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导语:战国七雄,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同时建国,为何韩国发展最差,全因此人做了一件事,将韩国君主带跑偏了,从此成为崇尚阴谋权术的国家,尽出啼笑皆非之事

三家分晋,春秋结束,迎来战国,韩、赵、魏本身都同属中原老牌诸侯国晋国,在春秋末年,瓜分晋国之后成立的三个国家,这是周天子在被逼无奈、迫不得已之下,承认了它们的诸侯国地位,战国七雄才正式形成,韩、赵、魏三家也不再是晋国贵族而成为了实在的诸侯国。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魏国成为战国首霸,赵国能与强秦抗衡

自从成立国家之后,韩、赵、魏三个国家走上的是不同的道路,魏国最先强盛起来,在战国初期,实行了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在经济上和军事方面突飞猛进,成为了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也决定了一个时代的格局变化,魏国强大后,四方臣服,更是追着秦国打,成为中原霸主。

赵国在战国中期,进行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够在军事上与秦国相抗衡国家,并且在战国中后期,是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正是因为赵国的存在,才延缓了秦国东进的脚步,可以说它给山东六国顶住了不小的压力,如果不是赵国,那么秦国一统中原的时间还会提前。

  • 韩国虽是战国七雄,却是低调的存在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魏国、赵国,这两个国家发展的都是不错的,可是与它们同出一源的韩国却没有这么幸运了,韩国在战国时代,其实是鲜有提及的,是最低调的存在,虽然它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相比于其它的国家,韩国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韩国即没有秦国那样完整彻底的变法,也没有魏国在战国初期的力量爆发,不像楚国那样地大物博,也不像赵国那样拥有强势的军队,更没有齐国那么国泰民安,唯一能较量一番的恐怕也只有北方偏远地区的燕国了。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韩国为何与魏国、赵国差距这么大?

那么同是在春秋末年成立的国家,同样是以贵族为基础的新兴国家,为什么魏国和赵国能够发展得比较顺利?而韩国却总是在走下坡路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什么同出一源的三个国家,会在发展上面有着如此之大的差距?

先天不足的客观因素阻碍韩国发展

第一个原因,我们从客观方面来进行分析;熟悉战国历史的人应该都十分清楚,三家分晋虽然是韩、赵、魏三大家族共同谋划的事情,但这三个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所得到的实际利益是不对等的,我们单从土地面积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一二。

从土地面积上来讲,赵国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其次是魏国,再然后是韩国,这是三大家族刚刚瓜分晋国时的土地占有率,等到这三大诸侯国彻底站稳脚跟之后,魏国与赵国之间的土地面积是差不多的。

  • 韩国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受限制

但韩国却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相比于赵国和魏国来讲小的可怜,甚至在战国时期稳定下来之后,韩国的土地面积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小的,这就会给它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占地面积小就会导致常住人口数量少,在战国那样的年代里,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军事发展很多时候都是要拼人数的。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人口多就可以开垦出更多的土地,更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毕竟在依靠农业经济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年代里,在农业经济发展尚不发达的年代里,很多东西都是要靠人类来进行推动的。

  • 韩国控制人口少,农业生产受阻

而韩国的人口数量比较少,在经济发展这一方面能够贡献出来的生产力,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此一来,韩国本身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就非常的薄弱,战国时代其实是一个依靠农业经济生产来进行社会财富积累的时代,所以,农业经济生产一旦落入下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极大程度上的阻碍。

再者,国内的常住人口数量比较少,国家能够征收的军队成员就会相对较少,军队的规模也会相对较小,战国时代是一个利益纷争要依靠战争来进行清算的年代,而且那个时代的军事装备比较落后,国之间的战争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在战场之上进行拼杀,这样的情况之下,军队的规模就会成为战争能否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 人口少,军队规模小,无法有效参与诸侯争霸

而韩国因为人口数量少,军队的规模小,所以军事实力方面的发展也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综合来看,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它都不如赵国和魏国有着较好的客观发展条件;因此,真正发展起来的时候,韩国自然就会落入下风。

