营,为这个士兵吸脓包,这个士兵果然好了。军中的士兵们非常感动,谁知士兵的母亲知道后,却哭了。村人问她,为啥不高兴,反而哭了。她说,当年她的丈夫也在吴起手下当兵,吴起曾为他吸过脓包,后来在战场上,他的丈夫奋死效力,死于沙场。现在吴起又为他儿子吸脓包,她儿子将来也会知恩图报,死于沙场,她是为这个而哭泣。


【沙苑轶事】王凌琴:吴起屯兵在霸城


这两则小故事,都反映了吴起的用兵策略,为后人们留下了一段回味无穷的史话。霸城村的吴起庙千百年来,石狮雄立香火旺盛,就是人们对他最好的纪念。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沙苑轶事】王凌琴:吴起屯兵在霸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