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何不追究十四阿哥送死鹰一案?

chef101


康熙六十年发生了一件事,在康熙皇帝寿诞之日,“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禵进献的寿礼竟然是一只死鹰!

这是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一个很重要的情节。

这个案子最出乎意料的一点,是康熙面对如此的“羞辱”和“惊吓”,居然下令不追查此案,尽管他本人又气又恼昏了过去。

康熙的这个举动让满朝文武乃至诸皇子都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康熙有意维护十四阿哥胤禵而不去追究?难道康熙已经打定主意把大位要传给这个远在西北的“抚远大将军”了?

就在满朝文武和诸位皇子疑惑不解的档口,康熙下旨,免去了雍亲王胤禛和廉亲王胤禩这两个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的一切差事,相当于夺取了两位亲王的所有权力。

同时,康熙也罢免了两位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马齐的“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的职务,仍在看上书房行走。相当于只保留了两位内阁大臣办事的权力,成了“留守内阁”。

这明显是要“重新洗牌”啊!

四阿哥雍亲王胤禛和八阿哥廉亲王胤禩都慌乱神。他们不约而同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远在西北的那个“抚远大将军”身上——原来这位才是真正的对手。

这个局面令廉亲王胤禛是比较沮丧,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孤臣”和“冷面王”的胤禛,几乎没有了翻盘的机会了,他没有八阿哥廉亲王胤禩那么多的遍布朝野的党羽,也没有胤禩那么多的资产,简单的说,和胤禩相比 胤禛是既没人也没钱。

于是他回到府里,拿出了一箱银子和一箱细软,准备打发师爷邬思道——既然夺嫡无望,乌师爷留着也没什么用了。

然而邬思道听了胤禛的诉说之后,却仰天大笑,笑的胤禛心里直别扭——这是几个意思?瞧不起我还是瞧不起这些银两细软啊?

邬思道赶紧安慰胤禛:我没别的意思,如果四爷是为这件事沮丧,那你就真的不了解当今圣上的“帝王心术”了!

接下来,邬思道给雍亲王胤禛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最后邬思道断定,康熙心中默认的大位继承人不是别人而是他雍亲王胤禛。

要说把康熙琢磨透的人,非邬思道莫属。他的分析和判断一针见血。

我们看看邬思道的分析。

首先,康熙自知快“灯枯油尽”了,客观上他已经没有精力和信心来彻查“死鹰案”了。比这个“死鹰案”更重要的是“安排后事”。

但这个事情是有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无论这个死鹰是十四阿哥胤禵还是八阿哥胤禩捣的鬼,都不重要了,都已经不影响大位传承了。

这是邬思道给胤禛做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判断,也就是说,在康熙心里这两个人已经出局了!

为什么?

邬思道接着给雍正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如果康熙想把大位传给老八或老十四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死鹰案必须要查的水落石出才行,康熙绝不可能让有“侮辱”,“威胁”和“恐吓”他嫌疑的人继承大统。因此无论如何要查下去。

但是,如果这两位与继承大统无关,也就没有查下去的必要,如果一旦彻查,要么是老十四以“清君侧”的理由调集十万大军进京“勤王”,要么老八胤禩叫冤喊屈,借机在京城搞兵变,总而言之,已经接近奄奄一息的康熙预计自己是无法左右这个局面的。

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清零”:对于远在西北的胤禵,他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息,那就是对“抚远大将军”的无条件信任,只要胤禵不动,一切就可以掌控。

同时削去在京城的两位皇子的所有权力,让他们都没有乱说乱动的机会,同时,也免掉了两位上书房大臣,一方面是“启用新人”,另一方面是让这两位康熙信得过的心腹远离夺嫡之争,也避免因为拥立之功而让新皇上不好驾驭。

按照简单的排除法,邬思道断定,康熙这样做,就是已经打定主意把大位传给雍亲王胤禩了!

不得不佩服邬思道这位师爷。把康熙看到骨子里去了。

不仅如此,邬思道马上为雍正策划了继位事宜,那就是放出正在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迅速抓住兵权,而且也做了万一被老八胤禩抢先夺权的应急安排。

雍正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个师爷没白请,也没白养!