这其实是一种历史问题导致的,因为在三家分晋的时候,三个大贵族所占领的土地并不相等,依靠它们原先的势力范围,它们其实并不能从对手手中占据更多的土地资源,本身的韩氏家族在晋国的实力就比不上其它的贵族,所以三家分晋之后,韩国所能得到的利益其实是比其它的国家要少的。

  • 天下咽喉的韩国,强敌环伺,险象丛生

此外,韩国虽然土地面积不大,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却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位置,几乎处于中原地区的中心地段,被各大诸侯国包围在内,这样的地理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推动国家的发展,因为它与其它各大国的交流都会比较方便,并且对于其它各个国家的动向,也能够相对快速的掌握,对于发展实力和应对危机来讲,是一个比较优势的方面。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韩国的地理位置虽然给它带来了发展上的优势,但同时也让它处在巨大的危机当中,韩国地处中原核心地段,号称天下之咽喉,它是一个四面强敌环绕的国家,北部的魏国、南部的楚国、西部的秦国等等,这几个国家对韩国形成了一种包围的态势,这就让本来占地面积就小的韩国更加成为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家。

尤其是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迅速强盛,为了能够稳定它的地位,也为了发展它的自身实力,魏国急于开疆拓土,自然而然的与魏国相邻的韩国等国家,就成了首当其冲的;其实韩国从立国开始就一直在受到压制,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所以它在发展上面自然也就会比较缓慢,这也是一种客观因素导致的,毕竟各大诸侯国对于本身的地理位置,其实没有太大的决定权,只能通过不断扩张自身的领土疆域来减小地理因素对于本身发展所造成的客观影响。

申不害将韩国带成崇尚阴谋权术的国家

  • 申不害法治变法偏离宗旨,变成崇尚阴谋权术的术治变法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韩国变法的主旨偏离,韩国曾在韩昭侯时期进行过一次变法,进行变法的人是法家的申不害,申不害与商鞅一样,都是以法家学说做主流学说的人,所进行的变法从根源上来讲都属于法家的变法,都是以法为核心而展开的。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但申不害的变法却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偏离了原先的主旨,让本身的法治变法变成了术治变法,商鞅在变法的时候主张增强法的作用,将法变成至高无上的规则,君主也只能够执行法制而不能控制法制,为此,哪怕是还在做太子的秦惠文王触犯了法律,商鞅也依旧遵循法令给予相对的处罚,由此我们看出,秦国的法律是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

  • 商鞅法治变法,提高秦国君主容错率

也就是说“法”,其实是不能够由君主单个人所控制的,它确实是君主手中控制天下臣民的一种有力的武器,但换句话来讲,它也是平民百姓生活的底线,是一个社会进行和平发展的硬性规定,它可以将国内的臣民都规划在一个明确的框架之下,明确的要求了不同阶层的人需要做的事情,将利益责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所以,易中天先生曾经说,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有了明确的治国形式,可以说是“君主治天下,只要按一下”。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样的君主,都可以依靠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规划整个天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君主决策的容错率。

  • 申不害术治变法,使韩国阴谋权术之风盛行

韩国的变法主旨本身也是如此的,可是在韩昭侯和申不害的潜移默化之下,韩国所实施的变法偏离了这样的主旨,申不害是一个非常善于揣摩君主心思的人,既然要在韩国站稳脚跟,就必须得到韩昭侯本人的支持,因此,申不害就必须要去揣摩君主的心思,按照韩昭侯的心意来规划将要实施的变法。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所以,这就在不经意之间将韩国的法律屈居在了君主之下,表面上来看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法则,可是实际上这个法则却是按照韩昭侯本人的喜好来制定的,这就会让很多人去做阿谀奉承的道路,在揣摩君主心思这一方面花费很大的精力。

久而久之,韩国朝堂的这种不正的风气渐渐的蔓延开来,在公平的遮羞布之下是一团污秽,而且申不害去世之后,这种阴谋权术之风更加盛行,导致了韩国后期让人啼笑皆非的很多权谋事件的发生。

