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佛”“羅漢”“菩薩”,怎麼來區分?誰的修為最高?

中國佛教文化源遠流長。相傳,佛教最初印度神僧釋迦牟尼於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0年創立。西漢末年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廣為流傳,唐朝時期達到巔峰。

唐朝詩人杜牧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寫的便是南北朝時期南唐“宋齊梁陳”地區寺廟的繁盛狀況。南朝與北方的北齊、北魏、北周等國合稱為“南北朝”。

隨著佛教傳入、寺廟興盛,佛教文化也開始深入人心,貫穿到人們生活日常。但是很多人對於佛教中的“佛”“菩薩”“羅漢”的區別卻不甚瞭解。他們走進寺廟,常常將諸多塑像統稱為“佛像”,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文史君來為你解讀。


佛教文化:“佛”“羅漢”“菩薩”,怎麼來區分?誰的修為最高?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的意譯。佛教中常說的“覺”,有三重境界: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佛的意思為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佛,無論是智慧,還是悟性,都達到了最巔峰的境界。他不僅自己覺悟,而且還能幫助他人覺悟,並能夠使他人覺悟覺行,以達到共同圓滿。

《西遊記》裡的如來佛便是這樣,他普度眾生、教化人心、助人成佛,唐僧、孫悟空等人最後能歷經八十一難,能夠修成正果立地成佛,那也是如來佛的力量和指引。


佛教文化:“佛”“羅漢”“菩薩”,怎麼來區分?誰的修為最高?


菩薩

菩薩僅次於佛,他的修為能夠達到“覺”境界的第二重,也就是“覺他”。

菩薩雖能自覺,併發大心願為眾生求最高的覺悟方法與覺悟的道理,但卻不能將自己與眾生的覺悟、行為一起圓滿。佛教中有四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王菩薩。其中以“觀音菩薩”最為有名。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duo)的簡譯音。菩提意思為覺悟,薩埵意譯為有情意的生物或眾生。大乘佛教認為,菩薩是成佛前必經的一個環節。如職場晉升一樣,有一定的程序。


佛教文化:“佛”“羅漢”“菩薩”,怎麼來區分?誰的修為最高?


羅漢

羅漢,又次於菩薩,他們比較注重自我覺悟,自我解脫,而較少把佛教的教義擴大化。他們所能到達的境界是小乘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段位就叫阿羅漢果。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18羅漢像,其實本應是16羅漢。

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槃,住世濟人。公元2世紀,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慶友尊者所作的《法住記》,曾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最後這本書由我國佛教高僧玄奘翻譯而出。不知何故,後來畫家畫像時卻畫成了十八羅漢。


佛教文化:“佛”“羅漢”“菩薩”,怎麼來區分?誰的修為最高?


以文史君之見,很有可能“十八”代表著“二九”,“九”在古代文化體系裡有無極、至高無上的意思,同時“十八”也是古人最講究的吉祥數字。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後來佛教學者,將慶友尊者和玄奘法師也畫進去了,正好湊夠了“十八羅漢”。但是畫作者在標姓名的時候,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複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

這一錯誤,在宋朝時期就有人指出過,但是當時“十八羅漢”的形象在我國已經廣為流傳。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


讀者們,關於“佛、菩薩、羅漢的區別”,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