事情的发展真的就像邬思道分析的那样,为了保证胤禛顺理登基,康熙启用了隆科多这个新人,同时又用两道截然相反的诏书严格控制了隆科多。

办完这一切,康熙撒手人寰,尽管他费尽心机想顺理的传位,想保持朝局的稳定,但是他曾经的对老八的肯定和对老十四的示好,都给雍正继位以及今后的治国理政和“推行新政”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这是康熙不希望看到的,但也是他无法避免的。

谁让他有那么多“优秀”的儿子呢?


步武堂


康熙已经年过六十了,外表看上去有些力不从心,眼神也不好了,再也不是那个一天能打上百只野兔的皇帝了。可有一样东西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的炉火纯青,那边是今天要讲的帝王之术。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见过多少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在他看来,自己六十大寿宴席上这场奇石换死鹰的“小伎俩”,那不过是自己儿子们之间玩的小游戏而已。


也许许多人没有看过《雍正王朝》,不了解这个故事,那行,我们先简略的把这个故事说一下:

康熙爷过六十大寿,他的儿子们都精心的准备了贺礼,都希望借此讨得父王的欢心。而远在边境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派人进献了一个寿礼,那是一块天下之奇石。可谁知道贺礼呈上,盖布掀开之时,举座震惊。原来那分明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头将死的老鹰。可想而知,满怀期待的康熙爷看到此情此景之时,心中是何等的愤怒。

其实,十四阿哥带来的那块天下奇石,上面天生带有“寿”字,这礼物不可谓不奇,也难怪十四阿哥一片孝心。可谁知前来进献寿礼的使者在来到八阿哥胤禩的府上时,这块奇石便被掉了包,换成了一只死鹰。


康熙爷也知道这死鹰不是十四阿哥送来的,也洞悉了这暗中作祟之人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将水搅浑。因此康熙并没有追究这件事,因为康熙知道如果深究下去,第一个受到牵连的必将是十四阿哥。而十四阿哥手握重兵,先不说十四阿哥坐镇西北,稳住西北部罗布藏丹增的叛乱。假如十四阿哥效仿明朝朱棣,来个“清君侧”,那必将天下大乱。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最后查出来是八阿哥所为,那又能怎么样。八阿哥朝中党羽众多,加上还有九阿哥和十阿哥支持他,那也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康熙皇帝老了,要的是天下太平,朝中安静。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康熙皇帝是为了保护四阿哥,因为胤禛才是他最认可的接班人。康熙皇帝不追究十四阿哥,就给人造成一种认可十四阿哥是接班人的假象。这势必会引起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的勾心斗角。而给了四阿哥一个坐山观虎斗的绝佳位置。这个位置既安全,有隐蔽。


可还是有一个人发现了,他就是邬先生。

邬先生是一个很有用的人,由他辅佐胤禛,康熙相信定会成功。

(这里是奇点历史,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奇点历史


在经典的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段:

康熙六十年,康熙在畅春园风光举办盛世庆典“千叟宴”,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各位皇子都风光满面,喜喜洋洋参加这千载难逢的盛典!宴会上各位皇子都一一向千古大帝康熙敬献自己精心准备的寿礼!由于皇十四子胤禵在西北打仗,没能亲自参加寿宴,但他派人进献了一个寿礼!当康熙打开盒子时,里面竟然是一只死鹰,康熙震怒,当场气昏过去!



皇十四子胤禵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场合给自己的父皇送去一只死鹰?

那么是谁从中调换了贺礼,想置胤禵于死地呢!

其实十四阿哥本来进献的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天外飞石”,石头上自带一个“寿”字!这份礼物可谓是精心准备!而他派遣进献寿礼的使者进京以后,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府上,八阿哥从中捣鬼,将“天外飞石”调换成了死鹰!因为此时“九子夺嫡”竞争已成白热化,而八阿哥在朝中人脉众多,赢面很大!但十四阿哥胤禵在外带兵,权势稳中有升,对八阿哥的皇位已产生了威胁,所以八阿哥就使出这种卑鄙的伎俩,最好搞乱当下局势,从中占据先机!



但是康熙的反应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他没有追究十四阿哥,反而借机罢免了四阿哥胤禛和张廷玉等几个朝中重臣,这样让“八爷党”产生一种错觉,他们坚信康熙把胤禵当做皇位继承人!