韩国变法没有其他六国彻底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它变法的不彻底性,我们说战国时期最完美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因为它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相应的推广和改善,并不是秦孝公去世之后商鞅变法就停止了,也并非只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推行的一种政策,当时在秦国历代国君的治理之下,商鞅变法都在进行改善进行推广,所以它的变法相对来说比较彻底。

  • 魏国、赵国、齐国、燕国变法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它的国家,虽然比不上商鞅变法这样完美,但它们在某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的,也就是说,阶段性的变法上面是比较彻底的;比如说魏国的李悝变法,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时期,李悝变法实质上是完成的,只不过它没有进行变革和再推广,但是李悝的阶段却是改革完善的。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也是如此,虽然在后世的赵惠文王等君主的统治之下没有进行再变革和再推广,可是赵武灵王阶段的军事变法却是异常彻底,这也是赵国为什么能够在战国后期与秦国相提并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比如说燕国的燕昭王变法、齐国的齐威王变法等都是如此,它们虽然在后期没有继续的推广下去,但在一个变法实施的第一阶段,都是非常完美的落幕了的,也在本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可是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却并非如此,这点我们从变法之后的结局就可以看得出来,魏国李悝变法和吴起军事变法之后,成为战国初期中原首霸;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之后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成为了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

燕国在燕昭王推行乐毅变法后,乐毅联合五国伐齐,甚至攻入了齐国的都城;齐国的齐威王变法之后不仅取得了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的胜利,在《战国策》当中还记载说: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秦国的商鞅变法自然不需多说。

申不害变法没取得成果,反而将韩国带跑偏了

因此,这些国家在变法完成之后都有着阶段性的成果检验,可是韩国却并没有,我们并不能看到韩国在申不害变法之后,取得了什么巨大的成,也并不能从它本国的发展当中看到申不害变法的重要作用。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相反,韩国却在这次变法之后,变成了一个崇尚于阴谋权术的国家,导致后来的肥周退秦,弱秦存韩,郑国疲秦等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所以说,韩国的变法就连阶段性的彻底和成果都没有,更像是一次随波逐流的改善,并没有抓到变法的精髓,也没有明确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因为魏国、秦国等国家相继并行变法而兴起的变法热潮,影响了韩国而已,它只是为了变法而变法,并非是为了提升本国的国家实力而变法,所以这样的改革本身就是错误的。

所以,孙皓晖先生在写《大秦帝国》的时候,对于韩国的变法只是说“以劲韩之势威胁中原”,而这种威胁还是建立在,韩国本身就占据着战国时代最大的铁山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看到,韩国变法的不彻底性也是它比魏国和赵国发展实力更加薄弱的原因。

小结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韩国的发展落后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在客观方面,它本是所占据的领土疆域面积就小,没有战略纵深,扩展空间有限,在三家分晋当中获得的实际利益也少,所以发展起来自然比其它的两个国家更加困难。

韩国与魏国、赵国同出一源,却发展最差,全因君主被此人带跑偏了

而在主观方面,韩国并没有像魏国和赵国那样进行过重大的变化改革,更加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来整顿国内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对于韩国这个国家来讲,它其实一直都在放任国内的落后,表面上来看,它是心系国家发展的,但实际上它只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并没有明确发展的目的,也并不了解时代的潮流。

我们可以说,韩国的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被申不害带跑偏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沿着阴谋权术之路走下去,韩国国君更是醉心于权谋政治,在对外战略交往中,醉心于跟秦国玩“奇术”,企图以最小成本削弱敌人而保全自己,不料,每次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此,其实韩国这个国家的灭亡是不值得人们可怜的,它本身其实有着与魏国和赵国同样对等的机会,但它并没有把握住这种机会,反而在所谓的变法之中,将本身的忠勇正直弯曲成了阴谋权术,这对于一个曾经辉煌过的诸侯国来讲,当真是非常可悲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发展历程当中,还需要避免重复韩国的悲剧。

参考文献:《吕氏春秋》、《资治通鉴》、《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