其实康熙心里比谁都清楚,他知道朝堂之中八阿哥的实力盘根错节,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朝堂振动!轻则流血,重则动摇江山社稷,这是康熙也不可控的变故!


因为康熙深知如若下令彻查,无论查到谁都会导致朝堂振动!若处罚十四阿哥,手握重兵的他绝不会善罢甘休,西北部罗布藏丹增的叛乱无法平定,而且让十四阿哥有了借口领兵进京,天下必然大乱;如果处罚八阿哥,八阿哥完全可以喊冤,本来八阿哥的党羽遍布朝野,一呼百应,一旦有所动静朝堂也必然大乱!所以,无论怎么处罚都会导致天下大乱,康熙不愿看到,康熙也老了,也没有精力再去平定他们!

所以在夺嫡斗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康熙只能选择保护他内心定下的继承人—四阿哥胤禛!

于是他就罢免胤禛和重臣张廷玉等,加上之前软禁的十三阿哥胤祥,让他们免被争斗所牵连!然后造一个要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的假象,让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两虎相斗,随后让四爷能够顺利即位!

而康熙罢免掉朝中一些重臣职务也是良苦用心,只是为了给胤禛留住大清的肱骨之臣,让他们远离争斗,避免在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争斗中有所损失,由此可见康熙眼光之长远!并且四阿哥继位后一个旨意就能将他们官复原职,这些臣子肯定感激涕零,对其绝对忠心,这样才能让大清能够立于不败!康熙知道四阿哥虽有能力,但没有可用之人,如果不给他留一些能扛鼎之人,胤禛能力再强,大清的烂摊子也无法收拾好!康熙这一招可真是用心良苦!


康熙作为千古一帝,确实有过人之处,在这样的错综复杂的时局之中用清晰的头脑布了一个大局,既保护好了继承人,又打击了对手!真是高人!

康熙的心思谁懂?邬先生!

胤禛有了邬先生这样的军师,何愁不得天下?





忠肝义胆岳老三


这个问题,编剧、bug一般存在的邬思道邬先生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送死鹰的时候,康熙已经到了垂垂暮年,六十大寿之时候送的死鹰,暗喻康熙是一只已经无力飞翔的老鹰。康熙并不是不想查,他也知道老鹰不可能是十四阿哥胤禵送的,他也知道送死鹰的人就是想把水搅浑,让时局大乱,这些人好从中取利。“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体现出来康熙明知此事根由却不能处置元凶的无奈。

而剧中邬先生为未来的雍正帝四爷胤禛解释到,康熙皇帝不是不查,是不能查,当时众王夺嫡已成水火,一查起来朝中大乱,时为大将军王的老十四必定带兵回京勤王护驾,八爷党也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祸起萧墙,天下大乱,皇上想要善终恐怕都不能,因此康熙硬生生忍下了这口气。

结合后来康熙罢免胤禛,王掞,张廷玉等人职务,也是在安排后事,为将来四爷胤禛继位铺路,都是康熙在晚年错综复杂的宫廷争斗中的不得已而为之。


如画四季


不追究送死鹰一案“内幕”颇深,深刻地展现了康熙的帝王心术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康熙六十年,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寿皇帝迎来了他的六十大寿。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都是洋溢着一片喜庆之情。

在寿典上,各位阿哥纷纷为康熙献上自己的寿礼,康熙喜不胜收,可是到了十四阿哥的寿礼的时候却出事了,十四阿哥寿礼盒子里竟然是一只死鹰,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随后,八爷一党的九爷、十爷随即将此事定性为谋逆造反,要求抓住前来送礼的十四爷手下鄂伦岱。康熙一怒之下急火攻心卧床不起,但是康熙并没有追究十四阿哥送死鹰这件事,不是不愿追究,其实是不能追究。

包括康熙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命不久矣,这时候是众皇子争位的关键时期。当时十四阿哥正带着十万精锐镇守西北,拥兵自重,已经有了争夺天下的野心,

如果彻查十四阿哥,就给了十四阿哥一个清君侧的口实,八爷再遥相呼应,则天下大乱。

康熙心里很清楚死鹰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八阿哥,但是寿礼毕竟是十四阿哥送的,如果追究起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必定喊冤,推波助澜,对朝局稳定不利。

到了这时候,康熙心里其实已经选好了自己的接班人,那就是四爷。这个关键时候稳定是对四爷最有利的,所以也是为了能让四爷稳定接班,为了真正的天下。


深度文史


康熙爷乃是何等的圣明,偏偏在自己的生日这日出现了如此的,让人义愤填膺、骇人听闻的毫无人臣之理的行为!

自十四阿哥胤禵当上了大将军王,在大西北一直没有与叛军交战,最重要的原因是八阿哥胤禩的阴谋,怕打胜仗。

为什么?大将军王再打了胜仗,非常明显的是一个皇位的继承者。这是八阿哥胤禩自己的一个小聪明,八阿哥过分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京城一片张灯结彩,为了什么?为什么老百姓自发的奔走相告,因为康熙爷的生日就要到了。可是康熙爷在宫里似乎在等什么?但是看不出来他的急躁。

因为康熙爷的一生,练就了大事不糊涂的本领,“戒急用忍”是康熙帝的座右铭。

自己的这个生日最大的礼物就是西北这一仗,如果西北大捷了,他比什么都重要,都高兴,有意无意间向张廷玉问道:西北没有消息吗?张廷玉也是心知肚明。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十四阿哥允禵经过再三考虑,等不了那么久了,打吧!明知道德楞泰是八阿哥允禩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可是他没有揭穿。

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决定这一仗一定要打明白了,不但是为了皇阿玛的生日,也为自己能否竞争这个太子位着想。

(图片来自网络)

大将军王八阿哥允禵这一仗以完胜而沾沾自喜,这档口,八阿哥允禩的密信说不要报这个大捷,当然,大将军王是不会听八阿哥允禩的小阴谋,派德楞泰进京面圣。

德楞泰进京为康熙帝祝寿,先到了八阿哥允禩的家里,结果第二天进入畅春园给康熙爷祝寿的时候,康熙爷问:大将军王觐见的是什么礼物时,一看是一只死鹰。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当康熙帝发现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竟然出现了这么不急祥的死鹰时候,侍卫们抓起来了德楞泰,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马上跟着起哄:反了!大将军王反了!

康熙爷是一个何等聪明的帝王,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不怪德楞泰,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天是谁?康熙爷就是天!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一场虚惊就这样过去了,心知肚明的康熙爷,能追查吗?祸起萧墙康熙爷是最清楚的,二十四个儿子,各个精灵古怪,都有全套子本领,一旦闹起来,后果严重了!为了稳定朝局,康熙爷还是压了此事。

神圣英明神武的康熙爷,心里明白,家有三件事,先可紧处来的道理,心想;你老八不是一次干这些龌龊的勾当了!自己的这一辈子就这立储问题对不起列祖列宗。


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我是《邸晓居MBA侃历史》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如果能留下你的墨宝,本人不胜感激!


日尧居k古史



康熙六十八岁大寿时,众阿哥为康熙拜寿献礼。四阿哥胤禛奉上了亲手楷模并读诵了一万遍的《金刚经》,又替十三阿哥胤祥呈上了其用自己鲜血剌写的《考经》。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没有落下,他托鄂伦岱带了一颗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寿’字的天石作为寿礼。

可是此时争夺皇位已到了关键时刻。之前八阿哥因为“八爷党”人数众多,而赢面很大,可此时由于十四阿哥在外带兵,并且还被封为了“大将军王”,权势很盛,八阿哥已经感觉到了威胁。鄂伦岱又是八阿哥的人,八阿哥怎么能放过这一绝佳的嫁祸给十四阿哥的机会?于是他将原本盒内的天石换上了一只僵硬的死鹰,意图康熙因此降罪于十四阿哥,从而使胤褆失去争储的资格。



可是康熙的反应却让八阿哥大失所望。

他并没有追究十四阿哥,也没有查处任何人,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康熙虽然年纪老了,可是人们都说“老狐狸老狐狸”,康熙也是越老越精。他心里清楚的知道诸子之间的较量。如果查到十四阿哥头上,手握重兵的胤褆势必会进京喊冤,而且还有可能发生兵变;倘若查到了八阿哥呢?他完全可以把责任都推给鄂伦岱,而且“八爷党”人数众多,一旦一个不小心,朝堂都会动乱,后果不可设想!

所以从结果来看,只要查下去,无论查到谁头上,都会对自己的江山社稷不利。所以在此情况下,康熙帝只有是到此为止,谁也不追究!



看似康熙帝受辱不发作,没有了当年的虎狼之威,岂不知这正是他的大智慧的体现!

作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倘若连这点事情也看不懂,又怎么能配得起历史所赋予他的荣耀呢?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观点不同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出错之处,望请指正。不胜感激!


逗号先生


因为康熙是整部剧中最厉害的政治家,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追究才能保证皇位平稳地传到四阿哥胤禛手中。

首先有一个重要前提是康熙知道自己活不久了。

如果康熙还很健康,那他一定会查,因为做这种事的人连畜生都不如,这是有意谋逆。

而且如果康熙不会死,八阿哥他们也不敢这么做。

但是康熙知道自己快死了,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经历去详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现在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政权的平稳交接。所以局势不能乱,一切以传位为重。

康熙不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准备传位老四。如果他想传位给八或十四,就一定会彻查。康熙是个心怀天下的皇帝,他怎么肯把皇位传给一个狼心狗肺的不孝子?

但既然康熙不想传位给八或十四,那么是谁送的死鹰就没那么重要了。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的局势。八阿哥号称贤王,深得人心,党羽众多。十四阿哥大将军王,手握重兵。四阿哥则是冷面王,是个孤城。只要康熙查起来,八和十四一喊冤,立刻就能把政局搅乱。到时候四阿哥拿什么去和八、十四斗呢?

所以这是康熙的高明之处。



梦露居士


就事论事,那就按小说里的逻辑来说。康熙晚年,众皇子夺嫡白热化,随着太子集团的覆灭,老大大阿哥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老八集团虽然还在活跃,实际上老八也已退出了康熙的候选人系列。但老八贼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仍想最后一搏,于是就有了送死鹰事件。虽然死鹰是出现在十四的礼盒里,但康熙心里很清楚这是谁干的,也很清楚这个人要达到什么目的,那就是十四,想借此机会把康熙气死,如果康熙突然驾崩,此时得宠的十四远在青海,老四虽在京师,但老四一没有兵权,二没有人脉,很难取胜。只有老八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登基是妥妥的!这些技俩根本瞒不过康熙,所以康熙要做的就是一个稳字,稳定朝局,为继承人定级做好铺垫,所以没有追查死鹰事件!


用户95113439724


在《雍正王朝》里雍正在荣登大位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庆祝康熙登基六十年的千叟宴上面,大将军王在贺礼中送的是死鹰。这在满族的传统里面不亚于诅咒康熙,康熙也是见到死鹰以后直接气晕过去。这样的情况在一般时候肯定会严查这件事,可是康熙的

反应却是让人深思

他醒来并没有严查这件事,无论是十四阿哥还有八阿哥都没有任何处罚倒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四阿哥被罚,张廷玉等一干重臣也是受到相应处罚。

这样的结果也是康熙政治手腕的体现,首先康熙晚年为了平稳的皇位更替必须保证政治环境的稳定。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淡化处理这件事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无论是查到什么样的结果都是会让送死鹰的人达到

搅乱朝局的目的。因为做为这次事件的当事人十四阿哥手握雄兵在外虎视眈眈,如果追究他责任他肯定有相应的借口带兵回京威胁真正的下任皇帝上位。

除了十四阿哥,最有可能做这件事的就是八阿哥了。可是从推荐太子一事上来看八阿哥一党可谓是遍布朝野,查到八阿哥肯定会引起朝局动荡如果这样怎么还能进行皇位变更。这也是八阿哥调换十四阿哥贺礼的初衷

所以康熙能做的就是淡化处理这件事,把真正的大位继承人隐藏的更深一些。利用自己还能处理事务最重要的就是为新皇留下一班忠心重臣,所以把新皇还有重臣保护起来。收伏九门提督隆科多保证他能真正执行自己的遗旨,把丰台大营真正的指挥权交到四阿哥死党忠义十三阿哥手里保证了四阿哥登基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